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藏书

河源日报 2020-06-17 08:08

□朱美仙

书柜的最上层,珍藏着两本席慕蓉的《七里香》。一本是花城出版社的,简体横版,购于1991年秋天,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本”藏书;一本是台湾圆神出版社的,繁体竖版,是学生于2013年冬天所赠送。

我出生在偏僻的农村,家庭贫困,童年时从没听说过书房、书橱、藏书这些词汇。7岁时就读于乡村小学。学校是一排瓦房,除了课室,就是老师的宿舍,根本没有图书馆、图书室、阅览室。

我第一次接触到“藏书”这个词汇,大概是1985年,我上小学三年级时。那年,我的堂哥突然回到了老家。他高高瘦瘦的,带着一副金丝眼镜,说话慢条斯理,透着一股与周围村民截然不同的儒雅风度。听母亲说,他是个退伍的军官,原本在省城机关单位上班,因为一场运动被革职,只能赋闲在家。

堂哥经常安静地读书。堂哥有几大箱的书。莫名其妙地,我对那几箱书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与向往。我开始有事没事地经常往他家跑。我先是站在堂哥身后,呆呆地看着他读书,猜想他书中的内容;很久,才终于鼓起勇气跟堂哥借书,就坐在他家大厅门口的石墩上看。大概是我看书太入迷常常忘了时间,总是要母亲寻找的缘故,所以后来堂哥便允许我把书带回家里去看。于是,每天晚饭后,我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就着昏暗的灯光,慢慢地读,一直读到深夜。经年累月,小学五年级毕业时,我已经从堂哥的书箱里,先后借阅了上百本的古代神话小说、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等。也正是从堂哥的书箱里,我的心里衍生了一个奇妙的梦想。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拥有几箱属于自己的书,自己喜欢的、珍藏的书。

这是一个多么不切实际的梦想啊。家里兄弟姐妹七个,父亲工资微薄,全靠母亲一个劳动力,能够填饱肚子就已经不错了,况且还要供我们上学呢。有时候,连我的学费都凑不够,只能跟学校赊账,怎么可能还有余钱去买书呢?

这个关于买书、藏书的梦想,就一直深深地藏在我童年的心里、梦里,从未启齿,遥不可及。

初中时,家境好的同学都会到镇上的书店去买书,大多是买琼瑶小说、金庸小说。我没有钱买书,只好跟同学借阅。仗着成绩足够好、脸皮也不薄,我借遍了学校大部分同学手中的小说,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看得不亦乐乎。

1991年夏天,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源师范学校。初到学校,当我知道学校有一栋独立的图书馆时,喜不自胜。为了能够及时借阅到自己想要的书,每周星期三、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我总是飞奔着,早早跑到图书借阅窗口去还书、借书。在这里,我开始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简爱》《红与黑》《牛虻》等书籍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常常使我乐在其中,如痴如醉。

除了借书之外,我还经常去学校附近一个叫三味书屋的书店看书。那里,有学校图书馆所没有的新书。

大概是秋日的黄昏,我在三味书屋的书架上,无意间看到了一本装帧极其精美的小书,书名叫《七里香》,作者席慕蓉。翻开诗集,我马上被那如梦如歌的诗句,深深地吸引了: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我喜欢这样的诗。懵懵懂懂中,我觉得这些诗句,写的就是我,我的青春,我的渴望。于是,每天放学后,我都要去三味书屋,去读一读《七里香》,那些属于我的心灵的诗。

不出几日,那里面的诗歌,我就能随口背诵。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许多的夜里,梦里,我都在读《七里香》,一遍又一遍地轻轻吟诵,那些从青春的心灵里,静静流淌出来的,优美而感伤的诗句。无数次,我在那些美丽的诗句中,徜徉,梦想,或者快乐,或者悲伤。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这本诗集,诗集中无数的诗行,我都是含着泪,一读再读。于是,在一个梦中醒来、月色如水的深秋的夜晚,我郑重决定,我要买下那本书,一定要。

没有钱,怎么办呢?公费师范生每个月有饭票及伙食补助。为了省钱,我把每天早上三毛钱的早餐:一碗白粥两个白馒头,改成了两毛钱:一碗白粥一个馒头。

一个月后,广东省下了三元钱的饭票,并顺利地通过生活委员,兑换成了现金!三元钱啊!足够买下《七里香》啦!

