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障”促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五化” 东源县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径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东源县围绕“情况明、管得住、改造好”的刑罚执行目标,以抓好“五保障”促社矫工作实现“五化”,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引领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东源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做法与模式得了上级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肯定与好评。6月9日,河源市社区矫正工作现场观摩会在东源召开,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东源社区矫正工作做法。
成绩属于过去,创新没有止境。接下来,东源县将以“法治东源”建设为目标,坚持立足新形势,努力探索新路径,主动作为,持续发力,改革创新,用力、用情、用心抓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帮扶和教育,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的主力军创造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措施篇】
抓好组织保障:坚持党委政府主抓,促社矫工作法治化
强化组织领导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力保障。东源县委、县政府把社区矫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从三方面保障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即按照县司法局现有司法行政在编人员计算,每人每年下拨3万元包干经费,共计225万元;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计算,每人每年下拨高于省标准的经费,并视人员增减情况实行动态调控,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县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了25名社区矫正监管员,解决了司法所人员不足问题。
作为职能部门——县司法局主动争取市司法局和市社区矫正管理部门的专业指导,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创新开展;加强与公安、检察、电信、团委等有关部门联动协作,建立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实现“四个确保”(确保社区矫正对象管得住改造好、法律正确实施、监控手机使用正常畅通和安置帮教就业落实)。特别是在创新心理矫治新模式上,积极探索专职社工制度和“社区矫正+高校”合作机制,建立一体化心理矫正教育基地,落实“在监管中帮教、在帮教中监管”工作方法,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顺利过渡、回归社会,防止他们重新犯罪。
抓好经费保障:科学规划安排经费,促社矫考核规范化
保障经费投入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坚实基础。东源县司法局主动争取,积极作为,使在册社区矫正对象人均经费高出省标准。
东源县司法局及早谋划、部署,制定量化考核办法,明确社区矫正工作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不断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预算,科学规划经费安排,除了不断加大宣传、培训等经费投入外,还创新举措,加大表彰奖励经费投入,提升监管效率,制定《东源县社区矫正档案考核补贴办法》,每年下拨社区矫正档案补贴约25万元,实行一年一考和一档案一奖励制度,社区矫正对象从受矫之日起满6个月的,档案考核按一年计算,每个奖励800元;未满6个月的,按半年计算,每个奖励400元。每个法律文书执行档案奖励100元。另外,该县还制定了《社区矫正对象周期考核登记表》和《社区矫正对象奖惩工作日记》,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考核和奖惩。通过实施奖惩制度,社区矫正对象的服刑意识明显提高,大大减少了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同时不断加大对社区矫正对象监管设备的投入力度,创新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方式,投入25万元购置200多部定位监管手机;出台《东源县社区矫正对象定位监控手机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通过手机定位监管社区矫正对象去向,确保能随时联系到社区矫正对象。
抓好平台保障:借助科学信息技术,促社矫技防监管常态化
借助科学技术是提高监管效能的有力手段。县司法局针对社区矫正对象数量多、监管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争取县财政经费70多万元建设县社区矫正指挥中心,设立社区矫正对象等候区、照相区、接收报到区、人脸指纹录入区、档案管理区、监控指挥中心、办公室和教育矫治谈话室等功能区域;购置了远程监控设备,与全县所有司法所实现了高清联网,为统一高效指挥和协调处置本辖区社区矫正工作,强化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监管,提高全县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
东源实行划区设限,依托社区矫正信息平台系统,构筑“电子围墙”监控网络,设定区域活动范围,利用“司法e通”、电子腕带等多样式监管定位措施,实行三天两抽查,采取声纹识别、随机抽查、视频上传、视频对话等监管方式,实行全天候跟踪监控;通过矫正中心的远程监控设备,实现在线开展执法管理、信息核查、实时监控、视频指挥、视频会议、视频互动,进一步提升了监管效能。实行人脸识别和指纹考勤,在正常情况下规定每月10日为集中教育学习和社区公益活动时间,社区矫正对象无特殊情况不准请假;实行指纹报到考勤机制,准确辩识社区矫正对象身份,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逃避监管。该县还致力构建部、省、市、县、镇、移动端(五+一)六级社区矫正指挥平台互联互通。目前,已完成六级社区矫正指挥平台对接建设,正努力加强与市社区矫正指挥平台的对接工作。
抓好队伍保障: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促社矫监管人员职业化
