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陈子宏: 脱下军装再穿白大衣 颜色虽变初心始未改

河源日报 2020-02-13 07:18

■陈子宏上门为村民测量体温本报记者杨坚 摄“陈医生不但义务为全村29名隔离人员测量体温、宣传预防知识,而且还自掏腰包为隔离人员购买桶装水、青菜等生活物资,隔离人员经常在村微信预防群里点赞他的暖心义举……”东源县柳城镇党委书记张冬华在电话里得知要采访陈医生时,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剧透”陈医生的感人之事。

这位陈医生,是柳城镇围星村时年43岁的退役军人、共产党员、乡村医生陈子宏。2月11日上午,记者在围星村卫生站门前采访了这位军旅出身的乡村医生。

耳濡目染的他,毅然接过父亲的衣钵服务乡亲

社会学家说,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有“刻板”的影响。陈子宏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父村医子村医父子村医。

陈子宏出生在“赤脚医生”家庭。他父亲陈大兴1973年初中毕业支援“三线”建设回来后,因当时乡村医生人才短缺,有点“墨水”的他被推荐到原河源县三河卫生学校(第四届)就读(学制1年),毕业后一直在围星村任“赤脚医生”。由于他肯刻苦钻研,边实践边学习,医术提高很快,几年时间就成为方圆几里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当地群众争相前来找他看病。他对人和蔼可亲,医德医风好,深得群众的好评。

从小耳濡目染的陈子宏,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院校,最终被河南信阳卫生学校(4年制)录取,专业为西医士。1998年冬,大专毕业的陈子宏有了新念头——到部队大熔炉接受锤炼。经过体检和政审,他最终得偿所愿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军人。在服役期间,部队考虑到他所学专业,让他任团卫生员,使他所学有了用武之地,医术水平在实践中得以日渐长进。

2000年,陈子宏从部队退役回到了家乡围星村。本来凭己所学,他在城里医院不愁找不到待遇优厚的职位,但看到日渐年老的父亲,及对家乡的眷念与热爱,还有他当初选择学医的初衷。陈子宏毅然放弃了进城找工作的念头,接过了父亲的衣钵当了一名乡村医生,用自己所学服务父老乡亲。寒暑往来,他一干就是20个年头。

退伍不褪色的他,主动请缨在一线战“疫”

围星村毗邻柳城圩镇,村内有石英砂加工企业10多家,全村有户籍人口2800多人,其中常住人口1005人,流动人口1000多人。经过柳城镇及村党员干部地毯式摸排,全村从重点地区务工、探亲返回的人员有29人,是全镇重点地区返回人员最多的村,防控任务最为艰巨而繁重。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身为退役军人、党员、乡村医生的陈子宏,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参加战“疫”。他免费为群众派发口罩、现场传授佩戴口罩方法、深入宣传科学预防知识,及时消除群众的恐慌,提高群众科学预防能力,并自掏腰包想方设法增购一批口罩继续免费派发给群众。

陈子宏义务为29名隔离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从大年初一开始,他每天早上、下午都按时上门为每名隔离人员测量体温,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一一做好记录。由于居家隔离人员居住较为分散,每跑完一趟至少要2个半钟。村民们看到,陈子宏每天早上、下午身穿着防护服、佩戴着口罩,风雨不改、雷打不动地奔走在乡间道路上。

对于29名居家隔离人员来说,陈子宏的到来是他们最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每次上门来测量体温,都会不厌其烦回答他们的咨询,用医学知识解答他们的疑虑,精准提供心理干预与心理疏导,及时消除他们心里的恐慌与顾虑,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配合做好居家隔离。

为方便与隔离人员进行沟通、做好服务,陈子宏组建了一个由隔离人员、镇村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病毒预防微信群。他经常在微信群与隔离人员交流,为他们加油鼓劲,传递暖心的正能量;对隔离人员提出的需求,他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解决,常常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一些生活用品,从不计较得失。他这种医者仁心的关怀令隔离人员深受感动,也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陈子宏对记者说,他所做的这些事情,对比战“疫”在湖北、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这本就是一个退役军人、共产党员、乡村医生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

(本报记者李成东杨坚特约记者李远来黄廷首通讯员李俊黄仲明)

新闻推荐

团县委以党建带团建 为疫情防控凝聚青春力量

○本报讯记者欧阳瓒特约记者黄廷首通讯员李俊黄仲明近日,团东源县委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组织优势,向全县团员青年发出倡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