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贝岭镇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群众迁新居感党恩
风雨过后见彩虹。在去年“6·12”特大自然灾害中遭受重创的龙川县贝岭镇,经过一年重建,曾经满目疮痍的重灾区迎来了涅槃重生。阴霾散去,明媚的阳光照进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一年来,龙川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灾后复产重建工作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按照“生命—生活—生产”工作原则,迅速行动、全员投入,全力以赴做好灾后复产重建各项工作。
经过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贝岭镇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水毁公路桥梁基本修复,道路实现了镇通村、村通自然村;河道清淤疏浚清运工作全面完成,受灾严重的米贝河、上盘河等河道畅通堤岸加固;水毁农田及水利工程完成抢险修复,农牧渔业复产;水毁饮水工程、供电设施及通讯设施全面修复,供水、供电及通讯恢复正常;受灾学校的地质灾害除险工作扎实推进,去年9月实现平安复学。
众志成城,共建新家园。龙川县按照地质灾害治理、新农村建设、房屋搬迁重建“三同时”的原则,对受灾严重的行政村加强建设。龙川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房屋受损严重的家庭给予修缮资金补助;对需迁出新建和房屋倒塌的群众,则按照分散建设、城镇购房和集中安置的原则,让群众安居乐业。
从重灾区到美丽新村
山峦青翠,河流蜿蜒穿村而过。河两岸的农田里,水稻生机盎然,一些已经拔节抽穗。山脚下的玉米地里,村民正把一个个玉米棒子掰下来。到了放学时,孩子们排着队走在干净的水泥路上,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走进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如同走进了如诗如画的田园。如今,笼罩在村子上空的阴霾已逐渐散去。涅槃重生后,米贝村正以美丽新村的面貌展示在世人眼前。
这一年来,米贝村的村民都见证了由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支援、群众积极参与的灾后重建家园工作。
寄住在米贝村老村委办公楼的袁小委就是其中之一。“农田复垦了,水利设施修好了,河道疏通了,冲毁的道路和桥梁都建好了,小村庄充满了活力。”在袁小委的眼中,经过一年的重建,那个山清水秀的家园又回来了。
最让米贝村村民感到日子一天天变得踏实的,是村委一侧新建的安置小区,群众高兴地称之为“米贝新村”。这个由3栋14层的米白色电梯房组成的住宅小区,是57户在去年“6·12”特大自然灾害中房屋倒塌、受损及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的群众的新家园。
“有了房子,老百姓方能乐业。”米贝村党支部书记袁建成说道,去年“6·12”特大自然灾害一夜之间让村里数十栋房屋倒塌或受损严重,一些村民房屋因地质灾害或山体滑坡威胁不得不搬迁,住上安全的房子是群众最大的愿望。
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在科学论证和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经综合考虑后,龙川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米贝村建设安置小区,解决群众住房问题。从去年9月底进场施工建设,到同年12月上旬安置小区大楼封顶,仅用时45天。今年5月底,3栋大楼竣工。安置小区建设创下了“3天一层楼”的“米贝速度”。
米贝安置小区的建设速度,以及米贝村实现从重灾区到美丽新村的涅槃重生,在这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及龙川县党委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灾情发生以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红都及市长林涛先后多次深入受灾最为严重的贝岭镇米贝村、雁化村,实地查看灾后重建工作,并要求龙川县聚焦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工作,跟进落实各项政策,统筹使用好各项资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复产重建各项工作,以受灾群众的获得感来检验工作的实际效果。
同时,市委派出的灾后复产重建工作第二督导组,多次深入到贝岭镇米贝村、雁化村,现场查看安置小区、水利项目、交通设施等灾后复产重建工作推进情况。督导组要求龙川县把灾后复产重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各个灾后复产重建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建设美丽乡村;要将当前的排险工作与今后应急机制的建立健全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综合能力。
龙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贝岭镇灾后重建工作,于去年6月13日成立贝岭“6·12”抗洪抢险救灾复产前线指挥部,常驻贝岭镇米贝村指导协调开展灾后重建工作。龙川县委书记黄添胜及县长杨利华多次深入到重灾村检查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现场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重建工作营造“零障碍”的建设环境。龙川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实行特事特办,为灾后复产重建项目建设开“绿灯”。
“镇党委政府把灾后重建工作当作最大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抓落实。”贝岭镇党委书记邹伟周说,该镇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专班,制定了重建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挂图作战,责任到人,确保事事有人跟进、协调,确保工作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今年以来,龙川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灾后重建工作,科学有序组织在建项目复工复产。经过一年的建设,曾经的重灾区贝岭镇浴火重生,米贝、上盘、宫下、雁化等灾情较为严重的行政村在推进灾后重建过程中,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全力建设美丽新家园。
灾民喜迁新居又领家电大礼包
6月6日,米贝村灾后房屋重建安置小区举行捐赠家电交付仪式,57户因灾房屋倒塌或因地质灾害避让需搬迁的群众领到家电大礼包。
“真的太高兴了,党委政府给我解决了住房问题,社会爱心人士又送来电器,搬进新居就变容易了。”今年69岁的袁风栈是一名五保老人,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可以住上宽敞明亮的电梯楼房。
据了解,这批家电由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捐赠,总价值60万元,每一户可领到电视机、冰箱、热水器、煤气灶、抽油烟机等。该公司还安排了工人,入户帮助村民安装家电。
村民杨冠兰是一个性子急、做事干脆的人,5月24日抽签分配到房子后,就组织家人打扫新房卫生,并购进了家具,装了窗帘。6月6日领到家电并安装好后,她高兴地说,终于可以搬进新房了。
