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交出“防疫+创文”精彩答卷 在没有硝烟战斗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河源日报 2020-09-15 12:05

河源市众多志愿者成为防疫防控的一面红旗,不分昼夜对进入社区人员进行登记和检测,为社区筑牢防疫防护墙。冯晓铭摄□本报记者苏勇军冯晓铭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如何做到疫情防控工作不放松、文明城市创建不缺位?面对考验,河源市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心作答,全市上下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交出“防疫+创文”的精彩答卷。

科学防控织牢织密防控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连接长三角、辐射大内陆的“桥头堡”,河源坚决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严格按照一级响应和“战时状态”要求,科学防控、全力应对,出实招、用硬招,采取最有力举措、执行最严格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节拍,河源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并搭建起“1+17+4”(1个指挥部、17个专项工作组、4个工作专班)组织架构。市委书记丁红都、市长林涛靠前指挥,坚持每天“一调研、两例会、一研判”,研究部署全市防疫工作,对疫情防控情况进行调度研判和部署推进,带头深入交通卡口、企业、医院、商场、社区和乡村,实地督导检查疫情防控、物资供应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疫情就是命令,关键时刻党员带头冲锋陷阵。据统计,全市共组织动员23255名党员、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所居住小区、村的疫情防控工作,身兼加强基层组织的“指导员”、充实战“疫”力量的“网格员”、进村入户摸排的“信息员”、普及防护知识的“宣传员”、解决群众问题的“代办员”、引导健康生活的“辅导员”等重任,用自己的行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文化宣传激发抗疫力量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河源市广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大显身手,依托扎根基层、贴近群众、覆盖全面的优势,围绕防疫“靶心”,紧贴民心,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以务实高效的行动,不仅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凝聚起众志成城战疫情的强大合力。

疫情防控,基层社区、农村是重点,更是难点。疫情防控以来,河源市广泛发动文明实践志愿者投身防控疫情一线,在“非常时期”发挥“非常作用”,他们用实际行动织密疫情防控网,工作力量向乡镇、农村和城市街道、社区下沉,服务关口向社区网格前移,主动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大家将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到“红袖章”“红马甲”里,带领广大群众成为防控疫情的重要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市民群众出行的脚步,却不能阻挡公共文化服务暖人心、艺术创作强人心的步伐。市文联、市文化馆、各县区的文艺工作者纷纷以防疫战“疫”为主题,创作出一系列的优秀作品。其中,客家山歌《防控病毒最要紧》、紫金花朝戏《齐心协力把疫防》等作品得到群众好评,原创歌曲《这个冬天》《最美的承诺》《今天的你有多美》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

复工复产助推文明建设

文明城市创建的高楼,需要经济建设的基石。2月中旬以来,河源市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加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强化政策和服务保障,破解企业运营、项目建设难题,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进度赶上去,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加快步入正轨。

政策的“春阳”暖心。在落实省支持企业“20条”的同时,河源市于2月6日出台《河源市支持企业共渡难关17条政策意见》(下称“暖企17条”),从稳定职工队伍、加大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外资外贸企业发展、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五大方面出台了17条措施,全力支持全市工业和外资外贸型企业共渡难关,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暖企17条”出台后,河源市在重大项目建设、工业、外资外贸型企业、商贸服务业、农业、扶贫开发、用工、文化旅游等领域,又先后出台了系列落实政策及措施,确保暖企政策落实落细落具体。同时,各级各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全力为企业解忧纾困。

随后,河源市又出台“暖企17条”办理指引,在“申请条件、实施部门机关、政策办理时间、申请流程、申请材料、办理地址、咨询方式”等方面作出细化指导,让企业和群众看得明白、办得高效。

新闻推荐

河源劳模文化馆成市民“网红”打卡点和媒体“宠儿” 线上“云开馆” 线下赋实能

■本报记者谢少娜见习记者刘永菲4月27日,河源劳模文化馆以“云开馆”的方式与广大群众见面,揭开了广东省第一家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