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龙窝中心卫生院: 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河源日报 2020-12-22 08:23

■早晨会议

近年来,紫金县龙窝中心卫生院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卫生院“强筋健骨”,使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保障群众健康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发展成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电话叫,“家医”到,让每户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小小的一张签约单,传递的是关爱,关注的是健康;特殊困难家庭更是龙窝中心卫生院上门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家庭医生认真为他们进行检查、记录,提供各项医疗服务。今年,龙窝中心卫生院共签约服务70593人,其中困难群众实现全覆盖。

龙窝中心卫生院还为每个服务团队配备了24小时健康服务热线和服务专用车,使家庭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长期、稳定、可及的服务关系,减轻了农民群众就医负担。

2017年4月,龙窝中心卫生院还先后投入数十万元,改造卫生院的饮用水工程,为每个病房配备热水、电视、空调、电话等,为群众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与生产企业不同的是,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可以在出厂前得到控制,而医疗服务行业的“产品质量”则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既定事实”。龙窝中心卫生院院长张运增说,让患者在医院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享受到每个流程的完美细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质量的提高。

对此,龙窝中心卫生院狠抓人才队伍建设。该院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双管齐下的策略,通过“送出去、请进来、老带新”的办法,加强对卫生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主动与上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每年都选择素质好、医德佳、留得住、用得上的好苗子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卫生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通过传帮带,该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

狠抓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该院职工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强化服务意识,把“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提高卫生院竞争力必不可少的手段,主动打破传统的“坐堂行医”模式,上门为群众进行常规身体检查,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建立健全各类机构,满足当地居民在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建立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降消”项目健康有序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好评。

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龙窝中心卫生院的业务量从过去每年不足1万人次,提高到如今的近4万人次,每年的住院人数从过去不到300人次,提高到现在的近5000人次,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

疫情期间辖区零病例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龙窝中心卫生院充分认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严峻性,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履职尽责,全力以赴推动各项防控措施在农村落地落实,坚决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

该院全体人员放弃休假,做好农村地区的筛查、医学追踪、预检分诊和转诊,实行日报告制度。发现发热患者和来自疫情发生地区的疑似感染者,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发热门诊,分级分类做好防护和信息登记并按时上报。协助追踪、督促来自疫情发生地区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落实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此外,龙窝中心卫生院还协助做好对返乡人员、流动人口的追踪、筛查,加强健康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返回人员排查、登记、随访,做好健康状况监测,了解是否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并做好登记,落实居家观察等措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置。

该院通过循环播放广播、编印宣传资料、印发倡议书和公开信、电话微信通知等多种方式,加强农村地区防控信息通报和防疫知识宣传,增强农民群众健康意识、防病意识,提高防病能力。结合村庄清洁行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等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卫生院全体人员的同舟共济、同心协力,龙窝镇未发生一起病例。(本报记者冯晓铭通讯员陈豪)

新闻推荐

紫金敬梓镇柑坑村巷道全部硬底化 打通村民出行“最后一米”

○本报讯记者方新苗通讯员温国山近日,紫金县敬梓镇柑坑村全村入户巷道建设完工,打通村民出行的“最后一米”。在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