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让无力者有力
陈锦辉一家是低保户,他患有肝恶性肿瘤,每隔一个半月就要做一次化疗,2018年至今,已花费25万多元,经过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医疗救助,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目前生活也能基本得到保障。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2019年,河源市进一步提高了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城乡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让像陈锦辉一样的无力者有力。
低保户可享受医疗救助
陈锦辉是源城区埔前镇南陂村村民,一家是低保户,家里只有一台电视、茶几等简单的家具,房间也只有一张床、一个衣柜而已,平时,妻子在家里照顾他。
2018年9月,陈锦辉检查出患有肝恶性肿瘤,随后到广州一家医院做手术,花费了11万元。每隔一个半月,陈锦辉就要去广州的医院做一次化疗,需要住院10天,医疗费用少则6000元,如果做手术就要24000元。
据统计,2018年至2019年,陈锦辉共花费医疗费用25万多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12万多元,医疗救助费用75000多元。陈锦辉说,经过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否则,就要举债生活、治疗疾病。
据介绍,2019年5月,市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印发了《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实施细则的通知》,明确了医疗救助标准。对于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在医保定点机构住院治疗的,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扶贫保险报销后,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付住院费用予以全额救助,不设医疗救助起付线,不设年度最高救助限额。
在年度最高救助限额内,除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以外的其他重点医疗救助对象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扶贫保险报销后,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付住院费用,按照80%的比例救助,不设医疗救助起付线。
特困供养人员
孤儿基本生活有保障
近日,记者来到源城区上城街道的特困供养人员卢世杰家时,他正躺在床上看书。卢世杰今年85岁,没有子女,日常起居由亲戚负责照顾,年轻时做过代课老师,平时生活很简单,基本在家里看书,偶尔逛街散步,买些喜欢吃的食品。
卢世杰是一名特困供养人员,身体还比较健康,耳聋,需要助听器才能听到他人讲话。卢世杰说,一直以来,每年都能领到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费用,年年都会有所增加,2019年就领到了13000多元。这些钱,主要用于买奶粉、保健品,生病治疗买药品等。卢世杰说,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费用,让他有了生活保障。
据了解,2019年,河源市提高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城市、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人年均基本生活标准分别从2018年的12357元、8448元增长到13608元、9696元。与此同时,其他困难人员的生活也有了保障,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2018年的每人每月1560元、950元提高到1685元、1025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2018年的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70元。
两项补贴让残疾人
生活更美好
冯晓华是源城区人,一家4口,他和妻子刘来英都是肢体二级残疾人士,没有劳动能力,是低保户,每个月4人可拿到2700多元低保,目前居住在源城区源西街道光明社区安康花园的廉租房里。他说,自己和妻子都是从小残疾,一直以来都没有工作,出行需要驾驶残疾人专用车。一个孩子在读小学,另一个孩子在读幼儿园,孩子读幼儿园每学期就要近5000元。冯晓华夫妻二人均享受残疾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下称残疾人两项补贴),2019年,冯晓华夫妻每人均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980元/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640元/年。冯晓华说,低保和两项补贴能够保障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交房租、水电费、伙食费和供孩子读书。希望政策越来越好,能够提高补贴标准,让我们残疾人士有更好的生活。
据介绍,2019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分别由2018年的每人每年1890元、2520元提高到1980元、2640元。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从2018年的每人每月503元和228元提高到554元、251元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许竞楠昨日,源城区东埔街道开展周六志愿服务日系列活动,50余名志愿者沿着东埔河两岸展开护河、环保、创文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