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与鹏城实验室及高校签订合作协议 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昨日举行的“广纳英才·智汇河源”——河源市第二届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暨2020年人才集中活动月启动仪式上,市政府分别与鹏城实验室签订大湾区未来网络实验与应用环境河源节点项目协议,与南方科技大学签订河源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协议,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河源分院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围绕河源市“争创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战略定位,实现“两个河源”发展目标和执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拓展区”的行动计划,鹏城实验室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河源的产业基础,发挥科技帮扶作用,重点围绕河源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尤其是围绕新基建催生的数字经济发展布局,以开放、包容、协同的发展理念,凝聚一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帮扶河源。
与南方科技大学的合作协议则提出,河源将充分利用区位、资源及市场优势,探索合作新机制,拓展合作新领域,建立互惠共赢、长期稳定的市校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南方科技大学在科学研究与科技交流、大科学装置建设、人才培养和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提供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充分利用人才、技术、成果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对河源进行科技帮扶,积极为河源提供所需的各种科技信息、科技成果及人才支撑;支持河源建设具有国际合作、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功能的深度产教研融合的创新创业服务支撑平台;为河源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成为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要素共享、创新体制机制对接、创新成果转化承接、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重要载体,以创新驱动河源全面振兴发展,助力河源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拓展区。
南方科技大学未来网络研究院助理院长李伟超说,河源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协议的签订,为学校了解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教师科研成果落地和产业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学校也将发挥科学技术、人才优势,推动河源产业发展,促进河源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该创新中心项目主要面向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研究,下一步将协调该创新中心项目落地,未来以该创新中心名义申报省科技厅、科技部项目,通过申报项目,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到河源发展,而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将会进行人才培养和了解当地企业需求。创新中心建成后,计划在河源举行学术活动、人才交流活动,让河源企业了解最新科技信息,也让外地优秀人才团队了解、认识河源。
河源与华南农业大学的合作旨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符合河源市及省域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根据协议,华南农业大学将充分利用河源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华南农业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在河源开展研究生培养和生产技术创新,双方共同打造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创业型高层次人才的平台,实现产学研良性互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业创新能力。
协同聚才
深河“牵手”协同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
会上,深圳市委组织部与河源市委组织部签订人才发展战略合作意向书,两地进一步强化人才交流协作,深圳将发挥人才资源、科技资源、产业资源、政策资源优势,优先辐射带动河源,河源将发挥生态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优先支持服务保障深圳。
据介绍,深圳与河源在人才建设上的合作,意味着河源市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借智引智的“主阵地”、创新创业的“策源地”将得到空前发展,为助力河源市深入推进“融深”“融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据了解,此次双方合作将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产学研合作上进行深入合作。其中,在共建人才引进合作机制上,深圳、河源将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协同发布平台,发布两市人才政策、人才需求和人才活动等信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根据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人才需求,深圳、河源人才服务部门坚持市场化导向原则,以适当方式积极协助互助引进人才。搭建两地人才常态化交流平台,开展两地人才交流活动,促进各类人才智融发展。
在共建人才培训交流机制上,发挥深圳、河源培训资源的特色优势,推动人才培训资源的共享合作。充分发挥河源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鼓励深圳在河源举办各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和建设高层次人才康养基地;发挥深圳人才培训体系优势,鼓励河源在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人才研修院等培训基地举办人才培训班。强化两地教育医疗领域交流,推动深河两地学校、医院等共建项目,打造深圳、河源共建的示范标杆。
在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上,充分发挥深圳的人才资源带动优势,推动深河产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深圳的科技资源引领优势,加大对河源科技领域的帮扶和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河源的土地、劳动力、生态环境优势,在河源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依托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深化两地在农业农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链带动技术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辖区内科技型企业、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机构等到对方辖区拓展业务、开展科研的,视具体情况在政策、合作、交流等方面予以充分支持,推动科技延伸发展。
