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我东江水 共饮幸福泉
河源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质达标率常年位列全省第一,是广东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好山好水好生态,化作了河源经济增长新优势。
河源水质达标率
常年位列全省第一
河源水资源非常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151.3亿立方米,辖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4500立方米,约为全国、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2倍。
新丰江水库是华南地区最大水库,最高水位时,蓄水量达140亿立方米。有人算过,如果按中国14亿人口来分,每个人可以分到10吨水,按照每人每日所需的饮用水量,够每个中国人喝13年6个月。龙川枫树坝水库是广东第二大水库。
2019年1月至6月,在187个省考断面(包括168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和19个入海河流考核断面)中,河源水质综合指数排名位列全省第一,继续保持全省最好水质。
河源的水环境之优,在全国范围也是屈指可数。
2015年7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起的首届“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水源地评测结果揭晓,广东河源万绿湖水源地等5大水源地最终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这是广东省目前唯一获得“中国好水”殊荣的饮用水源地。
多年来,东江干流河源段水质约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水质一直保持在Ⅰ类水质标准,河源市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在100%。河源水环境质量,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水资源优势。
民国时期饮用江河水与井水
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水的饮用安全,关乎人的健康与性命。
民国时期,人们直接从新丰江、东江上取水肩挑回家。就连鳄湖,也曾有人在那直接取水饮。民国廿六年(1937年)5月中下旬,东江洪水退后,天气十分炎热,人们对饮用水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做苦力活的,渴起来什么都不顾了,直接舀了未加煮开的黄浊河水就喝。结果,因为此事发生霍乱抽筋症,皆医无效,相继毙命。河源县当局为防范染疫,发布通告,劝诫市民“病人吐泻物中,带有霍乱病菌。水及苍蝇,均为传染途径……不论何种食品,均须新鲜煮沸……饮用井水河水,务必先行消毒。简单稳妥方法,将水先煮沸。一切食具饭碗,须用沸水冲洗。”(《香港工商日报》)
源城现在尚存4口古井,古井留下很多传说。南门井排在河源古井的第二名,第一名是西门井。周边的居民说,南门井水腌“萝卜生”是最脆的,有了自来水之后,这井才慢慢不用了。源南镇双下二村一口二三百年的花岗岩古井,由四块巨大的花岗岩整块切割而成的石头围砌在一起,一直用到本世纪初。
源城区上城县前街42号对面的一口“大石磨”古井,井沿由三大块弧形偏红麻石砌就。据测量,井口直径约1.5米,井沿高出地面0.5米,井深近20米,由一层层麻石砌成的井壁上长满了野草。传说这井已有400多年,是上城四井最古老的一口。上世纪80年代前,附近几千口人都是饮用这口井的水,井水清澈甘甜。后来,居民用上了自来水,这口井才慢慢荒废了。古井荒废后,居民因为担心有人会掉进井里,曾建议把井填了,但邓阿婆不愿意,说要“留着吃水”。后来,大家在井前砌墙,把它保护起来。
老人们回忆,古井边曾有一个木制的井架,要打水时,就把桶扔下去,再慢慢摇上来。因为井太深了,每次只能打半桶水。后来木制井架没了,就需要两个人协力把水打上来。
居民们对这口养育自己的古井感情很深,曾在井边立了牌位,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会过来祭拜。
水龙头一开,好水自然来
河源市用自来水的历史,始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此之前,人们多用井水或肩挑河水,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大规模使用自来水。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龙川县老隆镇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东江河水,有的自己打井水,既不方便亦不卫生。1967年,老隆水坑里筑起2米高的堤坝拦蓄山溪水,用直径300毫米、1540米长的低压水泥管引入容量720立方米的清水池,并安装自来水管,为县政府机关的饮用水。1971年,该县用直径150毫米的铁皮卷焊管及50毫米以下的自来水管,靠重力输送供应其他机关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用水,年供水量50多万吨,只能解决城镇200户6000人饮用水的50%。1985年,为适应城镇人口发展的需要,该县投资38万元,在乌石坝增建一座供水站,年均可供水190多万吨。至此,老隆镇95%以上的机关单位和居民都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紫金县在1972年4月成立县水电局自来水公司,1997年9月改组为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1970年,连平县城西门排新建1家自来水厂。
源城区的自来水供应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只兴建了一个简易的泵房和蓄水池,以供农田水利和生产队菜地用水为主。1971年,城镇公社发起了城镇自来水供水工程的兴建工作,由凉帽山水利工程指挥部负责,1973年下半年正式投产,设局部供水点供水。从1976年开始,给水管网逐渐进入家庭。1972年至1985年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0.21元,1986年至1987年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0.25元,1999年至2008年,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0.7元。
