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全力推进灾毁公路、桥梁修复重建和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灾后重建托起百姓生活新希望

河源日报 2021-01-18 07:24

龙川县贝岭镇上盘村灾后重建的下村一桥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本报记者郝晓楠

于灾难后重生,在希望中前行。一年多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奋勇拼搏在“6·10”“6·12”灾后重建“战场”上,以新建紫金桥竣工通车为重要时间节点,全力推进以灾毁公路、桥梁修复重建和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创出“河源速度”,向省委、省政府和河源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今,新建路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中小河流畅通无阻、岸绿景美,灾害隐患点正逐步消除,灾区人民搬进新家园,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再现勃勃生机。“一次灾难也是一次重生。面对灾难,全市上下勠力同心、重建家园,灾后重建为百姓生活托起了新的希望。作为人大代表,我充分感受到了党委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和力量。看到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实办好,我深感欣慰。”市人大代表游玉文感慨地说。

重建灾毁路桥

打通乡村振兴脉络

在“6·10”“6·12”特大洪灾中,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的米贝桥受损严重,重建刻不容缓。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市、县交通公路部门在拆除原米贝桥后,于2019年11月启动建设新米贝桥,通过克服种种困难、狠抓质量管理,仅用了4个多月时间就建成了新米贝桥并投入使用。

如今走进米贝村,新米贝桥以崭新面貌重获新生,桥面平整宽敞、安防设施完善,过往的车主、出行的群众对此频频点赞。米贝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成表示,米贝桥重建投入使用后,不仅方便群众出行,更为当地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助力。所谓路通财通,李建成相信,新米贝桥将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交通要道。

米贝桥的重建是全市灾毁公路桥梁项目重建的一个缩影。要在重建中实现农村公路跨越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新目标、新要求。在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中,河源市交通公路部门充分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将防灾减灾理念贯彻于重建全过程,增强公路抵御灾害能力、全面提升公路通畅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在建设模式上以项目包形式由大型央企及省企、深企参与建设,并将这种模式作为今后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参照,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做到了化危为机。目前,全市69个灾毁重建交通项目已完工68个(占98.6%),未完工项目为连平县国道105显村段(为2021年完工项目)。

此外,河源市还组织专业力量对全市农村公路现状进行了全面摸排,对2515座桥梁技术状况进行检测评定,完善了“一桥一档”桥梁健康档案,创建了基础信息数据,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向信息化方式转变,提升河源农村公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综合治理河流

兴水为民造福百姓

冬日的连平县上坪镇莞中村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流经村庄的大席河,宛如一条玉带纵横舒展、波光粼粼。两岸古树成荫、红花锦簇,漫步于休闲步道,让人心旷神怡。“现在这条河的河堤加固了,河道疏浚了,而且还种了很多树和花,既安全、又美丽。”当地村民对此交口称赞。

(下转2版)(上接1版)

而就在2019年6月10日,连平县大席河遭遇暴雨洪水,短短两个小时内水位上涨了5米多,洪水肆虐、一片狼藉。除了连平县大席河,龙川县铁场河、和平县浰江也同样遭受了洪峰冲击,让两岸村民损失惨重。除“水患”、兴“水利”,综合治理中小河流,刻不容缓。龙川县铁场河治理工程、连平县大席河治理工程、和平县浰江治理工程随即开展。

在受灾河流的修复治理中,河源市水务部门将灾后重建与碧道建设相结合,一体考虑和系统解决防洪、生态、人文、景观等问题。河源市紧紧抓住全省建设万里碧道的有利契机,出台了《河源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尤其在水安全提升方面,加快江河防洪体系建设,市区堤防规划为100年一遇、县城及主要镇区为50年一遇、一般村镇为10年至20年一遇,确保流域内城镇、村庄的防洪安全;积极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保障河道行洪畅通,提高流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短短一年多时间,曾经洪水肆虐的中小河流已经成为一道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据统计,龙川县铁场河治理工程、连平县大席河治理工程、和平县浰江治理工程已修复因灾损毁河道42.4公里,完成河道清淤疏浚50.97公里,综合治理河长69.3公里,完成投资约2.05亿元,河道的防洪标准、河道系统行洪能力和河道景观得到了整体提升。

消除隐患点

为群众撑起“防护伞”

走进龙川县贝岭镇上盘村上盘小学,学校后山的山体已被绿色网布覆盖,挡土墙、排水管等设施一应俱全,教学楼原来的木窗已更换成铝合金窗户。“在2019年洪涝灾害中,学校后山山体滑坡,给教学楼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校长袁新煌说,如今学校后山崩塌工程治理已经全面完工,不用再担心山体滑坡了。

河源市是全省地质灾害严重地区之一,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威胁严重。在“6·10”“6·12”特大洪涝灾害中,地质灾害成为影响群众生命安全最严重的次生灾害。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河源市启动了《河源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采取“全面排查隐患、彻底摸清情况,分类科学研判、精准综合治理”的策略,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灾综合治理包含三方面,第一是与群众生活联系密切的搬迁避险。2020年以来,全市共实施搬迁避险8处、225户。其中,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新村就是河源市搬迁避险工作一次创新性突破,模式由以往的“分别搬迁、零散安置”变为“统一搬迁、集中安置”。

另外在工程治理和专业监测方面,市自然资源系统在2020年共对4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其中威胁100人以上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9个,目前已全部完工,并通过初验;共对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其中威胁100人以上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7个。截至目前,河源市已核销8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新闻推荐

河源市初步构建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的专业集群

■河源技师学院烹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制作客家小吃(河源技师学院供图)目前,河源正全力推进“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