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场监管“十三五”成绩斐然 把握市场发展新趋势 构建现代化监管体系
“十三五”期间,市市场监管局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主体发展规律,针对市场秩序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创新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效能,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维护公平竞争、交易规范、消费安全的市场环境,全面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围绕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构建放心消费环境、创建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强化价格监管,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执法效能,全力防控疫情,全方位筑牢市场安全底线,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为促进河源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场准入环境更加便利
放宽市场准入,“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和优化企业开办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等环节的办理流程,实现企业开办时间整体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深化“先照后证”改革。全面推动“证照分离”全覆盖在河源市落实落地,解决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症结;持续推进工业生产许可证改革、食品经营“申请人承诺制”改革、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医疗器械登记改革。加大市场主体清退力度,河源市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1.2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利好政策刺激下,市场主体增长迅猛,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场主体21.89万户,比2019年底增长11.83%;其中2020年1月—12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9016户,同比增长12.45%。
质量强市建设更加稳健
“十三五”期间,河源市连续4年通过省政府对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其中2次在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二。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重点推进河源手机、钢铁、水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平腐竹和龙川空气能等产品质量提升项目,先后举办质量强市专题培训班、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班、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河源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稳定在93%以上。推进标准化改革,制定和参与国家标准3个、制定地方标准21个、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借助“农业标准化+圳品+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大力实施重点农产品标准化服务项目,增强供深食品竞争力,助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绿富双赢。河源市共有10个产品获得“圳品”品牌称号。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建成广东省质量监督新型墙体材料检验站(河源)、广东省质量监督热泵空调产品检验站、广东省质量监督卫星导航产品检验站、广东省质量监督塑料模具产品检验站(河源)等7个省级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和市食品药品检验技术中心。
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有力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加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工作力度,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量21546件,专利授权量12393件,有效发明专利量55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件;有效注册商标22963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1笔共2.2466亿元;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共87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6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3家;2020年河源市企业首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重点领域市场
安全监管更加强化
严守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底线,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河源市连续四年通过全省食品安全评议考核,其中2019年取得了全省第九、粤东西北12地市第三的历史最好成绩,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每年全市41家农贸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和落实全省食品检验量“每年每千人5批次”工作,完成率均超过100%。全市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建设,累计建成906家,覆盖率100%。开展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花生油小作坊专项整治,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专项监督检查。全面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网络订餐食品、酒类食品等重点领域监管。创新开展食品餐饮服务环节“统一查餐厅”行动、“逢九查酒”专项行动,首创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走进食品安全监管一线活动。加强“两品一械”应急管理。集中开展血液制品、疫苗、中药饮片、化妆品、医疗器械等各类专项整治。完善计量监管体系,民生强检实现全覆盖。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组织开展各类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十三五”期间河源市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开展油品、电动自行车、烟花爆竹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非医用口罩产品质量监管。
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有序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厉打击各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市、县区级部门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查机制,实现了市、县级政府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贯彻全覆盖。政策措施审查工作有序开展,共清理各类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以及市级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等8040份。组织开展民生计量、农资、建材、食品相关产品等专项执法行动及特种设备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组织开展客运票价、殡葬、农资、建材、教育、旅游、医疗、停车场等领域涉企和民生价格收费专项检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推动国家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累计为13万多家次市场主体减轻用水、用电、用气负担1.14亿元。
市场消费环境更加安全
建立健全信用监管体系,企业信用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2016年、2017年、2018年河源市企业年报公示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四、第二,2019年度河源市企业年报公示再创新高,公示率为97.62%,位列全省第二名。加强重点领域市场规范管理。持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全市核准认定2019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公示企业703户,同比增长27%。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建立完善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联席会议,实现跨部门联合检查和监管事项全覆盖。开展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全力推进源城辖区21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管理工作,实现设施设备更完善、规行划市更合理、环境卫生更整洁,部分市场引入智能化系统管理,通过智慧屏显示证照和商品价格,通过智能化系统完善索票索证制度并实时公示交易信息,有效提升市区农贸市场整体形象及经营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文明的市场环境,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特别是2020年河源市网络交易监管服务系统上线,标志着河源市网络交易监管迈入“互联网+监管”模式,通过专项监测,已移交涉嫌违法线索40条。共受理群众举报和主动摸排涉黑涉恶线索190条,办理市扫黑办转办中央督导线索2条。
加强日常消费、服务消费和新消费领域维权监管,市场消费环境稳中向好。全面实现“五线合一”热线平台整合,进一步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受理渠道,及时受理12345平台和全国12315网络投诉平台转办的投诉举报,“十三五”期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849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2520.52万元。其中2020年受理7667件,挽回经济损失820.75万元。大力推进12315“五进”工作,引导消费重点行业组织、集中消费区域管理机构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确保消费纠纷得到快速及时处理。围绕2020年“凝聚你我力量”消费维权年主题,多措并举开展2020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积极开展经营者“放心消费承诺”和“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等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累计发展“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和“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共498家。(本报记者张伟燕通讯员张奕聪)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河源1月1日电(记者陈海峰通讯员宋道阳)2021年第一天,在深圳上班的周小姐带着孩子来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雅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