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生祀 居官不朽

河源日报 2020-02-09 08:19

崇祯九年(1636年)春,连平发生大面积的饥荒。

当时,“州制甫设,仓廪未备,民不聊生,几易子而食”。牟应受“痛若切体,捐赀赈恤”,将灾情火急上报。上级的救灾款至,其即“冒暑冲岚,虽荒陬穷谷,裹粮而入,马足遍焉”,并组织人员籴谷赈济灾民。

在往粗石坑一带山区赈济灾民,途经岩坡嘴时,牟应受见山路崎岖,行走不便,便带头慷慨解囊,从不多的薪俸中捐款修路。在他的带动下,当地谢姓群众纷纷捐资,不久道路建成,方便了来往行人。乡民很是感激,树了一块《修岩坡路碑记》以记其事。后该路多次修整,沿用数百年。

在牟应受的组织下,连平州兴起了筑路运动。不久,从密溪至烂泥格,从粗石坑至杨梅坪、营子、陂头,从粗石坑至水洋洞、增河坝之道路相继开通(2001年《连平县志》)。

时方开创,治泽未深,牟应受宵食旰食,尽力为连平夯实基础。乡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十分感恩。有一天,牟应受得知人们在九峰庵前堂供奉自己木刻雕像时,马上叫乡民们撤去。

青史留名,民心勒碑,是很多为官者的动力与追求,但牟应受并不接受。他写诗说:“人生泡影任飘扬,刻木何须位上方。挂碍尚存非彼岸,贪嗔净尽始升堂。虚生明处谁能解,色即空兮我自详。若论居官真不朽,一腔忠爱与天长。”人生空幻如梦幻泡影,何必有太多羁心之物。要说做官做到永远被人所纪念,那么,有一腔的忠君爱国爱民之心就够了。

连平乡民听说牟应受不许再供奉木像,只得表面上按要求撤了,私下里却把木像藏到民间楼阁内。牟应受去世二三十年后,人们又将这个木像请了出来,供奉在牟爷祠内。

新闻推荐

把好把牢交通检疫关口 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渠道

广州日报讯昨日,副省长陈良贤率队到广州、河源调研疫情防控和春运保畅工作,先后实地察看了大广高速省界连平联合检疫站、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