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紧抓机遇推动新兴产业园提质增效助力高质量发展 “西翼”振起千亿级产业雄风
新兴产业园区。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欧阳德辉 通讯员王春水 摄
雨后放晴的大亚湾西区街道,空气格外清新,碧空湛蓝如洗。坐落于西区街道、与深圳坪山仅一路之隔的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内,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项目工地上桩机轰鸣,工程车穿梭不息,一派繁忙的景象。
建设千亿级园区,大亚湾新兴产业园正逢其时。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写出版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9》多次“点名”广州、深圳都市圈,还提及惠州、东莞等城市。广东省发改委公布的《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
政策利好的不断叠加,给毗邻深圳的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带来更多想象空间——站在深圳“三区”(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机遇叠加的历史新起点上,借力深莞惠河汕协同发展,大亚湾在临深片区布局新兴产业的“千亿级工业园”构想,路径更加明确。
可以预见,随着东部石化产业基地和西部新兴产业园——被誉为南海之滨“雄鹰”的大亚湾双翼展翅翱翔,大亚湾实现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努力争当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重要支撑区的目标清晰可期。
为何打造千亿级园区
承接深圳溢出效应 赋能高质量发展
翻开大亚湾地图,地形狭长的大亚湾区如同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其东西展开的“两翼”,一侧是东接霞涌的石化区,另一侧西邻深圳坪山的就是大亚湾区正积极打造的新兴产业园区。
6月5日,广东省发改委公布的《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对此的理解是,深圳土地面积小,需要向外拓展空间,而拥有空间、区位等优势的惠州可以成为重要合作伙伴,通过抓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共同推进都市圈建设,可实现多方共赢。
位于大亚湾区西部的新兴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为21.78平方公里,东至龙海二路和惠深沿海高速,西至深圳边界,北至龙海一路,南至笔架山龙尾山水库一线。按照大亚湾区的谋划,这一带将是对接深圳“三区”叠加溢出效应的最佳选择。
对于大亚湾新兴产业园来说,产值实现千亿元与高质量发展之间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在去年开展的“高质量发展县区行·问策大亚湾”活动中,调研采访组就明确提出,大亚湾西部新兴产业园区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发展不充分;企业用地紧缺问题日益突出;配套服务功能亟需提升以及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协同不充分等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口加工贸易蓬勃兴起,这个临深的西部片区便成为大亚湾最早承接“三来一补”的区域。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目前已落户项目100多宗,总投资超300亿元。知名企业有比亚迪、东风本田、光弘科技、住金锻造、住电电装、奥拓、信立泰、洲明科技等,电子信息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
然而,随着东部的石化园区不断发展壮大,西部的综合产业园区却后劲不足。这些年来,大亚湾区也充分意识到全区产业结构明显存在“长短脚”,石化产业一家独大,新兴产业比重太小的问题。要实现“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努力争当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重要支撑区”的伟业,必定以东部石化产业和西部新兴产业为发展两翼,双翅同频共振,才能展翅翱翔。
今年5月,《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提出惠州将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打造“3+7”工业园区新格局,7个县(区)对标先进,打造各具特色、主导产业鲜明的千亿级工业园区。其中大亚湾新兴产业园是大亚湾区将要打造的千亿级工业园区,并且以现有工业产值602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49.8亿元,在7个县(区)园区中产业基础最雄厚。
如何发力千亿级园区
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引进新产业新业态
打造千亿级工业园区,让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区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机遇。
“实现产值千亿元并不难,提高园区内产业创新能力,引进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才是新兴产业园未来发展之路。”大亚湾区招商局有关负责人直言,经过20多年发展,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区已汇聚100多宗项目落户,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截至2019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电子信息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随着新一批产业项目的建设,该园区实现产值千亿元指日可待。
2020年大亚湾区工作会议提出,按照千亿级标准编制园区规划,加快土地前期开发力度,完善市政设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光弘三期扩建、敏华智能家具驱动系统、环旭电子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科达利智能汽车控制系统、豪恩智能科技产业等项目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制造业发展。以慧聪项目建设为契机,发挥临深优势,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明确而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今年推动新兴产业园区指明了方向。
6月11日上午,大亚湾区科创大厦22楼的慧聪集团临时办公室,开早会的热烈讨论声穿过走廊传到电梯间;一群新入职员工在一位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各个办公室……这里,洋溢着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蓬勃朝气。
自去年6月27日签约落户惠州以来,近一年的时间里,慧聪集团在惠州已有300名员工办公、注册公司17家、营收约26亿元,包括慧聪集团及慧聪网、中关村在线、买化塑、家电世界、中科云商、慧湾运营等多家公司。其中,中关村在线的全部业务已整体搬迁至大亚湾区。到今年底,在惠州预计有500名员工、全年实现营收100亿元。
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慧聪集团总部)项目总体投资150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250米高的双子座,除了慧聪集团总部大厦外,还将策划筹建一批高质量的“城市名片”项目,包括中国产业互联网博物馆、大湾区产业互联网规划展示馆、大湾区产业互联网城市会客厅、产业互联网孵化器、产业互联网创业园。
