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做过传教士、局长、营长、县长、校长 龙川农家子张化如的时代“变形计”
1877年出生于龙川鹤市的张化如,亲历和见证了清朝、民国的政权更迭和新中国的建立;早年做过传教士的他,横跨军政学三界,先后当过教师、局长、军官、县长、校长,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演绎了一幕幕精彩的“变形计”。
龙川农家子成为传教士
清光绪三年(1877年)十二月初八,张化如降生于龙川鹤市雅寄乡仁东村的一户贫穷人家,其父对此子的成龙之望,在为他起的名字上表露无遗。张化如8岁读私塾,13岁因家贫辍学,14岁又入鹤市石狗岭下思义堂(福音堂)读书。因为思义堂是教会学校,学费非常低,一年只要一吊钱,还包括柴火费。少年的张化如还在学校受洗,皈依耶稣,还起了个礼名“贞一”。
后来,在教会学校的德国牧师慕兴立的介绍下,张化如到天津官办武备学堂求学但未果,后来辗转入读新安(今深圳宝安)李朗神学院。
在学院读书的4年间,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内外交困,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张化如怀着满腔热情,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
22岁那年,张化如从李朗神学院毕业后,巴色教会派他到兴宁县刁屋坝教堂传道。当时,兴宁城流行性脑膜炎正在肆虐,不少患者死亡,人们以为瘟疫来了,人心惶惶,纷纷逃往乡下。对中医中药有一定研究的张化如见状,生了治病救人的慈悲心。他到患者家中探望、诊治,且不收诊金,同时还向患者及其家人宣传疾病预防方法,颇得民望。
传道4年,张化如得到岳父资助,前往青岛德文学院求学。毕业后,张化如受聘于紫金古竹乐育中学,当了一年半的教员,因为咳血症,回龙川休养。1910年春,龙川鹤市的进步人士,以大义说动张化如辞去古竹乐育中学职务,到通衢明新学校任职。
客家青年
“参演”时代“变形计”
在明新学校任职一年半后,武昌传来枪声,辛亥革命爆发。此后,客家青年张化如在风起云涌的时代里开启“变形计”模式,在军政学三界自如切换身份,当过县督学局局长、营长、县长、校长。
民国元年(1912年),张化如被委任为龙川县督学局局长,筹办龙川师范及中小学校。张化如培养师资,分配到乡村,成立乡村小学,将各乡各族蒸尝神会的租谷,划拨部分为学堂经费,普及国民教育。龙川新式学堂因此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人才。次年秋,张化如以县城西门考棚、城隍庙为校舍,创办了龙川县立中学并呈省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按照新学制开设课程,学制四年。龙川县立中学成为广东最早创办的中学之一。
1916年,桂系军阀陆荣廷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发动护法运动。张化如在讨伐龙济光之役中,奉命出任东江第七支队司令,组织军队进攻河源、和平。事定后,支队改编为第十九营,关文松为营长。1917年,陈炯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邓仲元为参谋长,张化如任第十九营营长,归熊略管辖。攻下漳州后,张化如被擢升为第七统领。因与熊略意见相左,调任为龙岩县长。1920年,张化如辞去龙岩县长之职,接回第十九营指挥权,率军返粤,进攻在连平、河源驻扎的桂军。
1920年8月,第一次粤桂战争(又称两广战争)爆发。桂系军阀将领沈鸿英进攻陈炯明援闽粤军。10月,桂军战败,退守广西。1921年,张化如被调到阳江任警备区司令。因为孙中山与陈炯明决裂,双方陷入混战,保持中立的张化如,解甲归田,回到家乡龙川,主持兴修了一些公路,至今邑人仍受其惠。
1929年至1930年,张化如受聘为梅县乐育中学校长,并兼任第七工程处督修专员,负责监督建筑龙川老隆至岐岭公路。1931年至1933年,应黄麟书、张瑞贵之请,张化如离开龙川,到潮汕去修路,当了南山移垦委员会委员,主修嶅岱公路。南山是潮阳、普宁、惠来三县交界处,地势险要,此路修好后,交通便利,人们生产得到促进。1935年,张化如又被派去修路。陈济棠为巩固广东地盘,对抗蒋介石,想修一条从连平忠信到粤汉铁路大坑口站的战略公路,便任命有着多年修路经验的张化如为军路工程处主任,同时兼修增城至龙门公路。路线所经处,都是嶙峋岩石,凿孔填沟,工程浩大。不久,陈济棠倒台,张化如也随之解职。当时所领工程费70万元,减去支出,剩余40多万元,张化如将余款缴回第四军余汉谋手中。
六旬老将出山赴国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60岁的张化如被余汉谋任命为第二十一区游击司令,组织东江各县人民武装,司令部设在老隆。不久,司令部被取消。但张化如依然极力组织和推动龙川青年积极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39年,张化如参与创办了《龙川日报》,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批判汪精卫卖国投敌丑行。他在报上发表《对本县青年之希望》,举办龙川青年自我教育班,培养开展抗日救国工作干部。他还牵头开办青年书店,办各种夜校,支持成立“龙川青年抗日先锋队”。
1939年7月,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自曲江派员携令到张化如家中,请他出任陆丰县县长。同年8月6日,62岁的张化如上任,做了两年多县长。他和新委派到陆丰的国民党书记叶子弼同心合作,扫清陆丰县旧党棍黄华、黄古一班土豪劣绅势力,延请革命青年和积极分子参与县事。
在陆丰县县长任上,张化如非常重视民生,兴修水利,筑陂挖圳,灌溉农田,开垦荒地,经常深入区、乡了解民情,为民排解忧困。
1940年初,两广监察使刘侯武到陆丰视察民政时,认为张化如奉公守法,爱护人民,领导有方,咨令广东省政府传令嘉奖。1940年春夏间,张化如因粮荒购粮之事,遭人诬告撤职。后案情大白,李汉魂欲复任张化如为博罗县县长,张力辞不就。自陆丰县县长任上返乡后,张化如一直协助金安中学建筑堂舍,专注于教育。
1944年,张化如再次出山,任和平县县长。1947年春,70周岁的张化如避居梅县,任梅县乐育神学院院长。1949年前后,张化如移居香港。1949年10月,广州解放,旅居港九的民主人士受邀返回广州,张化如到广州参加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曾任东江行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4月,张化如回到龙川老家,任龙川县土改委员会委员,当年10月参加广东省第一届各界人代会。1951年春夏间,因张化如是基督教知名人士,被推选为广东基督教革新会议代表,赴京参加会议,推动教会“三自”(自治、自养、自传)运动,后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省政协委员。1959年10月3日,张化如病逝于广州,享年83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小玲通讯员袁志君“民法典,民法典,新时代第一典。习主席,签命令,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11月20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