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十五载 共筑河实梦

河源日报 2020-12-17 08:51

■张定红■2019年,党员老师们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讨活动。■在2020年教师节庆祝活动上,董事会成员为“十年坚守教师”颁奖。■河实校园全景

【编者按】

自2005年创办于河源市区旺源路,至2020年三个校部汇聚江东学府,河源中学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河实)走过了15个春秋。15岁的他正值少年,茁壮成长,既年轻又沉稳,青春、活力、智慧、内涵,成为这位少年的主题词。

15年的青春岁月里,河实从稚嫩到成熟,从激情到沉稳,他果敢改革,勇于创新,拾级而上,不断稳固和刷新着“河实”品牌,以优质的教学质量、精锐的师资,在河源独树一帜,为河源教育事业奉献着一份力量。上月,河实新晋“全国文明校园”,再度擦亮名校品牌。

恰逢河实创办15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该校,走近学校的创办者、管理层、师生、家长,一起回顾这所学校15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揭秘他是如何凝聚众力、精益求精、稳持标杆、强势发展的。

【校长专访】

以良心和责任赢得社会的尊重

——专访河源中学实验学校校长张定红

心存教育情怀,自信接受挑战

记者:河实的创办与崛起,在河源可谓之“传奇”,您能简单介绍一下他的创办初衷与历程吗?

张定红:当年的河源中学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阶段,成功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评估验收,市委市政府希望擦亮示范性高中这一品牌,而当时市区的初中生源质量有限,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参照国内其它地区的一些经验做法,河中决定以民办公助的方式创办初中部:由企业投资办学,河中派团队管理。这一想法与企业家潘强一拍即合,于是便有了河实。

河实的兴起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当年市区有一大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他们将孩子送到外市或县区中学就读初中。身为市重点高中教育者,很希望能对社会有所作为,对河源人民有所贡献,家长们不用再舍近求远,在家门口就有自己放心的高质量初中可以选择。

记者:河实的创办有河源中学的背景,又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起点高,当然要求也高,压力也大。作为河实的“领头羊”,是什么原因让您毅然接下这个挑战的?

张定红:当年我刚送走一届高三毕业生,处于相对“轻松”的时段。当李观华校长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时,我深知责任重大,但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加上自己在管理岗位磨练了几个年头,所以欣然接受了这一挑战。

记者:正是这份自信,您接下挑战,大胆探索。能透露一下您这份自信源自哪里?

张定红:我充满信心,自信满满,是因为我与我的团队都有一颗滚烫的爱心,一个本真的真心,一份执着的情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直以来我们本着对学生、家长、社会负责的态度去办学。

其次,河实坚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去发展。从创办之初就提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依照这一科学教育理念,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自然形成。

第三,我有信心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事实上河实也做到了这一点。河实创造性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校本培训模式,打造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团队。民办学校最担心的就是教师流动问题,而河实通过制度化与人性化的管理,让老师们得以安心在这里工作。这些年来河实的教师比较稳定,这在民办学校里是少见的。河实做到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第四,管理要讲科学。在河中时我曾主抓教研工作,分管过年级,对调动老师积极性、如何对教师进行激励和评价都有过自己的思考,当我将这些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河实实践后,发现真的很有效。

凝聚众力,并肩谱写教育华章

记者:您带领一支精干小分队,创办河实,开拓出民办教育的一片江山,这其中一定有很多的艰辛与不易。

张定红:决定创办河实的时间是2005年4月份,河中组建了一支9人的小分队,一到位我们就着手招聘教师,第一批新聘了30多位大学毕业生。

首年河实招收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学生,共218人。市民从初期对河实的不了解,到2007年以后向往河实。到了第三年,河实已经有1400多名学生。其中首批初三毕业生80多人,在2007年参加中考时就有53人考上河中。对于这一成绩,我很满意,因为这批原本基础并不是特别好的学生,经过河实的培养后,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整个团队以创业的精神,在思想和行动上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实现的。河中派出的9人小分队对于新老师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工作上的指导,这些外地来的老师感受到大家庭般的温暖,很是感激。青年老师本就充满着上进心和事业心,再经小分队“传帮带”式的培养,他们很快得到成长,现如今很多教师都已成为了全市的骨干老师、优秀老师。其中,有100多位老师已在河实工作了10年以上,可见学校给予老师的归宿感是很强的。

记者:河实能够稳健发展,得益于办学者持续的大力支持,您能介绍一下河实的投资者们为河实注入了哪些强劲力量?