广纳贤士
发布“黄金十条”3年将引百名博(硕)士
聚智聚才,创新创业,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会上,河源市先后发布了河源市博(硕)士党政储备人才引育计划(下称“黄金十条”)、河源国家高新区和灯塔盆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称灯塔盆地农高区)专项人才政策,以上计划和政策的发布掀起了会场讨论最高潮,展示了河源市重视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热切心情与十足诚意,为河源市人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站在历史发展机遇面前,处于飞速发展期的河源,正举全市之力助力“融深”“融湾”,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在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之际,河源的发展亟需各种类型的人才。近几年,河源各项人才政策持续给力,用满满的“干货”与诚意搭建起高层次人才在河源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创造了招才引智的黄金机遇期。此时,河源市推出发布的“黄金十条”、河源高新区及灯塔盆地农高区等人才政策,就是乘发展东风、借活动之机,向广大精英发出英雄帖、邀请函。
据悉,“黄金十条”汇集了人才岗位设置、职业发展、工资待遇、工作经费、住房保障、医疗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考核奖金、科研补助等十个方面的优惠政策,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中,对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给予30万元工作经费;对引进的硕士研究生给予15万元工作经费。根据计划,从2021年起,河源市将用3年的时间面向全国引进100名博(硕)士研究生到河源市工作。“人才政策让我看到了河源引进人才的满满诚意、极大的热情。”南方科技大学未来网络研究院助理院长李伟超在看完河源市发布的“黄金十条”后,如此感叹。
除此外,河源高新区、灯塔盆地农高区的人才政策宣传片也给在场的嘉宾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河源高新区出台的《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实施意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意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黄金“二十三条”》等政策,人才除了享受国家、省、市政策以外,还可同时享受河源高新区额外奖励,如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对各类国家级、省级人才,给予50万元至200万元以上的科研经费、生活津贴、住房保障等各类经费补助,并配备人才公寓或发放住房补贴。在引进人才团队方面,对国家级、省级人才团队,给予100万元—200万元以上的工作经费补助。
灯塔盆地农高区制定的《关于实施“扬帆计划”项目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暂行办法》也明确提出,引进包括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急缺紧缺人才、高技术技能人才、高学历专业化人才在内的六类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并给予最高300万元的研发补助及160万元的安家补贴;探索实施柔性引才政策,最高给予30万元的补助;激励用人单位发挥招才引智主体作用,对招才引智优秀主体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助;探索实施人才引进“引荐人”奖励政策,给予引进人才获得第一年年度补贴总额的10%的金额补助。
专家献策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栽好梧桐引凤来栖
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是创优人才发展环境,通过“筑巢引凤”,研究制定落实好人才政策,形成一个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搭建优秀人才向往和集聚的“磁场”。此次大会上,多位参会嘉宾纷纷为河源市人才建设把脉支招、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主任赵春江说,河源举办第二届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暨2020年人才集中活动月,体现了河源对高端人才的重视,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引进人才政策,给予高层次人才、工作团队一定的奖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希望河源要把人才政策落到实处,为人才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除了资金奖励外,要解决好人才落地后的政策配套服务问题,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人才提供子女教育、家人就业和医疗保障等服务。当地组织部门要当好伯乐角色,积极挖掘发现人才,把自身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紧密结合,为河源和人才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搭建桥梁。要为人才提供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加强对人才成长的组织领导、规划引导,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河源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到河源发展。
“河源的热情深深打动了在座的各位也包括我,希望河源能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天地。”鹏城实验室高级顾问、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原党委书记杨士强说,想要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当地,服务于当地的发展,就要优化人才的发展环境,让人才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希望河源能给予人才成长更大的空间,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河源人才政策已经十分优厚,相信会越来越好。”南方科技大学未来网络研究院助理院长李伟超说,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河源发展,河源的发展前景广阔。相比于其他城市的待遇留人,他更希望河源能在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文化环境上再发力,能积极争取支持,让更多高等院校来河源建校,努力打造人才集聚平台,形成人才的“虹吸效应”。
■统筹:刘昕■文:本报记者刘昕曾俊霖■图:本报记者冯晓铭
新闻推荐
受委托,我公司定于2020年11月26日下午15时在河源市公共资源拍卖中心拍卖大厅公开拍卖粤PGH928小型普通客车,型号:别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