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品检验所:不断提升检验质量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确保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技术检验手段是关键。市食品检验所作为河源市的食品检验技术机构,主要承担全市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督检验、风险监测、仲裁检验、委托检验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检验等工作。今年以来,市食品检验所(下称市食检所)紧紧围绕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以质量为抓手,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全面促进食品检验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市食检所根据监管工作的新需求及检验技术的新要求开展扩项工作。拟扩项参数标准约300个(其中常规检项参数约50项),通过资质认定评审后,食品安全标准参数将达到1000项以上。其中安全标准参数覆盖率将超过80%,达到省食品药品“十三五”预定目标要求,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科学抽检筑牢防线
食品抽检工作作为省、市民生实事之一,根据省市抽检工作部署,2020年全市食品检验量目标任务达到5批次/千人,全市全年食品抽检任务共15470批次。
市食检所始终坚持日常抽检与专项抽检互补,在计划抽检的基础上,根据既往抽检、节令热销、突发性食品安全问题等,及时有效组织开展食品抽检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处理手段,对当前食品抽检数据分析运用,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根据风险研判情况,及时调整抽检计划,提高不合格食品发现率,增强监督抽检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同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开展“你点我抽”专项抽检行动,提高市民对抽检工作的参与度与满意度。截至8月底,全市共完成食品抽检12204批,占全年任务78.89%,不合格发现率1.97%。其中市食检所完成3818批,任务完成率70.70%,不合格发现率2.25%。
快检技术提高效能
市食检所于2019年年底新增设了快检室。快检室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市市场监管局统筹部署并指导全市快检工作,承担市本级快检工作;收集快检技术数据信息,推进快检技术研究;协助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并提供快检技术,今年以来圆满完成人大政协“两会”等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共11次。
自成立快检室后,市食检所及时匹配充足的人力及物力,充分发挥快检职能。包括配合市市场监管局对重大活动现场的餐饮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开展现场食品快速检测,排查食品安全隐患,从技术层面确保活动食品安全“零事故”;通过加强快检与法检衔接联动,结合当前抽检不合格频次较高问题产品,加大对高风险食品的快检力度,将快检与法检进行有机结合,对快检中发现不合格较集中的区域或品种食品开展精准抽检,有效地增强了靶向命中率,提高了工作效能,及时有效地防控了风险。
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促创建,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促进职能作用的发挥。随着新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陆续生效实施,市食检所重新审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对原有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相关条款进行了梳理和调整。
市食检所通过不断推进质量体系文件的改进,规范检验检测流程,强化检测质量过程控制。同时组织实验室自查、全员培训、质量监控、合理化建议等多举措,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严守质量底线,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检测程序,持续提升体系管理水平,确保食品检验符合规范,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
提升能力强化创新
对技术机构而言,人才显得尤为关键。多年来,市食检所始终坚定“人才兴检”,积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通过制订年度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围绕设备应用、新品种新参数检测、内审、管理体系、食品抽样检验检测等内容,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培训相同步、实践指导和理论研讨相搭配等多形式多渠道,定期开展有关业务方面的学习;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评审。通过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作,突出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市食检所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与重要科研课题研究,构建检验依托科研、科研提升检验的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全所检验能力和科研能力,并积极向省、市科技厅及省市场监管局申请科研项目。其中,该所向省市场监管局申请的《土榨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生成机理与去除方法研究及应用推广》今年已立项。该项目针对日常监督检验中发现的辖区内小作坊生产的土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问题,期望能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开发出更高效、价廉、操作性强的去除黄曲霉毒素的物理方法,在小作坊中推广使用,保障普通老百姓食用油安全。此外,2019年度开展的3项所内科研项目于今年6月份结题,正逐步应用到日常检验工作中,有效提升了检验效率及检验水平。(本报记者张伟燕通讯员张奕聪曾文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烨华通讯员陈漫秀近日,市检察院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通报河源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