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悔此心盟九死 辛亥革命先烈欧阳俊小传
人物简介
欧阳俊(1885年-1913年),别号节城,河源船塘老围乡赤岭村人,曾就学于广州高等学堂。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负伤后脱险。辛亥革命爆发后,辍学回乡组织民军,光复龙川、河源等县。被推举为东江民军总司令。28岁时病逝于乡。
1“神童”求学路上开始革命
清末,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光绪虽思变法,一振沉弊,然而以天下财赀独奉一姓,民生愈艰,民愤愈烈。此时西方已叩开中国大门,国人也看到了西方的强大,延续2200多年、已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封建王朝制度,在内忧外患中岌岌可危。这个时候,河源船塘人欧阳俊及其弟欧阳铁庵跟着孙中山先生“闹革命”,为辛亥革命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河源历史上不可忘却的人物。
清末,在河源县的船塘,曾创办萝溪书院的廪生欧阳箴是地方上有名望的、热心教育的乡绅,他的两个儿子——欧阳俊和欧阳铁庵,从小亲炙教诲,遍翻其丰富藏书,长大后都是一时之人杰。
欧阳俊小时很聪慧,欧阳箴也对他格外用心。在欧阳俊四五岁时,他就选取了诗词曲赋及对联之类,编写成一本小册子,系在儿子小衣裳的纽扣上,让他随时翻开习诵。欧阳俊几乎过目不忘,背得兴高采烈。
有一天,欧阳箴的一个老朋友出了个上联考小欧阳俊:“赤岭出赤米。”赤岭正是欧阳俊家的小地名。出完题,老头看着他,还道他要不少时间来思考,没想到小欧阳俊一张嘴就说:“黄村产黄瓜。”老头当时就震惊了,向老友拱手道:“龙生龙子,虎生虎儿,信不虚语也。”
在一片不安的动荡气氛中,欧阳俊慢慢长大。他后来还参加过童子试,两次考取县府试案首,可惜因为父亲去世,“丁忧”之时不得参加复试。最后一次考试,又撞上取消科举,他便没能获得科举功名。审时度势后,他便去了当时初创的惠州中学。
惠州中学毕业后,欧阳俊考入广州高等学堂(1904年由广雅书院改办)。在省城所见闻,又与乡里、县里见闻大不一样,他看到更多,思考的也更多。清末时的中国,正是危殆之时,而清政府自上而下,腐败至极,民生困苦,外患燃眉,要怎样才能救中国?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十一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创立合众政权。次年二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1905年11月,香港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分会。
欧阳俊早就对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十分有兴趣,苦闷之际,愈发认定中山先生便是能结束这一切的伟人。经朱执信、梁镜球、周越等人介绍,他偷偷前往香港,加入了兴中会。
回广州后,欧阳俊积极宣传“三民主义”和孙中山革命思想。有其他怕事的河源老乡劝他不要锋芒太露,不要太过活跃,免得惹来杀身之祸。不久,果然有个旗人同学向清政府告发,说欧阳俊是革命党。这事可不得了,官员张鸣岐派员将欧阳俊逮捕入狱,但没有什么证据,再加上校长吴道镕和日本籍教授大田的极力担保,欧阳俊才获释出狱。
这次短暂的牢狱之灾没有吓退欧阳俊,他更看出清政府的无能与心虚,更加坚定了革命意志,一心想要推翻满清,要使同胞过上当家作主的日子。
2品学兼优的学子借口赴考为革命筹款
除了宣传革命道理,欧阳俊还为组织积极筹款。
有记载的一次筹款,邑人马史认为是在黄花岗起义之后进行的,陈泽认为是此前进行的。从欧阳俊所作的《北上应试辞饯兼写怀四首》及其叠韵诗4首,共8首七律来看,尚未流露出起义失败的痛心,这次筹款,应是在黄花岗起义之前进行的。
大概是1911年初,欧阳俊从广州回乡,说要赴京应试,没有路费,只得求助于亲友。其实,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已于1905年废除,不知欧阳俊当时是怎样说的,亲友们都相信他是去赶考的。但乡里人都知道,欧阳俊这么聪慧的一个人,他要去科考,那功名一定如探囊取物,手到擒来。他们笑眯眯地看着这个英姿勃发的族中子弟之佼佼者,仿佛看到欧阳家族的祠堂门楣上正在大放光彩。欧阳俊一说没钱上京,族人乐呵呵地就将银子、银元、钞票等等能称作“钱”的东西都放到他面前,一时间竟筹到数千银元。
陈泽说,没钱上京赴考只是借口,欧阳俊家不会连赴京的川资都没有,当时一定是为革命筹款的。因为当时说要“革命”,便是“造反”,如果说为了“造反”而筹款,不但得不到钱,人们都会躲着他。
于是欧阳俊就带着钱去广州。到了槎城时,他顺便拜别诸亲友。大约也是族中有钱人设的宴,族人饯别欧阳俊于杏春楼。
虽然是为了筹措革命经费而骗了族人们,但当时饯别时的心情却是真的,不是上京赴考,却是为了革命,要离族人远去,这一去,也不知是否有命回乡见船塘父老。但是如果自己不革命,那族人还要继续忍受满清的腐朽统治多久?受这种桎梏的生活,还要延续多少代?
