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十五载,追求卓越攀新高

河源日报 2020-12-28 07:18

■老师对学生严中有爱,亦师亦友。■孩子与家长在亲子活动中互动。■每年中、高考前,由校董事会、校领导带队的河实送考团队都会举行送考仪式,给学子们鼓励和勇气。

核心提示

在市委、市政府及教育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市民及社会的期望下,河源中学实验学校顺应教育发展趋势,从2005年创办至今,风雨兼程15年。15年来河实围绕“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稳步推进,高标准办学,高质量发展,赢得了家长的赞美、社会的广泛认可,社会效益显著。

河实人经历了创办初期的艰辛,坚守着初心不改的教育情怀,品尝身为人师的成就感,传递与河实共成长的幸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河实在“办优质教育、创品牌学校”目标指引下,提出了“学校要成为学生的福地,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贵人”这一现实目标。

忆往昔,桃李不言;看今朝,厚德载物。15岁正当青春,河实朝气蓬勃,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共同见证河实十五载成长与积淀,让我们拭目以待,“河实”这支河源教育的标杆与名片,将继续擦亮品牌,再攀育人高地。

教师:成就自我,传递幸福

在河源教育界,河源中学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河实”)被誉为“名教师的摇篮”。河实拥有着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团队,团队中有高校毕业后受聘于河实,并在这里找到归宿,落户河源,过上幸福生活的老师;有坚守教师岗位10余年,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的老师;有通过个人努力和学校培养而快速成长,成为河源优秀老师或学科带头人;有获得家长认可,让学校赢得社会尊重的老师……

初中部校长助理崔燕在不久前荣获河源市青年教师能力大赛特等奖。从大学毕业到河实任教,至今已有14个年头。14年里,她从一个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河实的业务骨干及领导干部,在河源找到了另一半,将父母也接到了河源定居,成为一名“新客家人”。

“当年我在面试时,被张校长、黄主任他们的教育大智慧和亲和力所打动,放弃了家乡公办高中和到珠三角工作的机会,当场与河实签约。”崔燕认为河实是成就自我的地方,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大家庭,这里有业务成长、事业发展和幸福生活的平台,这里能给人以归属感和幸福感。像崔燕这样的老师们乐于将这种“幸福”传递开去,对年轻老师,待其如兄弟姐妹,对学生严中有爱,亦师亦友。

陈伟君老师笑称自己是“不年轻的新老师”。5年前离开惠州公务员系统回到家乡的他,“跨界”应聘河实教师。在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帮助下,陈老师快速成长,成为了教学骨干和管理后备人才。

“在教学上有师傅,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有师傅。”陈老师很认可“师徒结队”的做法。而今已成师傅的他,也开始手把手教新老师们如何提升教学业务能力,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今年的河源市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陈伟君参加综合实践学科竞赛,在团队的分工合作与支持下,他一举夺得决赛特等奖。

学子:在这里圆梦,做更好的自己

河实从最初的8个初中教学班,发展到现在的12年学制167个教学班,从首年仅招218名学生,到今天全校7866人规模却一位难求。许多孩子是被优秀的哥哥姐姐影响选择了河实,成为河实最衷实的粉丝,他们在这里成长、汲取文化知识,他们在这里理解了父母、师长的不易,在这里学会了与人相处……每个河实学子都带上了“阳光、感恩、聪慧、孝顺”等品质的烙印。

九(1)班的梁筱悠是学生会会长,来自和平县的她在河实找到了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让我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对老师,她充满感激,当学习或学生会工作出现压力时,老师会鼓励她,引导她要劳逸结合、适度放松,当身处青春叛逆对父母误解时,老师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她知道家是永远的港湾。她将老师比作“一辈子都会记住的明灯”,在老师的指引下,她对以后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方向。

高三(1)班的包渝,在河实就读6年。热爱朗诵和主持的她在初中得到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在一次活动主持中老师的指导和鼓励,让她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与潜力。中考后选择河实高,包渝直言是因为她觉得这里能让她更好地圆梦。确实她也做到了,几年来她担任了多场校级大型晚会的主持,也在晨会和广播中演讲、朗诵,她的声音被越来越多人听见,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家长:孩子在河实让人放心

现就于浙江大学的河实毕业生崔祺靖,每年教师节都不忘打电话给初中班主任黄老师。母亲邹女士认为儿子的优秀与学校、老师的培养关系密切。“黄老师是一个对班级、对学生很用心的人,也是一个很刻苦的老师,在他的带动下,祺靖也练就了能吃苦、努力上进的品质。”

