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有“七夕”
□黄滨娜
客家人对七夕的认知,是从传说开始,从水开始。
每逢七夕的前一晚,童年的我都枕着这样一个故事入睡。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美丽的仙女,她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都要下凡到人间的河里洗澡,地上的水便成为仙水。那一晚我仿佛在梦里听见笙箫奏乐,笛笔吹歌,一群仙女在河里嬉戏、挥洒甘露。
第二天,晨光微熹,我就被奶奶叫醒,一边揉着惺忪的眼睛,一边踏着晨露跟着家人到门前的小溪里,发现除了我们,溪边挤满了前来取水的左邻右舍。潺潺流淌的小溪和以往的每一天一样清澈,可是七月初七的到来,却赋予了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最神奇的存在。大家用桶把水装进瓮埕里密封起来,取到的水被称作“七夕水”“七月七水”。
此外,我们还要洗头洗澡,记得那天用“七月七水”洗头的时候,奶奶一边给我洗一边在耳边温和地念叨,洗了“七月七水”头发一辈子乌黑油亮,我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奶奶自然把她所认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都告诉我:天上的月亮、雨后的彩虹、浪漫的七夕节和神奇的“七夕水”。后来,我的头发果然乌黑浓密,一梳到底。这就是我们客家人的七夕节。
“七夕水”能清凉解毒且经年不腐是否有科学依据,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朴实的客家人认为,这一天的地下水因为沾了仙气,所以有着清凉解毒,辟邪治病的功效。“七夕水”经过多年也不会变质、不会生虫,并且不用煮。因此,客家人自古就有在七夕泡“七夕水”和储藏“七夕水”的传统习俗。
在以后的生活中,“七夕水”的神奇功效也不断被人们反复提及。一次回老家聊天,说起家中珍藏的“七夕水”,邻家阿婆说前几天孙女儿肚子疼,喝了“七月七水”就好了;制酒多年的杨师傅,曾经把在七月初七和从其他日子在山里取来的水一起储存着,两年后打开,其他日子里取的水已变浑浊,“七夕水”却没有变质。这让我感受到大自然说不尽道不明的神奇,和对人类的馈赠。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20年的七夕,我在通衢镇度过。通衢是一个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的小镇,在小镇东门老屋边,有一口井,圆形,石砌,石井南面井壁上有石碑:东门古井。该井泉水充沛,长年不涸,且清冽可口,有自来水之方便,仍为人们所饮用。
通衢的人们依然有着七夕取水的风俗,这口古井便成为城中人们最佳的取水点。这天,我早早守候在井边,果然有人陆续前来取水,只见井旁的一个中年人将粗绳子扎在腰上,一脚蹬着水桶,一脚蹬着井墙,双手紧紧地抓住粗绳,井上的人便开始一寸一寸地往下放绳子,水桶蓄满了水,越来越沉,在打水人手中挥动。一桶桶清冽的井水打上来,大家喜悦地装进各自的容器里,满载而归。
我也把水取回,泡着绿茶慢慢喝,用“七月七水”泡的茶果然别样的甘甜。我在茶香的氤氲中轻轻地打开书卷,小心翼翼查找关于七夕的丰富史料,雍正《广东通志》载,“家汲井华水贮之,以备酒浆,曰圣水”。
民国《和平县志》记载:“七夕,男女晨起担水,贮之,谓之"七夕水",饮之可以治疾。越早越佳,用瓦罐密贮,备用。”
上世纪90年代的《龙川县志》亦有记载:“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相传这天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这天的水是牛郎织女的泪水;又说是七仙女下凡浴身,水质特别清净,有担"仙水"之俗。农民习惯用这天的水洗涤家中油瓶用具,妇女用冷水洗头,儿童到河里洗澡。”
历朝历代客家人对七夕的认知和喜爱,都浓缩在厚厚的史籍里,传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民俗风景里。
而此时的我,离童年最初的那个七夕已经有很多个年头,奶奶早已化为尘土,老家的房瓦屋舍不再,门前的小河已经被水泥路覆盖。可是每一年的七夕,我始终记得有甘甜的水要去取,有一份美好的期待。有些东西,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有些东西,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永恒。
到了晚上,地上草木飘香,天上星宿齐聚。我想看看月色下的通衢古井,便踏着月色行至东门古井,低头望去,只见星空之下,井里星光点点,井水闪烁如银河,“七夕”在天上,七夕亦在井里。等晚上12点一过,斗转星移,七夕结束。
我又开始等待下一年七夕的到来。
新闻推荐
弘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揭牌仪式 政企携手推动基地做大做强
○本报讯特约记者朱景优通讯员李莎近日,河源市弘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在下车镇和一村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揭牌仪式。签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