欧阳俊悲从中来。他即席写了4首七律以抒胸臆。
“江山破碎总难行,北望神京百感横。好向新亭流涕泪,羞从乱世觅科名。”他想表达的是,皇朝末世,子民感泣,科举功名,已真如粪土了。我欧阳俊,不愿向这样的乱世获取功名。
“纵说圣朝多雨露,不知何处是天家”,皇家总爱给些小恩惠,好让子民感恩戴德为其卖力卖命,但现在皇家在哪?1900年的“东狩”——明明就是被八国联军打得离开皇宫狼狈逃窜,天下人都还记得呢。“不知何处是京华,瞩遍天涯更海涯”。
他更是含蓄地直批清廷是北方异种,即是孙中山所言的“鞑虏”,使我中华蒙辱,必要驱之而后快:“溯气北来尘垢我,大江东去浪淘沙。”
看着兴高采烈送他“赴考”的族人们,他写道:“逼人富贵空如此,刻骨恩仇总未赊”“故乡风景难为别,大地山河不忍看”,我的族人啊,这一去,我未必能生还了。“一行壮别情犹系,再放狂歌兴未赊”。
在他的叠韵诗中,他表达了为革命矢志不悔的心态:“寂寞前途谁可语,床头夜夜剑光寒”。“未悔此心盟九死,敢将斯世证三生”。
看到这几首诗的族人捧着纸再三读着,一面赞叹,一面惶然,指着其中一句直指皇家的诗句说:“俊啊,这句、这个,你看怕不怕政府误会啊,因为这句诗,你可能会进大狱,赶快改了罢。”另一个赶紧附和:“对对,改成"纵说圣朝多雨露,不知何日到天家",这样最好了。”
欧阳俊一笑,不改。陈泽对此发表评论道:“彼等皆在云雾中,实不知伤心人别人怀抱也。”
不久,1911年4月27日,即宣统三年农历三月廿九,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欧阳俊在此役负伤。
3黄花岗起义中的河源人
革命,就要作出随时献出生命的准备。欧阳俊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虽然只是一文弱书生,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也能随时拼起那青年人的血勇,真刀真枪地与敌对决。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先锋”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直扑两广总督督署。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往水师提督衙门。起义军放火焚烧署衙,退出督署。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往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率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接应防营。
欧阳俊与好友梁镜球率党人发难于小北一带。起事时,仓促间,欧阳俊未及时领到枪械,情急之下,他手持菜刀,怒目前冲。其他同志看到,忙乱中还取笑他,劝他不要跟大部队去战斗,赶紧回去,不作无代价之牺牲。可是事发当时,凡有血性的国人,均不惜生命,要与清廷决一死战,素以覆灭清廷为己任的欧阳俊,岂肯因为没有武器退后?
不多时,党人黄国振受伤回撤,欧阳俊接过他的手枪就上,与清兵激战。当时欧阳俊身着长衫,未免有些不便,在跃登屋顶时,伤了右腿。
据《新会县志·人物传》记载,新会人李雁南还与欧阳俊、梁镜球安置伤员于莲塘街64号机关中(即梁镜球家),“听到外边有号角声,他们赶紧冲出街外。时天已入黑,督署火光熊熊,街巷冷静。他们行经大石街口,忽然,通观音山的横巷有枪弹射击,即分头据巷口还击。这时,李雁南与欧阳俊爬上瓦面,向清兵射击和投掷手榴弹,掩护同志撤回莲塘街。”
次日,街巷布满清兵,挨户搜查。梁镜球夫人大急,假称欧阳俊为丈夫,令其装病卧床,泡了浓茶当药,瞒过了清兵。
幸有一名叫刘焕南的清政府宪兵,是河源同乡,又是革命同志,刘焕南便护送欧阳俊出城回校,于是脱险。而李雁南因多处受伤,头上也剪了辫子,未及当时逃走,29日被捕牺牲。
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中评价黄花岗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黄花岗烈士墓建成后,欧阳俊亲往祭奠革命同志。他写道:“黄花岗上泪暗流,千古英雄土一抔。七十二墓凭吊唁,夕阳低挂树梢头。”
然而,黄花岗起义失败,死伤枕藉,受连累的无辜者很多,欧阳俊十分郁闷。他写下一些诗,抒发愤懑心情:“多少人豪作鬼雄,天荒地老国魂空。死能杀贼魂为厉,生不成功气化虹。五万义民归弃市,几星燐火泣荒丛。可怜无量同胞血,染就奸奴顶上红。”(《又感革命初起失败四首其三》)
