河源市大力推进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建设 打造“15分钟阅读圈”让美好阅读触手可及
■文/图本报记者许竞楠
“如果有天堂,那它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图书馆原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如此形容图书馆之美、阅读之美、文化之美。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供给的重要载体,通过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能够确保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平等拥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能够基本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实现城乡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阵地。
河源市高度重视扶植、培育本土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把大力推进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建设纳入2020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顺利实现市、县(区)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流通共享、通借通还,并以场馆为依托完成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目标任务,使以公共图书馆作为“主阵地”的精神影响力、感召力不断增强。同时,在原有6间“源·悦”书屋自助图书馆的基础上,在市区、大型景区新建4间“源·悦”书屋自助图书馆,逐步拓展河源市公共文化服务版图,打造河源人都市阅读生活的“15分钟阅读圈”,不断缩短群众与书本、知识的距离,开启了公共图书馆“近社区”“近家门”发展之路,让知识的“春风”吹拂河源的每一个角落,不断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努力提升群众的文化幸福感、获得感。
阅读就在“家门口”
“现在借书还书真方便,小小一张读者证在手,不管是在河源市区还是各县,都能一卡通用啦,连图书也可以选择在"家门口"的公共图书馆归还,再也不用来回跑,太赞啦!”一位在河源公共图书馆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市民读者发出如此感慨。
去年,河源市公共图书馆坚持“平等、免费、无区别服务宗旨”,成功打通市、县(区)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和资源壁垒,实现了一馆办证各馆通用、一馆藏书各馆共享、一馆借书各馆通还,让广大市民读者可以充分体验到两级资源共享的便捷性、优越性,再也不用四处办卡、多头跑腿、费劲找书。流动在五县一区公共图书馆的丰富图书资源,将更好地营造全民阅读、书香河源的浓厚氛围,并为将河源打造成为书香文润之城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15分钟阅读圈”
据了解,作为深受市民读者青睐和喜爱的“精神文明宝库”,河源公共图书馆有着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文化传播影响力,而面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基层乡镇村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图书资源显得相对稀缺和单一,仅凭市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承载力和文化服务半径,想要满足全市读者的阅读需求,显然有些捉襟见肘。
目前,河源市持续加快文化阵地建设,从在市、县(区)探索设立6间分馆,到如今,在市区、大型景区、政府单位、社区、工业园区等地建立起“源·悦”书屋自助图书馆,正式开启了文化场馆服务“进社区”“近家门”的发展之路。河源市通过不断延伸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拓建公共文化服务版图,致力于打造河源人都市阅读生活的“15分钟阅读圈”,实现文化惠民。
据悉,河源市已建成10间“源·悦”书屋自助图书馆,基本实现了全市每一个区域都有一间服务市民读者的图书馆。接下来,河源市将继续建设更多的“源·悦”书屋自助图书馆,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
开启数字化便捷阅读新模式
据悉,河源公共图书馆充分应用数字科技成果,通过购置知网文献查阅权限供读者分享使用数字图书、文献资源等,使市民读者在走进图书馆的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便捷。
读者通过操作设置在馆内的电子书借阅机,可以在界面首页自由选择小说传记、人生哲学、经典名著等10余类电子书、数十种电子期刊、报纸甚至名家讲坛视频资料,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功能可以把电子书录入手机,在实现了移动借阅解放书本的同时,也实现了电子阅读的触手可及。该馆电子书借阅机内逾百万本的图书资源和实时更新的数字图书,充分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源·悦”书屋与时俱进,积极应用“图书馆+”“互联网+”的服务模式,时时关注且不断满足市民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对便捷阅读的需求,持续提升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使阅读触手可及。“源·悦”书屋的持续建设和扩张,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涵养城市文化气质输送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新闻推荐
“我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河源贫困生圆梦大学立志“反哺”教书育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林捷兴“我心里一直都很清楚,之所以能在大学里安心学习,是因为有深圳扶贫干部在撑着我们。”来自河源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