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坚持以民为本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路径 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提升民生保障服务

河源日报 2020-04-08 08:12

■省定相对贫困村——蓝口镇老埔场村百亩现代农业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工人正在采摘圣女果。杨坚 摄■2019年11月,双江镇寨子村百亩沃柑挂果迎来采摘季节。目前,寨子村已基本形成以“业隆生态农场”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格局。杨坚 摄■处于海拔1000米的上莞镇仙湖万亩优质茶叶种植基地,每到春季采茶时节,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体验、学习采茶技巧,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已成为东源旅游时尚。星海 摄■灯塔镇柯木村大栅蔬菜种植基地。灯塔镇引进3家企业在柯木等5个村打造标准化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已完成蔬菜种植800多亩,建成大栅160多亩。杨坚 摄产业兴是振兴乡村的经济之基,也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2019年,东源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夯实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满意度,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与收益取信于民,汇聚起振兴乡村、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

【富民篇】

现代农业迅猛发展产业融合势头良好

涧头镇大往村是水库移民村、省定贫困村。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在短短几年时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村道拓宽了,家家户户通上水泥路;村里装上太阳能路灯,夜晚山村灯火通明;全村进行了美化绿化,村里有了绿地、公园、广场;村里建起光伏发电站,村集体经济逐年增长;村民发展养兔、养蜂、种茶、种柑橘等产业,所有贫困户摘掉“贫穷帽”……

据统计,2019年,大往村村集体经济收入4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其中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

大往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东源县委县政府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康的一个缩影。

东源以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绿色农业先行先试工作为抓手,大力推动“四片两园”(即双江古驿道特色、顺天田园综合体、义合下屯红色文化与康禾黄田省级连片“四个示范片”和茶叶产业园与板栗产业园“两个园”)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巩固扩大茶叶、板栗、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扩大绿色、有机产品认证规模,着力推进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培育培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势头迅猛,成效明显。

据该县提供的资料显示:上莞镇成功申报2019年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镇、入选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争取省级“一村一品”项目16个;四季花海项目成功签约;茶叶产业园入选第一批市级产业园,正在申报省级茶叶产业园;全县新增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霸王花)、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家庭农场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全年新增“三品一标”6个,配合推进“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东源板栗”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源仙湖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入选全国30个“一县一品”扶贫产品之一;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5.75万亩划定、2个垦造水田项目和拆旧复垦130亩;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5%,良种覆盖率达98%,建设水果、茶叶等产业示范基地7个,引进水稻新品种7个、花生新品种8个;协助企业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水产类),完成172名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工作。

东源以实施“粤菜(客家)师傅”工程和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为抓手,将“粤菜(客家)师傅”工程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相结合,注重将“粤菜(客家)师傅”工程与优势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形成东源“美食+美景”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路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培育若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旅游+”“生态+”“养生+”等,推进农业与旅游、体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把乡村独特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19年8月成功举行东源县“粤菜(客家)师傅”工程启动仪式,并于12月举办第一期“粤菜师傅客家菜”专项技能培训班。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已完成22个村。完善了万绿谷农业公园与融和农业公园项目建设,完成灯塔盆地(顺天)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促进三条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线路落地。康禾镇仙坑村规划建设美丽宜居城乡、倾力打造特色全域旅游小镇效果突出。

【组织篇】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

——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县委组织103个县直单位选派216名驻村干部,联合组成21支驻乡镇工作队、258支驻村工作组,实现了镇村指导全覆盖;加强省定贫困村第一书记管理,召回违反工作纪律第一书记2人,提拔工作优秀的第一书记2名;坚持“六化”标准,扎实推进50个贫困村示范项目创建和开展“抓党建强治理促脱贫谋振兴”示范村创建活动;全覆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举办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题教育培训班,建立以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和乡镇领导干部为主的驻村联络工作队,积极开展“领学带学督学”“我为东源固基础”等系列活动。

——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县委制定《东源县2019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找问题补短板工作方案》,健全县领导班子成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挂镇联村制度,压实工作责任。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村党组织书记档案管理、推选考察、年度轮训、出国(境)管理、任期审计办法,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制度,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排查。2019年以来,全县撤换调整20名“四不”书记,清理受过刑事处罚、“村霸”“三类人员”及其他违纪违法村干部30人,及时补选28名村“两委”干部;从“选育管用”四个方面着手,抓好50名省定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98名村级党组织支委后备干部队伍跟踪培养工作;动员26名村干部参加河职院村官大专班学历提升教育;举办1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参加全省省定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暨2018年度选调生驻村岗前培训班、全市省定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岗前培训班;组织50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2019年全市省定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

——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县委制定《东源县党员星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等,充分发挥党员公职人员的表率作用,全力推动破旧泥砖房清理工作提效破局;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家庭户”挂牌活动,完善困难党员关爱互助资金制度,建立每年120万元的党员关爱互助基金;组建2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富帮扶机制,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50个贫困村中有6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实施致富项目46个,结对帮扶贫困户366户,充分发挥了党员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民生篇】

补齐民生短板提升服务水平

东源以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目标,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力组织实施未通客车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工程、“畅返不畅”农村公路修复工程、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省定贫困村村道路面硬化工程、通组公路实施路面硬化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和“四好农村路”示范片区建设。

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未通客车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里程40.3公里、投资3307万元;完成“畅返不畅”路段整治工程513公里;完成生命安全防护里程454.527公里、投资4500万元;完成省定贫困村村道路面硬化里程117公里、投资约6435万元;完成通组公路实施路面硬化里程122公里、投资约6710万元;完成危桥改造8座,正在施工建设5座;完成“四好农村路”示范片区(康禾、黄田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新回龙“交通+旅游”示范片区,义合新农村+红色旅游示范片区和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片区)9条线路67.8公里建设、投资约5800万元。

东源加快推进村级集中供水系统建设,对21个乡镇老旧供水管网进行改造,解决群众用水压力低问题;做好供水管网铺设工作,积极发展新用水户,提高供水普及率;加强自来水厂管理和水质检测,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供水水质达标;推进输水管线、配水管网铺设及厂区土建工程建设,各自来水厂正式供水后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成投用,解决了农村55.8万人饮水问题,完成25宗村村通自来水厂项目建设,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用水难问题,保障了群众的供水安全。

东源加快推进健康村镇建设,按照标准要求,动工建设卫生站162个,已完工105个,可确保在2020年基本实现行政村有规范化卫生站投入使用。

□组稿:本报记者李成东特约记者李远来黄廷首通讯员陈苏宁陈法美

新闻推荐

东源部署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和安全防护工作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报讯特约记者黄廷首日前,东源县组织收看收听省市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和安全防护工作视频会议后,接着召开全县清明期间疫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