“目前整个项目进展顺利,一期中国产业互联网博物馆预计今年11月底建成开放,这也将是首个产业互联网博物馆。我们还将申请4A级景区,将中国产业互联网博物馆打造成惠州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大亚湾慧湾科技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可说。
距离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项目5公里之外,园区内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光弘科技(惠州)三期智能生产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主体工程已完成60%,建筑框架显现雏形。去年8月,光弘科技第三工业园动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9.83亿元。该工业园将配置全自动贴片生产线、自动测试生产线、自动组包生产线、智能物流设施等行业领先的生产及检测设备,满足5G趋势下消费电子、通讯电子等产能扩充的需求,建成达产后该公司的整机年产量将超过1亿台,成为大亚湾区智能制造的又一生力军。
记者从大亚湾区招商局了解到,新兴产业园招商引资顺利推进。泰德激光、美好创亿、敏华驱动系统、光弘三期等13宗在建项目全面复工并加快建设,涉及投资额275亿元;环旭电子项目及中润达项目正办理施工许可证,预计6月底动工;中天超硬、易路达、明懿达、恒昌盛、科达利、豪恩、尼索科7宗项目用地已挂牌,预计7月初摘牌,正同步进行勘探及规划方案设计工作。此外,乙辰新一代物联网、佳士科技、网驿产业园等项目在积极洽谈。
围绕聚集创新动能,大亚湾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去年,该区出台民营经济“十条”和实体经济“十条”两项措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同时,完善高企培育库建设,建立高企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落实高企税收、财政补贴、费用加计扣除等研发资助政策,截至2019年高企已突破100家。
今年,大亚湾又出台全省首个人才工作市场化导向的系统性政策——“人才新政十条”,打破原有人才评价方式,从过去以政府为主导看学历、职称和头衔等,转向以市场化为导向论业绩、论贡献,鼓励企业按实际贡献自主举荐人才,激励人才发挥作用。
怎样精准发力升级迭代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积聚创新动能
事实上,在主动积极对接深圳“三区”叠加优势的同时,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与深圳相关产业板块“同台竞技”,大亚湾区一直在不断思考并积极提笔“答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务院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务院要求加大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力度。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等六大方面,更主要的是指信息技术的整体平台和产业的代际变迁。
新时代蕴含新机遇。大亚湾新兴产业园正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力“千亿级”,助力全市打造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园区瞄准千亿级,塘横片区备受关注。这片规划面积达10.8平方公里的“处女地”,瞄准的是加快布局5G新基建、总部经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
与此同时,面对新兴产业园区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部件传统产业不强、产业链不长且规模较小的问题,大亚湾区不断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比亚迪、光弘科技等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推动5G技术的应用,研发和制造消费类5G智能终端、5G网络与基站设备和5G核心零部件。
在做大做强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住成电装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加快科达利增资扩建、尼索科新能源汽车关键连接件项目、天邦达汽车电池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洽谈进度,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做强做优汽车零部件产业。
目前,新兴产业园区已汇聚一批如光弘科技、金百泽、比亚迪等一批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正依托各自资源构建智能产业发展合作平台,智能制造成为大亚湾积聚创新动能的新生力量。
“新兴产业园区的定位也决定了我们招商引资的方向。”大亚湾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区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现代化园区等三个方向发力,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引进了一批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推动新兴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在创新创业方面,大亚湾区通过加大政产研学和孵化引入力度,重点培育节能环保、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和物联网产业等,着力延伸孵化产业链条。持续提升科创园国家级孵化器创新创业载体空间,引导区内企业通过新建、合作、改造等方式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等推动现有创新创业载体升级改造。目前,全区共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科创园、中大研究院、成松科技、众创平台公司),众创空间4家(金百泽云创工场、中大研究院、创业壹号、众创平台公司)。
智库观察
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深圳市金百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守坤博士:
借力深圳微制造强化创新能力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存量和增量提升的快车道。大亚湾新兴产业园要实现千亿级,拳头产品要多起来,新兴产业要有产品和服务,要有“硬”和“软”的对接。
新一代信息技术可围绕云创新、微制造、芯服务,产品向服务、平台能力发展迭代——云创新要用互联网的思维讲究集成创新,微制造则在高附加值、智能化以及柔性化的开源中台平台化驱动制造,芯服务使技术变成模块化、产品化。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可借力深圳,用微制造强化创新能力;园区的存量企业要敢于让实体与互联网大胆结合,为新引进的产业、企业积极提供孵化平台,实现共赢。
未来园区要有新兴产业的增量,需要完善大亚湾的城市住宅、教育等配套,打造城市政策+教育平台化,将企业转型与创新人才紧密关联,真正让人才来大亚湾扎根,并助其加速创业。企业扎根了,他们的创新核心产品就会落地,等企业欣欣向荣的时候,赋能效应自然就会加速提档。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德辉 戴建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欧阳德辉
新闻推荐
河源大型原创客家山歌剧《鱼梁》启动创排 讲述新时代客家儿女的故事
○本报讯记者许竞楠通讯员张辉德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弘扬河源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艺术焕发生机。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