初中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正是学校的引领和老师的关注,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青春期。那些年,邹女士在《我的成长历程》里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开心与烦恼,老师也能通过它得知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家校之间得以沟通互动。说起八年级的“亲子亲情心连心”体验活动,她记忆犹新。进入青春叛逆期的祺靖,在这次活动体验中,更加理解了父母、学校和老师的用心良苦,其思想与行为出现了一次较大的转变。

三(6)班罗沛琪妈妈鲁女士也很认可河实的家校互动。“如果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家长第一时间与老师沟通,老师一定会及时处理。”有一次,沛琪在学习中出现小情绪,向老师反映后,老师当天便来家访,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规划阅读时间。在老师和家长的协作开导下,孩子走出小情绪,自此学习状态一直很好,成绩稳中有升。

沛琪哥哥在河实读九年级,鲁女士先后将两个孩子放到河实,是因为她“很放心”。她感恩于河实的老师们对孩子们的付出,欣赏于河实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认可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鲁女士觉得学校既抓学习又抓学生心灵建设的做法,让孩子终身受益。

围绕核心素养,闯出人才培养新路

从河实的选址、建设、开办,15年来,市教育局副局长张东辉见证了其成长、发展和壮大。“作为一所河源土生土长的民办学校,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一个地方就在于扎根河源大地办教育,有着深厚的河源乡土教育情怀。”张东辉对河实评价很高,因为河实是担负着使命在办教育,为河源培养了数以万计老百姓满意的优秀人才;勇于改革办教育,均衡分班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改革举措深入人心,契合未来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以人为本办教育,注重教学相长,为师生成长营造了温馨的人文环境。

张东辉认为,办好一所优质民办学校,最关键的几点:一是舍得投资,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优良;二是管理得法,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质量成为师生共同追求;三是重视文化传承,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认为河实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他建议学校能进一步依法理顺学校办学机制,让学校更具办学活力;进一步改革创新教师成长机制,让教师更有教育情怀;进一步探索学生成人成才育人机制,让学生更具发展潜力。

张东辉期望今后河实能着力围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开展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全市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闯出一条新路。他祝愿河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踏踏实实办学,健健康康成长,真正成为河源人才培育的摇篮,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名校。

河源中学校长吴佑宽:

期待继续擦亮“河实”品牌

河源中学作为市重点高中,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了让家长们不再辛苦地将孩子送到外地上初中,提出创办河源中学实验学校,为市民提供优质初中学位,同时提高河中的生源质量。

回忆起河实创办之初的艰辛,河中校长吴佑宽感慨道“很不容易”。新建一所学校,在制度、师资等方面都还是空白。而当时社会对民办学校认可度还不高,河实投入虽大但初期招收学生并不多。“河中派出了以(河中)副校长张定红为(河实)校长的领导班子成员9人,筹建河实。”时任河中校长李观华经常带队到河实,共同召开河实的管理层会议,与投资方沟通争取支持,甚至深入课堂一线听课,两校业务骨干开展交流与指导。吴佑宽认为,正是这些教育工作者心中那份教育情怀、对孩子们的爱心、对投资办学者和家长们的负责,凝聚起必胜的信念,起早摸黑,以创业精神办学,才迅速开启河实新局面。很快,河实的理念与管理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认可。

时至今日,河实实现了其创办初衷与使命,吴佑宽期待河实能树立更加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把“河实”品牌擦得更亮。其次强化办学特色,以带动学校各方面再上新台阶。再则优化育人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学习是学生主业,培养更多孩子考上好高中、好大学,继续深造;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让学生掌握1-2项能伴随终身的文体特长,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基。

我们的生日祝福:

保持初心,创造更好未来

崔燕(老师):我见证了河实的起步与成功,也对其前途充满信心。希望我和伙伴们能一起努力,一路陪着学校,保持我们的初心,发挥河实人的优良传统,不畏风雨,创造更好的未来。

陈伟君(老师):做老师让我很有成就感,做河实的老师体现了我的能力,我希望能一直留在这个大家庭里,与兄弟姐妹们共进退。

梁筱悠(九1班学生):我要对学校说声“生日快乐”!感谢河实,让我找到了更优秀的自己。我也会像河实一样,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包渝(高三1班学生):很开心我能先后见证河实的十周年、十五周年,感谢河实对我的培养和给予我的舞台,我会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

蓝悦馨(六2班学生):快小学毕业了,我想我会不舍。舍不得同学、老师和学校,所以我决定初中还要选择河实。希望学校能越办越好,培养越来越多优秀的好学生。

鲁茂婷(家长):祝愿河实越办越好,引进更多好老师,培养更多阳光向上的孩子。

■文/图本报记者邹茹玉通讯员廖慧闹

新闻推荐

和平: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深圳福田(和平)智慧双创物流园■和平县妇幼保健院新院正在抓紧建设■盈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动生产线■和平和深圳市福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