村民袁小委说起房子就很激动,这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房子建设上经历过大悲大喜。2019年,受益于国家农房改造政策以及帮扶单位的倾情帮助,他千辛万苦建起了新楼房,还未搬进去,房子就被去年6月12日这场特大暴雨造成的山体滑坡冲塌了。心灰意冷的他万万没想到,党委政府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决定建设安置楼房,并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建好了高楼,让他再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按照龙川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6月12日,将是米贝安置小区集中交付使用的大喜日子,届时57户在去年“6·12”特大自然灾害中房屋倒塌、受损及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的受灾群众将喜迁新居。
通过公开抽签选房,袁小委分配到C栋9楼一套四房两厅的房子。袁小委说,有了房子感觉以前漂泊不定的日子终于踏实了。今年他家更是“双喜临门”,一是妻子被新落户的南越绿宝红掌栽培示范基地派出去培训,将有一份固定工作;二是他们家分配到了新房子。
“这些喜事落到我家,都是党的政策好,感恩党委政府把我们老百姓放在心上。”袁小委说起党的政策如数家珍,除了住上新房和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他的两个孩子在帮扶单位深圳市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到与该集团合作的广州市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上大学,学费由帮扶单位垫付,每年每人还有3000元的生活补助,脱贫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潘新东是深圳市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驻米贝村扶贫干部,他说,河源市委市政府及龙川县委县政府对米贝村灾后重建工作高度重视,让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迅速恢复正常,尤其是建设安置小区,避免了因灾返贫、致贫现象的发生。目前,米贝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全村37户13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如期脱贫,村集体收入去年就达到脱贫标准。
龙川县委县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受灾房屋修复重建工作,把灾后重建工作作为“一票否决”的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对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的要坚决兑现“一票否决”。各镇党委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百姓意愿,坚持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原则,围绕时间节点,列出每一户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全力做好受灾房屋修复重建工作。
贝岭镇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全力做好因灾损毁房屋修复重建工作。全镇79户房屋受损严重的群众在去年国庆节前住进安全居所,米贝村57户全倒户或因地质灾害需迁居的群众集中住进安置小区,其他村34户全倒户通过易地建房和城镇购房住进了安全居所。
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5月12日,南越绿宝红掌栽培示范基地、南越绿宝油柑种植示范基地两个扶贫项目落户米贝村,投资方以“公司+村集体+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运营,为全村37户13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年度固定分红,同时将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和村民提供工作岗位。
南越绿宝红掌栽培示范基地已经动工建设,计划7月份建成投产。45岁的张恩娣于今年4月被基地派往佛山学习相关种植技术,将成为基地一名技术工人,每月可拿到2000多元的收入。
“生活正逐渐回到正常轨道上,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张恩娣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6·12”之前租赁村民的房子开了一家小店,靠着微薄的收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在那场特大洪灾中,小店被冲毁了,新建的房子倒塌了,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一家人曾在镇上的安置点住了一段时间,最后在村委的安排下,寄住在老村委办公楼。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张恩娣经常去灾后重建的工地上做散工,她丈夫则购买了一台二手的农用车,在工地拉货赚取生活费。
今年5月24日,米贝村灾后房屋重建安置小区竣工交付使用,镇委镇政府以公开抽签的方式对房屋进行了分配。张恩娣一家分到了C栋9楼一套四房两厅的精装房。“现在分配到一套新房,又有一份新工作,生活肯定会越过越好。”张恩娣说这话时,一脸的喜气和活力。
事实上,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曾因灾情陷入生活困境的村民像张恩娣一样,逐渐回归到正常生活中。
米贝村村民袁学文的房子在去年“6·12”特大自然灾害中倒塌,当时他在接到镇村干部要求立即撤离的电话时,当即背着80多岁的母亲走出家门,几分钟后山体滑坡将他的房子冲塌并掩埋。在临时安置点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和母亲寄住在亲戚家中。今年春季,他种了2亩多水稻和1亩多的玉米,并在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养了70多只鸡,两个孩子前往深圳务工,生活逐渐回归到正轨。
农业生产恢复了,村里的孩子上学也恢复了。米贝分教点因去年“6·12”特大自然灾害引发的后山地质灾害而一度停课,幼儿园及1至4年级的51名学生被安排异地插班就读。去年9月1日,该分教点复课,孩子们可以重新在家门口上学。而后山经过削坡及加建挡土墙等除险治理后,威胁分教点安全的隐患得以消除,学生们可以放心在教室里学习。
除了米贝分教点复课外,受灾较为严重的上盘分教点、雁化分教点等教学机构均在去年9月1日恢复正常教学工作。
“路通、水通、电通及通信也畅通,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基本上已恢复。”贝岭镇“6·12”抗洪抢险救灾复产前线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刘伟东表示,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支撑起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则是灾后重建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据统计,一年来,供水方面,完成贝岭镇临时饮用水工程应急抢修工作,铺设管道22.4公里,及时解决了贝岭镇上盘村、米贝村村委会和小学周边、雁化村等重灾区的群众饮水问题。供电方面,全镇4631户村民恢复到灾前正常用电状态。通信全部恢复。交通公路修复方面,S238线贝岭段10个(其中米贝村5个)施工点已全面完工,134处水毁地方公路及桥梁(路基水毁点118处,桥梁16座)全面修复。水利工程建设进展较快,全镇河道清淤疏浚清运全面完成,共清理河道长度约10公里;水利水毁工程抢险修复扎实推进,修复水陂24个,修复排水沟2公里;完成米贝村安置点防洪涵工程;安置小区供水工程基本完工。农牧渔业全面复产,全镇耕种面积恢复到灾前的九成以上。
组稿:本报记者陈小玲特约记者曾祥太摄影: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宝安日报讯(记者韩翀通讯员蔡碧亿)昨日,福海街道秉着儿童友好优先的发展原则,组织辖区7个社区为街道困境儿童送上爱心“小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