黄花岗上,西风萧飒。欧阳俊仰望天穹,“公仇未报头颅在,惭对斜阳吊夕曛。”
在后来的武昌起义中,身为东江革命军总司令的欧阳俊,将带领革命军收复河源、龙川、连平、和平等县。
4兄弟同是辛亥革命闯将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起义于武昌,全国响应。欧阳俊被委任为东江革命军总司令,先是回到东江上游之小镇蓝口起事,招兵买马,闻风而至者有数千人。
欧阳俊便兵分几路,先后光复河源、龙川、和平、连平、新丰等县。后回师家乡,驻兵萝溪书院。
但是,乱世之时,兵匪界限不分明,欧阳俊以一介书生出膺军职,打仗能取胜,控兵或非所长,且所招募的兵士,原多是绿林豪客,素少纪律,缺乏训练,行为乖张,到处劫掠,与民众离心离德,欧阳俊也难以约束。
待广东局势略定时,欧阳俊率部到省归列,以图列入正式部队编制,但因为比别人晚到,职位无从安排,部属又被解散,每人只给发放6银元遣散费,他本人只被授予咨议虚衔。眼见自己壮志未申,怀才难遇,欧阳俊心中苦闷,抑郁成疾,突作血疾(有人认为是肺病)。名士徒作穷途之叹,“憔悴人天悟昨非,屠龙技痒竟何之?文章笔下余孤愤,身世生成半数奇。”
病榻缠绵之时,欧阳俊反思了这些年走过的人生,活在这动荡年代,仿佛一场幻梦,同时又对前途未明的国事深感忧虑。他在七律《又起革命下省归标未遂得病而作》(其一)中说:
病中雄骨任消磨,且作呻吟且放歌。富贵神仙都幻梦,风云儿女两蹉跎。
呜呜击筑竟如此,咄咄书空奈若何?满腹奇愁无处说,平生始悔读书多。
上莞人陈泽为欧阳俊收集遗诗时忍不住悲叹道:“(归标未遂8首)忧愤成疾之所作也,英雄末路,贫病将被迫,中怀抑郁,莫可名状,故所为诗,类衰病中哀怨之句,令人不忍卒读。”
病中的他期望自己能好起来,“忍此余生当有用,喑呜犹可作风雷”,辛亥革命刚刚成功,这胜利的果实将会落到哪里还难说呢。“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陈炯明与欧阳俊是好友,送了他数千金,让他好生治病,无奈欧阳俊竟病入膏肓,先在广州就医,不久,转香港治疗,然而药石罔效,只得回乡长治。返乡未及一月,便在28岁的英年与世长辞了。他的遗孀陈亚七(后改名陈亚信),生于和平林寨一书香之家,欧阳俊逝后,她一直未改嫁,带着幼女汝运相依为命度日。
欧阳俊死后,他的弟弟欧阳铁庵(1889年-1915年),被哥哥的革命精神激励,亦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1915年,在袁世凯窃国称帝时,孙中山曾给铁庵去函,勉励他“继承尊兄遗志”,铁庵毅然接受孙中山的委令,卖掉祖田,借钱借粮,购械募勇,与叔公欧阳品湘、亲人欧阳光瑶等,在蓝口起事反袁,与严德明、廖容、张鸿等会师于河源城郊,率师直下惠州,途经横沥时,遭袁系部队截断首尾,鏖战竞日,弹尽粮绝后败退,敌军穷追不舍,结果前有河深水急之东江,后有穷凶极恶之追兵,铁庵与众位勇士绝不愿降,数百勇士强行渡河,绝大部分都没于河水之中,有如战国时田横五百壮士,一时举国震惊。铁庵死时,年仅26岁。
因这一仗,欧阳家几遭灭顶。龙济光以叛逆罪论处欧阳家,派其爪牙曹鼎钟率军往剿,焚其居室,掠其家财,并抓了欧阳俊兄弟的伯父勋阁(又名裕富),押往上莞枪决。欧阳家家破人亡,家族渐趋式微。
欧阳俊、欧阳铁庵兄弟俩辞世后,县内外知名人士欧阳洸(曾任新丰、河源县长)、陈襄廷(曾任和平县长)、刘寿榕、阮梦吉、陈泽、许斐成等各界人士,不欲反帝制杰出人物湮没,倡议收集欧阳俊遗作,筹建欧阳俊图书馆于今船塘中学校门右侧。但后来由于抗战,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有识之士全力以赴抗战救国,未能开馆,被充当校舍。时至今日,欧阳俊故居仍在。
“嗟生哀死两难论,且向人间自竞存。”(欧阳俊《清明日过东郊再吊诸新鬼》)。辛亥革命已过去百余年,当年的反帝制英雄人物,我们犹应记之旌之。
本报记者凌丽文/图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河源文史》(第2辑、第13辑)、《同盟会与辛亥广州“三·二九”起义》等
新闻推荐
异味警告数据连接监控中心高分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监控中心可实时掌握各服务区卫生间空气质量。陈咏怀摄日前,汕昆高速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