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蓝塘产业新城启动建设打造“融湾”“融深”新平台 推动紫金高质量发展
“棋眼”落子活全局。去年11月5日,蓝塘产业新城未启动建设前,总投资130亿元的优特钢生产基地项目就已签约落户入城,并致力打造以优特钢等新材料为主导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成为奠定蓝塘产业新城长远发展大格局中的一着“先手棋”“关键棋”“长远棋”。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从建设紫城工业园到打造“新航母”蓝塘产业新城,紫金两大新兴产业发展平台全面擂响“融湾”“融深”战鼓,一幅“双核驱动”“两极呼应”的产业腾飞蓝图正加速落地,勾勒出紫金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图景。
新城开启
践行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共建高质量产业新城
产业新城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人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基石、以“产城融合”为标志的城市发展创新模式。
近年来,紫金全县上下团结齐心,一张白纸绘蓝图,一腔热血创新路,在一片荒山之上建起了紫城工业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紫金速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相继落户紫金。
随着年产600万吨优特钢基地项目和蓝塘产业新城建设相继启动,紫金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承载地的步伐迈得越发稳健,一条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思路愈发明朗。
雄踞紫金县西南部的蓝塘镇,区域面积达301.9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万多人,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是省定中心镇和全国重点镇,更是河源市最靠近粤港澳大湾区的镇,距惠州和深汕合作区仅50公里;双高速公路环绕蓝塘,其中汕湛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河惠莞高速公路今年建成通车,蓝塘产业新城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建设产业新城占据天时地利。
纵观世界钢铁企业发展史,兴建钢铁厂不仅能够实现“钢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三大核心功能,还可以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生态和谐的“城市钢厂”,成为地方发展的亮丽名片。
可以清晰预见,优特钢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加速蓝塘城镇化发展步伐,实现产城融合,带动蓝塘乃至整个紫金南部地区振兴发展。而作为紫金县“产业兴县”的重要承载区域,蓝塘产业新城将成为全县人口、产业、空间功能进一步拓展的重要腹地支撑。
事实上,除了百亿元级的钢铁项目落户蓝塘外,蓝塘已有全球最大的头孢呋辛原料药生产企业——立国制药及华志混凝土、联兴科技等一批规上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目前,蓝塘产业新城与深圳龙华投资控股1平方公里的合作共建开发项目即将签约落户。根据国家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编制的《紫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规划》,紫金将在蓝塘镇培育一批以“新材料、新制造、新医药”为特色的新兴产业,着力将紫金县建设成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
这些都为蓝塘产业新城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并将为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源动力。
随着蓝塘产业新城建设号角的吹响,紫金县政府常务会议已讨论通过《蓝塘产业新城首期开发征地拆迁工作方案》,新城首期开发征收近万亩土地,6月份将启动新城首期“三通一平”建设。此外,蓝塘镇220千伏变电站已建成运行,500千伏甲湖湾线路经过蓝塘镇,能为产业新城发展提供双回流供电保障,确保企业高质量用电需求。
可以预见,这个离湾区更近、格局更大、起点更高的新平台将为紫金振兴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前景。而蓝塘人民乃至西南部地区百姓将共享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现代品质人居生活和丰富的民生设施配套红利,共建共享蓝塘产业新城发展成果。
产业集聚
打造三大产业主板块以集聚效应建设新城
蓝塘产业新城规划面积约18平方公里,首期总用地范围约6.68平方公里。
按照规划蓝图,蓝塘产业新城将以新材料、新制造、新医药为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三大产业主板块”。其中“新材料板块”用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依托总投资额约130个亿、年产600万吨的优特钢项目,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走出高碳产业的低碳发展路线;“新制造板块”用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重点承载湾区转型产业,对接院校智力资源,延伸产业链条,释放转型升级能量;“新医药板块”用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依托现有龙头企业立国制药,打造高端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制造基地和大健康基地。
众所周知,钢铁是基础原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目前,高端制造业发展支撑未来高端优特刚需求发展,优特钢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石化、航空军工、铁路等下游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据统计,2018年,广东省钢材产量4300万吨左右,钢材消费量约7200万吨。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省内钢材供需明显失衡,呈现出区域性供给不足的特征。2018年,河源全市钢铁企业年产量约30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86.94亿元。今后,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全省钢材缺口将更加明显,钢铁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
2017年,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在对河源全市钢铁企业基本情况梳理及政策综合分析工作中认为,广东废钢资源丰富,其中紫金县铁矿资源含量大、品位高,发展钢铁行业具有先天优势。