张定红:作为成功企业家,朱总(朱日杨)、潘总(潘强)以及业总(朱荣业),他们都是怀着回报社会、为社会做点事的初心和愿望而办学的。投资方斥巨资创办学校,校园布局、设施设备都是一流的,近三年投资方再投入了数千万元改造、扩建、更新设施设备。投资方每年坚持为老师加薪,专门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分批送老师外出学习。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对教育情有独钟,相信教育可改变人的命运,希望更多学子可以享受优质教育。所以董事会提出了“五心办学”即“班子齐心、老师尽心、学生开心、家长舒心、社会放心”的要求,以良心和责任赢得社会的尊重。

记者:民办学校里存在办学者和管理者两种角色,不是每所民办学校都能将这两种角色完美地平衡好。河实是怎样做到的?

张定红:河实很幸运,也很感激我们的投资办学者,他们不仅开明而且懂教育,尽管身份、角度不一样,但和我们教育管理者有着同频的思想,所以很易沟通和达成共识。比如我们都认为,一所学校好不好,应该从学校的“三风”和社会的认可度去评判,而不是仅仅从升学率去评判。

每年暑假开学前的董事会会议上,“提高教师待遇”是一个从不缺席的议题。近年来,河实老师的待遇逐年提高,这些都不是老师去申请的,而是董事会主动提出的。这是在民办教育行业并不多见的情况,可见我们的办学者对老师的待遇一直很重视。

另外,学校董事会从来不干预学校的日常工作。董事会行使决策权,学校行使管理权,两方责权分离、明晰。

不负众望,为河源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记者:河实作为河源优质教育的一大标杆,除了自身的努力,想必也得到了来自政府层面、社会各届的关注与支持。

张定红:河实这些年来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关心与支持。比如在教师人事管理、教师培训、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将河实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每年教师节,市领导都会带队慰问老师,用暖心的话激励、鼓舞我们,也给学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记者:河实的创办,饱含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民和家长的期望,压力与挑战同在。历经师生们15年的努力,您觉得河实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张定红:15年来,我们确实为河源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首先河实的创办,让河源市区有了一所高质量的初中,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就近入读优质初中,不用再到外地求学了。

其二,河实为政府财政节省了数亿元的教育投入,15年来,为政府财政节省了数亿元的教师工资开支。

其三,河实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学生。自从有了“河实”,河源中学的生源质量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河实毕业的学生已有10多人考入清华北大,近4000人考入重点大学,8000多人考入本科院校。

其四,在推动周边学校发展上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教育与其它行业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学校的发展是没有排他性的。我们深知办学不容易,所以在尽量办好本校的同时,也希望兄弟学校能更好地发展。对于有需要的兄弟学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河实都敞开胸怀,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比如让兄弟学校老师到校跟岗学习,派出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授课。河实还被市教育局指定为“初中种子教师跟岗培训基地”。

民办学校,亦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记者:由于办学性质不同,社会上有些声音会认为民办学校是老板的事业,从而对民办学校产生一定误解。对此,您怎么看?

张定红:河实虽然是民办学校,但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民办教育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记者:河实圆满完成了前三个“五年规划”,在第四个“五年规划”来临之际,河实的新目标是什么?

张定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河实在“办优质教育、创品牌学校”目标指引下,提出了“学校要成为学生的福地,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贵人”这一现实目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围绕“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稳步推进,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要高质量发展,让每个河实学子都有“阳光、感恩、聪慧、孝顺”等河实品质的烙印。

记者:您带领学校走过15年,此时您最想对学校的师生们说什么?

张定红:我想对老师们说,我们要牢记“人民教师”这一称号,我们从事的是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承担着光荣的使命。希望老师们能努力工作,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让自己更加优秀,做学生的恩师,成为学生的贵人,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想告诉同学们,在河实,不管你的成绩怎样,只要追求进步,就是好学生。希望同学们在河实这个大家庭里健康成长,将来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本报记者邹茹玉通讯员廖慧闹

新闻推荐

冬季泡温泉小心心绞痛

市民刘阿姨有高血压,周末儿子带她去泡温泉。因为泡得舒服,就多泡了一会儿。起身的时候,她突然感觉有点胸闷。原以为是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