推进社区矫正监管人员职业化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根本保障。东源县司法局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业务培训、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等方式,加强社区矫正监管队伍建设。该局争取县政府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乡镇司法所配备1名社区矫正专职监管员,中心镇司法所配备2名社区矫正专职监管员,全县共有25名社区矫正专职监管员,充实了社区矫正监管队伍。联合团县委、县文明办、县创文办等部门,组建了一支“南粤春雨”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招募志愿者360多人,分5个中队,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一帮一”“多帮一”的帮教活动,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公益化。对社区矫正对象较少、较分散的乡镇进行适度调整,将新港、新回龙、锡场、半江的社区矫正对象整合到一个片区,集中在新港司法所监督管理,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东源县高度重视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致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执法公正的社区矫正监管队伍。每年开展两次社区矫正工作业务培训班,以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监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规范社区矫正日常监管行为和工作方法,全面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水平。深化岗位练兵,在每年年底组织全县社区矫正监管员开展社区矫正业务知识考试,对成绩优异的监管人员给予表彰奖励,使社区矫正监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巩固业务知识,提升业务水平。
抓好教育保障:打造“教育+帮扶”模式,促社矫教育人性化
东源县把抓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扶教育当作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成效的基础性工程,抓严“矫正入口关”,扎实开展入矫集中教育,每月月底组织当月新入矫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入矫宣告仪式,通过强化行为规范、组织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进一步强意识、促规范、立规矩,增强其接受社区矫正的自觉性。抓细“常规教育关”,搭建多个平台,在骆湖镇和灯塔镇建立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劳动就业基地,使社区矫正机构由“单体”变“一体”,构建“一中心两基地+18个基层司法所”共同发力的社区矫正一体化结构,为全县社区矫正教育工作夯实了平台基础。同时,抓实“解矫帮扶关”,与河源市心理协会合作,定期开展“青少年社区矫正团辅活动”;与社会工作服务站合作,定期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进敬老院、特殊学校等活动。县司法局党支部成立党员志愿帮扶服务队,分为政策宣传、法律咨询、普法、困难救助4个专业小组,通过县社矫局提前筛选人员,明确结对帮扶的社区矫正对象,按照“一帮一”“多帮一”的原则,组织党员干部与其签订结对协议,并定期进行走访,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政治党课、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帮困帮扶等服务项目,让困难社区矫正对象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真诚悔改,实现帮扶帮困的目的。
东源不断创新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学习模式,开启“互联网+社区矫正”模式,开辟网上教育新渠道。县司法局以县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为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辟实时在线视频互通集中教育学习新模式,实现与全县各司法所视频、声频互联互通。考虑到部分社区矫正对象不会上网或受上网条件限制的情况,在省司法厅、市司法局的重视和支持下,该县建立起“互联网+社区矫正”粤矫通学习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突破传统的教育学习方式,打破社区矫正对象日常教育学习空间的封闭性和空间的分割性,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日常教育资源,为那些因工作需要而请假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了便利,切实提高了教育学习的质量。
【成效篇】
东源社区矫正工作获
省司法厅肯定与好评
经验值得
全省推广学习
东源县司法局自2010年9月起接管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224人,期满解除1051人。目前,该县在册社区矫正对象173人,其中缓刑158人,假释8人,管制5人,暂予监外执行2人,男性149人,女性24人;应收尽收率达100%,监管率达100%,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为零。
东源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做法与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肯定与好评。2013年,全市规范社区矫正执法档案工作现场会和2015年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暨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现场会在东源召开。东源率先在全市各县区中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监管目标,成为全省地级市中社区矫正管理唯一有公开统一标准模式的县。2014年、2015年,东源县司法局连续两年获评市“社区矫正工作集体三等功”。2016年,在全省社区矫正业务培训班会上,东源县作为粤北山区县唯一代表作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介绍,并获省司法厅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省司法厅认为,东源县社区矫正工作在全省起到排头兵作用,经验值得全省推广学习,尤其是在经费保障和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方面,值得全省其他县区学习。
策划:李成东朱映真李远来
组稿:本报记者李成东
特约记者李远来黄廷首
通讯员冯敏李坤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欧阳瓒通讯员戴志雄近日,东源县公安局双江派出所联合源城公安分局破“小案”专业队在双江镇举行赃物返还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