去年以来,紫金县抢抓河源钢铁产业整合优化升级的契机,借助铁矿资源丰富和钢铁行业基础良好等优势,在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指导下,与民营龙头钢铁企业福建金盛兰集团多次协商论证,最终促成优特钢生产基地项目落地。优特钢生产基地既是全省钢铁产业布局的重大项目,也是紫金县规划建设蓝塘产业新城的第一个大型优质项目。
与传统的产业新城发展步骤——先建设基础设施再引进项目的路径不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蓝塘产业新城在启动建设之前就成功签约了百亿元级项目,为未来的产业集聚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一个好的优质项目,可以撬动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张龙强认为,紫金优特钢生产基地项目具有配套资源、产业基础、交通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强劲的发展潜力,钢铁产业具有打造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的潜质。未来,紫金县要以优特钢棒线材为母材,大力发展量大面广的装备制造用零部件产业,打造区域一流装备零部件制造基地,满足区域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并辐射东南亚市场;要以协同合作发展为理念,以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为核心,全面推动钢结构产业向精品化、高端化和集群化发展。
品质提升
坚守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共享绿富双赢美丽新城
产业为本,项目为王。蓝塘产业新城引进的年产600万吨优特钢生产基地项目,采用国际最先进冶金技术的电弧炉设备和短流程工艺,实行清洁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是超低排放高产能的好项目。
张龙强表示,产能置换政策鼓励发展电炉钢,环保政策倾向电炉短流程。根据国家最新政策,鼓励发展电炉钢已经成为绿色发展和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优特钢生产基地项目采用德国西门子最新型高效废钢预热量子电弧炉和LF精炼炉,以及ESP无头轧制设备及技术等,具有短流程、低碳环保、高强减薄等特点,ESP生产线较传统工艺节能50%—70%、节水70%—80%、省地2/3、成本降低40%,但生产效率却提高50%。
“采用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生产线,可实现钢厂废物循环利用、工艺生产用水零排放,烟气超低排放达到欧盟标准。”紫金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局长张子华告诉记者,整个产业园布局由中国冶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采用国际先进生产装备,建设最先进的环保设施,确保达到国家甚至超过国家环保标准。
一个好项目,带旺一座城,造福一方人。紫金优特钢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30亿元,用地2000亩,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约300亿元,年上缴税收12亿元,可创造就业岗位4200多个。
项目投资方——福建金盛兰集团董事陈天顺表示,项目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切实将节能减排、绿色智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贯彻于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按照“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要求,全力打造广东省优特钢高质量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不仅如此,蓝塘产业新城是紫金践行“产城融合”的发展新路,将全面带动蓝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重大基础设施发展,极大提升蓝塘镇整体城市服务水平。同时,将利用山地、水系、绿道等生态资源,加速品质空间供给,营造舒适的生态休闲环境,共建共享富饶而美丽的产业新城。
紫金县委书记、县长廖继聪表示,紫金将统一思想、齐心协力,为蓝塘产业新城建设和优特钢项目提供最优越的营商环境,把新城打造成为紫金新的经济增长极,激活西南部城镇发展活力,为紫金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承载地提供强大动能。
蓝塘产业新城“起飞”
功能定位
紫金产业“新航母”,紫金“新一号工程”,紫金打造新增长极和“融湾”“融深”新平台,标志着紫金产业迈进“双核驱动”发展新时代。
新城建成后,凭借便捷通达的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蓝塘产业新城将成为紫金实施“融湾”“融深”战略的新平台,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加速发展“新引擎”,为紫金县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和全面全域全速“融湾”“融深”提供强大动能。
三大优势
“区位优势”:紫金西南部重镇,全国重点镇,镇域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以新城为中心,规划高铁站、机场均在30分钟车程以内;
●沿规划东环复线30分钟可达江东新区;
●汕湛高速公路从镇区北部经过,建设中的河惠莞高速公路从东北至西南经过并设置一个高速出入口,将新城至惠州市区时间缩短至1个小时;
●2个小时可到达东莞、深圳等城市。
产业基础优势:蓝塘产业新城已引进投资130亿元的优特钢项目,还有已运营10多年的全球最大的头孢呋辛原料药生产企业——立国制药等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配套服务优势:蓝塘地势开阔,用地用水资源丰富,蓝塘镇220千伏变电站已建成运行,500千伏甲湖湾线路经过蓝塘镇,能为产业新城发展提供双回流供电保障,确保企业高质量用电需求。
规划蓝图
打造“三大产业主板块”
蓝塘产业新城位于蓝塘镇西侧,规划面积约18平方公里,首期总用地范围约6.68平方公里,以新材料、新制造、新医药为主导产业,打造“三大产业主板块”。
“新材料板块”:用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依托总投资额约130亿元、年产600万吨的优特钢项目,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走出高碳产业的低碳发展路径。
“新制造板块”:用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重点承载湾区转型产业,对接院校智力资源,延伸产业链条,释放转型升级能量。
“新医药板块”:用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依托现有龙头企业立国制药,打造高端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制造基地和大健康基地。
制图:阿平
组稿:本报记者敖海冲张平田红秀特约记者黄从高朱青辉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黄从高朱青辉近日,紫金县好义镇堂生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湖北捐赠1.5万公斤蔬菜,以实际行动为湖北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