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走出一条符合城区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 加快科技要素融湾 “智”撑经济循环发展
专题组稿本报记者何海华
特约记者黄赟
通讯员黄舒平
核心提示
多年来,历届源城区委、区政府一直坚持实施“商旅旺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三大战略不动摇,从不同的层面为城区的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近年来,该区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全域全面全力融入"双区"建设”,以产业集聚区为重要载体,以产业发展升级为重要依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区科技创新氛围进一步浓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加快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源城区坚持与时代“同脉搏共呼吸”,积极对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体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向源城转移,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里走出了一条符合城区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为今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今年1月-7月,全区高技术产业产值40.9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4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8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5.55%。
A成绩篇
平台队伍成效样样都有
8月1日,由源城区工业园管委会、源城区人才驿站主办的源城区首届高层次人才活动周在区工业园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正式启动。
据了解,源城区每年推出各项人才政策招人引才,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和人才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发展关系。本次活动特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西南交通大学唐小虎教授、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韩国军教授、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方毅教授、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志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曹江中博士、江西新余学院中兴通讯工程学院院长熊春如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张猛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产业研究院院长、广州市人才研究院院长彭希博士为源城区人才驿站入库专家教授,并为专家们颁发受聘证书。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优势是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上述活动正是源城区聚焦“融深”“融湾”建设,抢抓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优化实施新一轮粤东粤西粤北人才发展帮扶计划,推动源城加快“融湾”进程。
近年来,源城区致力于搭建科技交流发展平台,通过一系列操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4月,由区财政全额投资建设源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式启动,并于2017年3月引进中山大学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成立“源城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全权负责孵化器运营。中心下设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电商和现代产业平台,承接了区众创空间、创业苗圃、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和人才驿站等平台建设与运营。目前,该中心提出了“政企研金用”五链融合的县域创新服务模式,帮助源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省级评审和认定;引进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搭建了一批技术服务平台,为产学研对接和技术转移交易奠定了基础;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培育了7家企业研究院;实施“定向孵化”服务,孵化科技型企业72家,初步实现产业链资源集聚;引进科技服务机构23家,为区内企业提供管家式科技服务。
科技创新水平,是衡量一个地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效的重要标准。据统计,截至2020年上半年,源城区有高新技术企业45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企业24家;累计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家,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5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众创空间6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备案3家,省级“星创天地”备案5家。投入资金300万元与市科技局合作设立“联合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辖区内企业从2017年至今累计获得银行贷款企业共21家,贷款总金额9930万元;根据《源城区企事业单位优秀科技人才培养补助暂行实施办法》文件,累计共评出71名优秀科技人才,补助资金93.9万元。
B蓝图篇
实施科技融湾三大计划
今年9月中旬召开的中共源城区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要以科技要素“融湾”为重点,畅通科技循环。其重点有三:一是主动接受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辐射带动,谋划实施大湾区科技平台源城区共建计划,转化“百名博士源城行”活动成果,加快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区;二是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树标提质”计划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确保今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三是谋划实施大湾区科技人才源城区引进和科技企业交流计划,坚持大湾区优质企业与先进技术同步引进,力争与大湾区在同一科技水平上发展。
如何确保实现上述目标,并为源城的融湾征程提供科技支撑?源城区科技部门制订了三大计划——《“大湾区”科技平台源城区共建计划》,《“大湾区”科技人才源城区引进计划》和《“大湾区”科技企业源城区交流计划》,结合了大湾区资源优势和源城区产业基础,着力提升源城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服务产业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平台共建
首先是搭建源城区“大湾区一市一飞地孵化器”。结合源城区各街镇的发展现状,引导政府、社会和企业对孵化器的支持和关注,建设契合源城产业发展的特色孵化器,3年内共构建不少于20家创新载体(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并引入“互联网+”“文创+”“农旅+”“网红直播”等新思维新理念,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同时,源城区共享大湾区孵化器行业的企业和产业资源,优先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地,并在大湾区广州、深圳和佛山等核心城市的标杆孵化器,3年内建立不少于10个源城区在大湾区招商引资、产业推介的展示窗口和飞地孵化器。
其次是建设源城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基地”。紧跟粤港澳大湾区前沿部署,3年内服务不少于10个前沿科研项目成果在源城实现转化和产业化;通过发挥“双区”优势,积极承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溢出的制造、文旅、农业等产业,3年内服务不少于3个新兴产业在源城布局和集群集聚;定期开展源城区企业家湾区标杆企业调研学习、名校名师解读大湾区和融湾融深战略使命、观摩欧美等发达国家技术创新、非洲“一带一路”市场拓展等活动,3年内服务不少于30位企业家的知识结构重建,3年内助力不少于10家企业国际化。
关键词:人才引进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源城区要力争与大湾区在同一科技水平上发展,靠的是什么?还是人才。为进一步促进引进“外脑”,为城区融湾提供人才支撑,区科技部门提出搭建3个平台,从不同层面吸引不同层次的人才。
首先是建设“大湾区科技产业智库”。参照粤港澳三地政府人才合作协调机制,结合源城区人才梯队建设情况,构建联系紧密、沟通高效、协调有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3年内聘请20位行业顶尖专家加入科技产业智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尖端科学技术人才的创新要素向源城区流动聚集。
其次是建设“大湾区科技专家和创业导师库”。结合源城区发展需要,3年内聘请50位“大湾区”优秀科技专家,基本满足源城区科技项目管理、评审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更好配合源城区“一街(镇)一特色孵化器”建设发展,3年内将聘请5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创业导师加入创业导师库,创业导师库服务将覆盖全区科技创新载体,为每个孵化器配置不少于7位创业导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入驻科技企业辅导,帮助企业跨越发展障碍,提升科技内涵,增强核心竞争力,进而推进源城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
最后是完善“大湾区高层次科技人才驿站”。引进和承接10个高层次新科技人才和所属项目落户源城区,服务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激励源城区科技创新能力;夯实源城区科技“融深”“融湾”工作,以“引进来”作为向导,以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来探究符合源城区招智引商的发展道路,积极做好湾区高端技术产业对接和成果承接的“先行者”,助力粤东西北地区科技经济发展。
关键词:企业交流
计划3年内引导不少于20家“大湾区”知名科技企业加入源城区“融深”“融湾”科技企业协同创新联盟,和源城区科技企业“共交流,齐分享,促发展”。联盟将提升源城区科技企业主业关联度和大湾区科技企业默契度,发挥“双区驱动优势”,提升源城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源城区科技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协助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企业申报省级以上品牌。
数说源城科技
截至2020年上半年
●源城区有高新技术企业38家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企业10家
●累计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家
●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家
●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
●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
●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
●省级众创空间3家
●市级众创空间6家
●国家级“星创天地”备案2家
●省级“星创天地”备案3家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92家
制表:阿平
新闻推荐
广东康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你公司位于源城区国营高埔岗农场新作塘岗顶地段的三宗国有建设用地,面积共28140.7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