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元素”频现省政府工作报告多重利好加速“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
“加快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建设。”
“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
“加大力度推动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发展。”
“确保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加快新建迁建高校项目建设,力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
……
昨日,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亮点纷呈,其中,特别提到要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赣深高铁建设、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等内容,不少“河源元素”穿插其中,为河源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注入强劲动力。
号角声声起,战鼓催人急。河源将始终保持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省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关键词:“一核一带一区”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发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牵引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如何加快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报告指出,要加快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建设。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积极创建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发展休闲旅游、生物医药等产业,支持建设南药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制造业,建设高水平的大湾区“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制定实施新一轮对口帮扶计划,纵深推进产业、环保、民生等领域合作。加大力度推动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发展。
看河源: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
“双区驱动效应”为河源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刚刚闭幕的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就明确要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
河源将对标省的部署要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既要依托3000平方公里的现代河源,紧密对接“双区”“双核”城市不同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主动承接其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资源外溢、社会服务延伸,加快吸引现代要素向河源流动集聚,利用辐射效应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着力打造“双区”“双核”的重要战略腹地,使之成为推动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又要依托1.2万平方公里的生态河源,紧密结合“双区”“双核”发展需求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认真落实中央“六稳”部署,加大力度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和韧性。尤其是在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方面,“推进广汕、广湛、赣深等高铁建设”“抓好东江、北江上延、韩江航道扩能升级前期工作”都与河源关系紧密。
看河源:全面提升交通
基础设施均衡通达程度
互联互通是“融湾”“融深”的先导。去年,河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39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52公里,赣深高铁河源段加快建设、河惠莞高速龙紫段建成通车、梅龙铁路正式动工,东江航道河源段分段恢复通航,支线运输机场、通用机场、广河城际铁路、河惠汕高速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让人欣喜的是,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对今年河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再绘蓝图,除了继续加快赣深高铁、梅龙铁路建设外,2020年要力争河惠莞高速紫惠段年底建成通车、力促龙寻高速和粤赣高速扩建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力争广河城际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推动东江航道扩能升级为千吨级航道……
随着一张张蓝图变成现实,河源交通基础设施均衡通达程度将全面提升,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关键词:脱贫攻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力度,确保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看河源:上半年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河源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一直以来,河源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效果明显。今年,河源将坚持政策和资金向脱贫不稳定贫困户重点倾斜,集中资源力量攻下贫困最后堡垒,确保今年上半年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河源还将扎实做好脱贫攻坚考核验收,逐人逐户对账销号,动态开展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检测和帮扶,严防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关键词:乡村振兴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努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解决“三农”问题,“造血”强身还要靠产业。报告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明确要求,要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扶持100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50个以上专业镇,推进“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打造一批岭南优势产业带。
看河源:狠抓富民兴村产业
作为农业大市,河源近一半人口生活在农村,大部分自然资源也在农村,抓好乡村振兴对河源意义格外重大。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明确,要狠抓富民兴村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按照部署,今年河源将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集中连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打造“双区”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和“水缸子”。
关键词:民生实事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也被列为十件实事之一,对河源具有深远影响。
看河源:53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控管理实现全覆盖
去年,河源市经历了“6·10”“6·12”两次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对灾情,河源全市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38.76万受灾群众得到全面救助。截至去年底,河源市94个省级灾后重建补助项目全面动工,540户“全倒户”全部有了新房,1258户“严损户”全部完成修缮,53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控管理实现全覆盖。
今年,河源将高效高质完成灾后复产重建工作,尤其是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方面,将谋划建设海绵城市等一批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开展“泥砖房”专项整治,综合治理水利设施、地质灾害和削坡建房风险点,着力提升防灾抗灾能力,逐步解决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本报特派记者董伟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邓燕琴通讯员罗珊2019年以来,河源高新区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有力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