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愁容满脸到笑容满面 小小盆栽花卉让贫困户曾秀花奔富路上信心满满

河源日报 2020-04-30 07:50

■在德福公司花卉大棚内,工人正在收集已可以销售的花卉。刘烨华摄■曾秀花(左,着黑色衣服)和妹妹曾七妹在打理盆栽刘烨华摄■本报记者刘烨华通讯员袁定央林慧

记者走进位于和平公白镇塘角村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小型盆栽花卉种植基地里,感觉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棚内一派五彩斑斓,满棚春色让人心旷神怡。数里之外,公白镇塘角村贫困户曾秀花在自家盆栽花卉大棚里忙活着。曾秀花的盆栽种苗由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提供,由该公司技术人员传授种植技术,她只需负责将这些花卉精心打理,尽可能地提高花卉品质。品质高的花卉价值高,曾秀花就能确保收入更多一些。

感谢扶贫工作队帮扶

实现脱贫梦想

“效益还好,一个大棚每年可以收入20万元,纯收入16万至17万元。”曾秀花说,,她和妹妹曾七妹一起筹钱、贷款,投入50多万元筹建一个花卉种植大棚。2016年6月,花卉种植大棚建成投产。看着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花卉,曾秀花说,最想感谢的是帮她实现脱贫梦想的塘角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是工作队鼓励我们种这个盆栽,在他们的帮扶下,我们的好日子快要来临了。”

在2015年之前,曾秀花一家人靠流动摆摊卖菜维持生计,家里患病的小孩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另两个小孩还在上学。想想之前的艰难生活,曾秀花说:“愁容满脸。”短短4个字,道尽了她内心对贫穷的厌恶。

记者看到,曾秀花和曾七妹正在大棚里整理着盆栽。这几年来,曾秀花和曾七妹姐妹俩一心扑在了这些花卉上。曾七妹的丈夫曾振轮之前在珠海格力电器公司务工,他看到盆栽花卉的美好前景,于2016年返乡回家和曾秀花一起打理大棚花卉。曾振轮表示,之所以下决心离开工作了10多年的珠海,一是看到盆栽花卉有发展前景,二是回来还可以方便照顾家中老人。

2017年5月,曾秀花和曾七妹种下了第一批5亩花苗。当年10月,首批花苗长成出圃,第一批花苗为她们带来了20万元收入。随着一盆又一盆花卉被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收购,曾秀花一家人的生活日渐好转,贷款估计今年就能全部还清。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曾秀花却并不担心花卉的销售,因为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可保底价进行收购。

曾秀花和家人只需负责打理好花卉,也用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说起这些花卉,她脸上就会绽放出开心的笑容,她确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德福模式”让贫困户受益

产业转型带动村民致富

公白镇多丘陵,资源相对匮乏,土地贫瘠。该镇之前传统产业是养殖生猪,对土壤、水源、空气污染严重。2016年,公白镇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全面拆除违建猪舍2万多平方米,清理违法养殖生猪2万多头。

为填补生猪养殖退出后的收入空白,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拓宽当地农户增收渠道,经多方考察、评估,公白镇决定引进、扶持花卉盆栽种植业,种植基地定在美塘、塘角、新石3个村。该镇引进的现代农业企业——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集农业技术开发推广与应用,花卉、林木、苗圃、种苗的研发与培育,农业产业化示范种植与销售为一体。

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现已形成“公司+农户”合作共赢发展的“德福模式”,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达到了“1+1>2”的效果。

为打消贫困户顾虑,保障贫困户利益,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将自有资产做抵押,与贫困户签约,公司一旦遇到经营风险,将优先偿还贫困户投入资金。公白镇共有5个村(1个省定贫困村,4个面上村)、49户贫困户177人(占全镇贫困总人数的43.8%)与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总投入资金141.6万元,贫困户每年可收回10%本金及7%股金分红。以贫困户入股扶贫受助资金8000元为例,10年可获得全部本金返还和分红资金共计11080元。公司还为入股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参照目前在岗工人工资标准,贫困户每位劳动者每天做临时工收入不低于80元。以每年到基地上班100天计算,每位劳动者每年劳务收入至少8000元;按常设岗位每月至少2500元收入计算,每位劳动者每年劳务收入超3万元,这有助于贫困户稳定脱贫。

农户也可选择租用公司大棚,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按约定价格回购育成花卉,农户每年收入可达15万元至18万元;农户还可出资自建温室大棚和配套相关设备,公司为农户提供种苗、肥料、花盆以及技术支持,按约定价格回购育成花卉。曾秀花选择与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签约,自建温室大棚种植花卉,实现稳定脱贫。

农户单纯出工或出工种自家地也行,双方约定:公司提供盆栽种苗、技术指导;农户提供劳动力和自家山地,按该公司要求种植招财树树桩;无可用土地的农户,可到公司流转的1200亩山地种植招财树树桩;公司定期保价收购招财树树桩。

采用现代化大棚种植盆栽产品,配备相应的恒温智能化调控设施,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风险基本可控,污染基本为零,人工和土地流转成本相对较低。因采用温室大棚种植,部分品种可全年不间断种植生产,第一年投入产出比就达3:4。这种模式,有效吸引了外出劳动力返回家乡创业就业、发家致富,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隔代教育”等社会问题也因此得以部分解决,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目前,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49户177人,合作种植承包户21户。更多贫困户受益“德福模式”,走上了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福田驻和平县工作组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 助力农产品对接深圳人餐桌

(记者刘虹辰)福田区驻和平县扶贫工作组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培育了“福和直通车”消费平台,在不到6个月时间内,该平台已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