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礼士镇下涧村: 栽好扶贫树 摘除贫困帽

河源日报 2020-06-18 07:28

■深圳鸿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租赁1100亩土地,建立特色农业观光产业园。■文:本报记者曾俊霖

■图:本报记者冯晓铭

六月的天空,碧空如洗。在和平县礼士镇下涧村,黄桂炼一早就来到自家的莲子田里,查看莲子长势,当摘下一个个成熟的莲蓬时,他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黄桂炼是下涧村的贫困户,自从扶贫工作队来了后,在村里的特色农业观光产业园找了一份厨师的工作,一家人入股了该产业园,两个儿子在外务工,在家里还种了2.6亩莲子田,承包了1亩鱼塘,去年家中的平房加建了两层,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876.88元。“如果没有扶贫,都不敢想能够过上现在幸福的日子。”黄桂炼说。

2016年以来,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深职院)对口帮扶下,下涧村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大力推动消费扶贫,加大技能教育扶贫力度,在下涧村的“黄金山”下,澄溪河畔,栽下了一棵棵“扶贫树”,全村52户贫困户182人已全部脱贫。

搭建农产品“融深”渠道

提升消费扶贫质量

2016年底,深职院结合下涧村实际情况,引进了校友企业——深圳鸿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租赁1100亩土地建立包括种养基地在内的特色农业观光产业园,开创了“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五方联动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建成后将形成白莲种植示范产业园、特色生态养殖产业园、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园、特色水果产业园、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园、创新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示范带动基地。

消费扶贫是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有力措施,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路径。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调动贫困户生产积极性,去年10月,深圳鸿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线运营电商服务平台“福和直通车”,通过自身的物流配送,将下涧村及周边镇村的农特产品销往珠三角。深职院驻和平县礼士镇下涧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星宇说,“福和直通车”消费平台的运营使用,构建起和平农产品精准直销深圳市民餐桌的“绿色通道”,一头连接山区千家万户的田间地头,一头延伸至特区百万家庭的餐桌。

“福和直通车”消费平台还创新“消费返还”模式,将消费货品总金额的10%返还给对应帮扶贫困村,作为消费扶贫产业基金,其中产业基金的30%用于贫困村建设等,其余70%发放给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截至目前,“福和直通车”消费平台已累计签约客户60多家,订单金额达1200万元,供货金额将近905万元,让1500多户村民受益。下涧村贫困户黄友英承包了20余亩莲子田,她说,莲子田和泥鳅将于10月底迎来收获,摆上深圳人的餐桌,能给自己一家人带来10万元收入,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技能教育让贫困户

拥有脱贫增收本领

黄桂炼戴着斗笠,穿着白衬衣和黑裤子,脚上沾满了泥巴,穿着拖鞋,拉着一斗车豆荚和莲蓬向新房走去。黄桂炼一家4口人,妻子患了精神病,自己患有类风湿,两个儿子在外务工。在没有扶贫前,黄桂炼在家只能种些水稻、黄豆、花生,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根本没有富余的粮食。

2016年,在深职院挂钩扶贫下,黄桂炼一家入股产业园,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开展“鱼莲共生”复合养殖项目,渐渐有了收入。去年,黄桂炼在特色农业观光产业园当厨师,有了13500元的收入,两个儿子一年也有5万多元收入,产业园分红有1420元。加上其他零散收入,去年黄桂炼一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76.88元。他说,现在生活渐渐好起来了,在建的新房准备粉刷外墙,内部也要装修了。

在镇上,贫困户黄焕章正在为一居民楼房铺设电线。黄焕章家有5口人,母亲年事已高,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在扶贫前,一家也只能靠种田维持生活,生活困难。自从深职院扶贫后,针对贫困户意愿,开设了一系列的技能培训课。2016年,黄焕章成为第一批电工培训班学员,并成功考取了电工证。现在,黄焕章在镇上自主创业,主要承包企业、个人房屋用电工程等。2017年,在扶贫单位资助10万元、个人出资20万元的情况下,在村里建起了3层的楼房。黄焕章说,如果没有扶贫政策,没有深职院,我们一家现在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好。

在下涧村,有29户108名贫困户入股特色农业观光产业园,去年共入股分红71500元,8名贫困人员长期在产业园工作。深职院为下涧村300多名贫困人员提供了汽车维修、电工钳工双证、百香果种植等技能培训,并实现就业创业目标。截至目前,下涧村贫困户“八有”指标均达到要求,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5年的0.383万元增加到了1.819万元,全村52户贫困户182人全部脱贫。

不断创新对口帮扶模式

“从2016年学校刚开始驻村到现在,下涧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崎岖的乡村小路建起了幸福绿道,竖起了红彤彤的中国结路灯;产业园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和扶贫文化广场也处在建设后期,这里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刘星宇说,“看到越来越旺的产业,越来越多的收入,无论是村集体,还是贫困户,大家感觉生活更有盼头了。”

“一个党组织帮助一户贫困户,了解他们致贫的原因,发挥自身优势,真扶贫、扶真贫。”刘星宇说。为发挥二级党组织的能动性,形成全员参与扶贫攻坚的合力,深职院驻下涧村工作队将全村52户贫困户帮扶责任分配到深职院各分党委、党总支,每个分党委、党总支至少对口帮扶一户贫困户,明确要求每年不少于1次实地走访贫困户,每季度不少于1次联系贫困户,全面掌握贫困户生活状况、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现实困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开展帮扶活动,不断探索帮扶路径,创新帮扶手段,构建下涧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每年来自14个学院和20多个行政部门的200余名志愿者来到下涧村。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帮助贫困户设计电商农产品包装,机电学院的老师则教贫困户维修机器、汽车等。有了产业的带动和观念的互动,我们就能不断创新对口帮扶模式,不断深入推进对口帮扶,拓宽合作之路。”刘星宇说。

记者手记

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拥有一技之长

加强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是加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就如同深职院在贫困村举办汽车维修、电工钳工双证、百香果种植等培训班,为当地贫困户提供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拥有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目标。

贫困户为什么贫穷?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技能,无法找到工作。因此,扶贫单位要和职业院校合作,在贫困地区开展技能下乡活动,招收有意愿的贫困户,通过线上和到学院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黄焕章这样的贫困户考取技能证书,拥有就业创业的资本。

在开展技能下乡活动中,要充分考虑贫困户的工作特征与认知特征,以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方式,以形成脱贫实用技能为核心目标,精准推出系列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就像深职院针对下涧村及周边镇村贫困户的实际需求,举办汽车维修、电工钳工双证、百香果种植等培训项目,使贫困户掌握1到2门农业生产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形成授人以渔的长效“造血”机制。(曾俊霖)

新闻推荐

行走在上陵镇的“流动医馆”

■5月21日下午,在和平县上陵镇下陵村村委会一楼大厅,何慰慰在认真细致地给村民把脉问诊。叶春雨朱景优摄○本报讯记者叶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