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扶贫村当成“第二故乡” 扶贫干部潘海棠退休后仍心系扶贫一线,尽心尽力助村民过上更好生活
文/见习记者 陈家浩
记者 王欣琳 见习生 陆倩柔
图/见习生 陆倩柔
■主动请缨到一线,身体力行助脱贫
“我们早上7点半开始入户调查,也要时刻盯紧每一个产业扶贫项目的进展,由于工作队只有两人,压力非同一般。”潘海堂回忆在河源市紫金县远光村扶贫的时光,“我出身农村,对农村有感情,于是在2013年5月主动请缨来到了远光村扶贫。”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潘海棠坦言当地情况依然远超自己想象,肥沃的土地被荒废,很多村民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为了带动村民脱贫奔小康,潘海棠想了许多办法,“修整道路、修葺学校,做好远光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带动大家种植金针菇、草菇等经济作物,还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驱动大家自觉奔小康。在我们的努力下,远光村和村民的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改变。”潘海棠说,如今远光村的贫困户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村中的基础设施也焕然一新,“离开远光村时,我们为村中建设了一个灯光球场,还资助他们购买了一批乐器。村民可以在球场上跳广场舞、演奏乐曲,文化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自掏腰包援助村民,退休后仍时常挂念
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潘海棠不吝于自掏腰包、帮助村民脱贫脱困。2016年再次请缨到肇庆市封开县小圩村扶贫后,他不假思索地赞助了当地的桥梁修葺,“这座桥是上学的必经之路,但每逢下雨就会被大水淹没。”潘海棠回忆,第一次来到这座桥时,自己注意到桥上贴着一张写有捐款者姓名和金额的红纸,“发现修葺还需要5000元后,我个人捐了3000元。”此外,从中山捎回几段电线,以便有需要的村民装修;在家人和好友的支持下拿出好几万元,作为身患重症的村民的医药费……潘海棠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村民,而大家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感激,“村民有时会邀请我们到家里吃一顿日常的农家菜,接受他们好意的同时,我们也主动按照每人20元的标准补贴餐费,不能让他们吃亏。”
虽然已经退休,潘海棠依然密切关注着村民的情况。他说,肇庆市封开县镇前庄村的村书记上个月打来电话,“村书记告诉我,村里一名女孩以优秀的成绩升入初中,但家境贫困让她的学业和生活都面临着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立刻和朋友们一起筹集善款、伸出援手。”潘海棠说,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村落早已成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村民们也仿佛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即使已经不在扶贫的第一线,我依然会尽己所能,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新闻推荐
深圳龙华对口帮扶河源紫金招商推介会举行 八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南方日报讯(见习记者/黄敏立通讯员/黄从高)9月23日,深圳龙华区对口帮扶河源紫金县招商推介会暨消费扶贫展活动在龙华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