那天下午放学后,我记得是喧闹的黄昏,我迫不及待地、兴冲冲地一路小跑冲到三味书屋,毫不犹豫地买下那本书,那本我想了一个多月的《七里香》!捧着人生的第一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激动的泪水,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

回到宿舍,我怀着虔诚的心情,在这本书的扉页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了“第一本藏书”,并署上了姓名、时间及购买地点。

这个第一本藏书的故事,伴着童年的买书、藏书之梦,一直藏在我的心底,从未与人提及。但是,多年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把这本书带在自己的身边。工作、学习之余,我经常捧起这本书,一遍又一遍地朗诵那些熟悉至极的诗句。在那柔情似水又充满激情的诗行里,我放飞了青春的梦想,完成了自学专科、本科的学习,从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逐渐成长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

2003年秋天,我担任东源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在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上,我第一次和学生谈起了童年的藏书梦以及第一本藏书的故事。

当故事讲完的时候,课室出奇地安静。六十多个孩子,静静地看着我,眼睛里充满了惊讶、感动。后来,在孩子们的怂恿下,那节课变成了诗歌朗诵会。我把十几年前读过的那本诗集,把《一棵开花的树》《青春》《古相思曲》《如歌的行板》《无悔的青春》……都给学生们背诵了一遍,不,是饱含真情地朗诵了一遍,含着热泪朗诵了一遍。

第二天,由《七里香》开始,我们踏上了一段难忘的诗歌阅读之旅。我们一起读顾城、北岛、食指、舒婷、海子……我们一起阅读了许多现当代小说,巴金的《家》《春》《秋》、沈从文的《边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们组织了多次读书交流会,孩子们畅所欲言,谈故事情节,谈人物形象,谈作品主题,谈思考与感悟……我们组织了新年新诗会,我和孩子们一起登台吟诵《蒹葭》《古诗十九首》……

随着阅读与交流的深入,喜欢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多!更有几个爱书如痴的学生,天天捧着一本书,爱不释手,读得如痴如醉。赖区平便是其中一个。只要有空,不管是课间十分钟,还是夜自修,他们都喜欢围着我,和我谈书,谈人生的思考,未来的理想……

2004年春天,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告别了这些孩子,调入了县教育局教研室。但是,那些我教过的孩子,却一直和我保持联系。他们经常通过书信、短信,向我传递思念、问候,或者向我讲述工作、生活等。区平依然在这个行列里。

高中毕业,他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他热爱阅读,热爱写作。每个学期末,他都把自己写的诗歌、散文,结集打印,送给我。2010年,区平考上了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硕博连读。2013年冬天,区平去台湾学习交流时,给我寄了三本台湾版的书,还有一封信。在信中,他用繁体小楷,娓娓写道:

老师,我给您选了三本书,其中一本是席慕容的《七里香》……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老师给我们讲过的读书期间省钱购买、收藏“人生第一本书”的故事……我也依然记得,老师给我们朗诵《七里香》的情景……

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一节课,那个关于“人生第一本藏书”的极其寻常的小故事,会在十年以后的冬日,被一个正在积极攻读的青年学子缓缓说起。我想,冥冥之中,自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把爱书、爱读书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于是,我郑重地把区平送给我的《七里香》,和22年前自己省钱购买的《七里香》一起珍藏,作为人生的藏书,藏在我的生命里。

每当因为工作繁重想要懈怠时,想起这本藏书,我的心里就不由自主地,有了温暖,有了方向。于是,我再一次,无数次,捧起这本书,带着自己的心,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徜徉,陶醉,并从中汲取梦想的力量,继续扬帆起航,追寻梦想。

新闻推荐

独一无二的东江天然沙滩文旅综合服务体系 竹里馆

■竹里馆全貌■大型沙滩文旅综合服务是竹里馆一大特色■在竹里馆,体验竹文化。■竹里馆位置示意图■新增皮划艇项目深受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