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仙湖

河源日报 2020-09-09 08:07

□何小流

几年前,我因工作关系,登上了仙湖顶。

也是这样的芳菲四月。临行前,同行的伙伴欢呼雀跃,我却提不起半点兴趣。从大山走出来的人,对山水田园有着深深的依恋,正是这种融入血脉的熟稔,使我失去纵情大自然的激情。但这次仙湖顶之旅,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蓬莱美境若如此,人间仙湖更似春。

上仙湖顶的路哪止十八弯啊。汽车在曲折崎岖的山路上盘旋,人在座位上晃动,我们都抓紧了扶手,还是控制不住左右摇摆。若在急转弯处,遇到俯冲下来的车辆,那真是如天外来客,把大家都吓得不轻。几声尖叫、一阵短促的喇叭声后,路上又恢复了静谧。车窗外时常有树枝划过,发出沙沙声;循声望去,一簇簇米黄色的鸭脚木、雪白的梧桐、粉红色的石榴花近在咫尺;被惊扰了的布谷鸟从翠绿丛中冲天而起。我不禁为我们的闯入感到冒失,多少自然图景因为人类的纷扰而失去原有的姿态,这是无奈的可惜。

大约十几分钟,车便到达山顶。如若不是事先有明确的行程,我真不敢相信,在我工作生活了好些年的地方,竟然有着仙境一般的风景。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处碧绿如黛,延绵起伏的山岭间云蒸霞蔚,或淡淡的,如一层轻纱,一戳即破;或大大的一团,如一块巨大的棉花糖,入口即化;或是无边无际的一片,此时若是日从东边来,就应该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的意境了。

这烟波万里的景象我是曾经见过的。比如,市区新丰江黄金步道的清晨,也会迷迷蒙蒙的一片。站在岸边,就能看见水雾一阵阵往外涌,不一会便能浸湿你的头发。再如,阳江海陵岛的黄昏,太阳还没有沉下去,不远处已是混沌初上,愈来愈深,直至看不见海水,只能听见海水拍岸声音。但在仙湖顶,这飘浮的精灵却是蝉翼般轻透的细纱,透过它们,我能清晰地看见不远处或者另一座山头上忙碌的茶农。

我还没来得及说话,随行的上莞镇干部已经看出了我的疑问,他解释说,由于这里海拔比较高,昼夜温差很大,气温在凌晨可能低至零摄氏度,而日出后又快速升温,由此形成的水蒸气是仙湖顶经常云雾缭绕的原因。空气中杂质少且流动快,是与其它雾气的最大区别。正是这如此环境造就了仙湖茶清香甘醇的特质。“将茶树移植到山下,就不是这个味道,像武侠小说中说的,吸天地日月之精华。”我看到他充满自豪的神情,我相信仙湖顶在他的世界里,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名,一定是个神秘而值得向外人称道的地标抑或符号。

我微笑着,没有接话。摘一片茶叶放进嘴里,来到正在采摘茶叶的队伍中。他们戴着草帽,弯下腰去,将晨露点点的嫩芽,摘到篮子里。清风掠过,游客交头接耳,丝毫未能影响茶农的专注,他们眼疾手快,生怕一转眼嫩芽就错过了佳期,辜负了这一春的雨水。茶农们五颜六色的衣服,点缀在一片碧绿之间,这动静的结合,不就是一首春之歌么?

一位脸色黝黑的老农发现了我,给我递来一支烟。他额头上有微小的汗粒,丰收的喜悦从浅浅的皱纹间荡漾开去。“没办法,靠山吃山。”这语境本是无奈的话语,但我听出了几分骄傲。这山、这水、这闻名遐迩的茶叶,与其说是祖辈留下的遗产,让后辈衣食无忧,还不如说是大自然的馈赠,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平静、富足和感恩。这不是我们要寻找的世外桃源么?

“后生可系上莞人?水是家乡好,茶是故乡浓,后生仔要多回家乡喝茶啊。”老农自己点了一支烟。想起来路上,听到介绍说,上莞每年茶叶产量达400多吨,产值达到1.3亿元以上,茶农每家每年的收入都十万元起步,我笑笑:“我不是上莞人,但我也想过这种采茶东篱下、悠然去数钱的生活啊。”此刻虽然没有“梦里依稀身是客”的惆怅,但“不妨常作仙湖人”的愿望却是强烈。这不就是乡村振兴、产业扶贫么?

只见老农哈哈一笑,烟圈消散在头顶。即便“采茶东篱下”,他没有听懂,“悠然去数钱”,够直白了吧。

我的记忆转到了众人围着那棵百年老茶树,猜测它的年轮的场景,有人说一百年,有人说两百年,有人说或许还不止……有人说老树茶更醇香,有人说老树茶成色更完美,有人说其实也不一定老的好……

太阳热辣起来,我避开众说纷纭的烦扰,独自来到附近的农家小院,喝一口清凉的山泉水,在我嘴巴里咀嚼多时的那片茶叶,散发出浓烈清醇的甘香。

小院里静悄悄的,远处有欢声笑语;炊烟袅袅,奔向仙湖顶烟岚云岫的天空。

美丽的人间仙湖。

新闻推荐

关于长深高速(G25)石坝互通至龙河高速(G4511)灯塔互通路段江西方向临时全封闭施工的公告

为进一步打造舒适、安全的通行环境,全方位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长深高速公路(G25)和龙河高速公路(G4511)路面施工需要,决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