1988年3月,新成立的河源市,建立了东埔自来水公司,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成立的河源县城自来水厂,成为河源市两家自来水公司,后改为市水业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和市勤诚达水务有限公司。
这两家水业公司,其供水区域以新丰江和东江为界,划分为新市区和城南区两大片区,新市区(新丰江以北、东江河以西)的供水由市水业集团公司负责;后者主要供水区域为老城区、江东新区、白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源城龙岭工业园、埔前镇等地区。两家公司均在新丰江水库建库时坝上预留的旁通阀取水,作为自来水水源。市勤诚达水务有限公司水源取水分两块,一块是来自新丰江水库,一块是凉帽山水厂水源取自新丰江河道,但该河道自2015年起不属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于2019年底关闭。
2015年,河源市实施城南水厂首期工程。市政府下发《河源市城南城北自来水厂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安置工作方案》。
由于市区经济发展快,城区面积不断扩容,人口不断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大幅增长,市区两个水厂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量需求,致使地势较高的区域和边远地区用户和没有二次加压供水的小区在供水高峰期出现供水压力不足或停水现象。对此,市区建设了临时应急水厂。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表示,会尽快推进城南、城北水厂项目建设,解决市区供水能力不足问题。
农村居民全面用上自来水
从2003年开始,河源市全力推进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以解决以往河源市大部分农民肩挑、手提或抬水到家,饮用未经处理的山沟水、塘水、小溪水、河水、井水的问题。“十二五”期间,90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农民都喝上了干净自来水。
继饮水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自2011年起,河源市将用10年时间在全省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让农村群众喝上干净自来水。源城区列入了省2013年启动建设的第一批3个“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面上推进县,该项目于2015年完工并投入使用,源城区居民都喝上了干净自来水。
2015年,河源市进一步完善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规划,连平县纳入了2015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计划,东源、和平、龙川、紫金及江东新区列入全省2016年面上推进县加以建设。2018年,全市计划完成261宗共涉及100万农村人口、总投资4.4964亿元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项目任务。
到2019年上半年,河源市已全面完成255个省定贫困村的村村通自来水建设任务,全市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5%、93%、91%。
东深供水与万绿湖直饮水
东深供水工程全称是“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工程跨越东莞、深圳,是香港供水的大型调水工程。其水源取自东江,万绿湖每年以60亿立方米的净水注入东江。1963年12月,经周恩来总理特批,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引东江之水济香港水困,1965年3月正式对港供水。
2012年11月21日,省政府同意了省水利厅关于河源市区水源工程取水方案的协调意见,并要求河源市按规定开展市区水源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工作。2013年11月28日,市区水源工程正式动工建设。
该工程主要内容是从新丰江水库取水,通过隧洞引水及专用管道,把原水输送到市区两个新建自来水厂。工程主要由隧洞工程、取水口工程、取水口道路工程、主管线工程、南支线工程及北支线工程等单位工程组成。工程供水规模为64万立方米/天(规划至2020年),供水主要区域是城市规划区内重点发展区域,包括东埔区、老城区、江东新区、白田区、高新区、源城工业园、埔前镇、临江工业园、古竹镇和东源县城等,覆盖供水人口达104万人(2020年)。
另外,万绿湖直饮水项目也有所进展,2007年由用管道向珠三角供生活用水调整为供直饮水,从而使项目变得具有可行性。2017年,省水利厅首次明确同意河源市每年从万绿湖取水2亿立方米用于直饮水项目供广州。
万绿湖的搬运工:随时随地喝好水
正因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纯净的水质,河源已有多家饮用水企业进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饮用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而河源可谓得天独厚,既有华南第一大的人工湖——万绿湖,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又有一泓深山老林中的幽幽山泉,水质几乎没有受到工业污染。有了水源的先天优势,河源市的包装饮用水生产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河源市的优势食品生产行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份资料这样描述。
据介绍,目前,河源市现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27家,其中矿泉水生产企业3家,年产值20亿元;引进了著名的饮用水生产企业农夫山泉。
龙川梅子坑,闻名遐迩的龙川矿泉水,如今的霍山矿泉水,就是出自这里。1990年,龙川矿泉水成为第11届亚运会指定矿泉水饮料。龙川矿泉水先后荣获30多次国家部级、省级金奖、银奖和优质奖。
“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中国著名品牌农夫山泉于2004年落户河源。10多年来,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第一生产基地利用河源的优质水资源和生态优势,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了华南地区农夫山泉重要的生产基地。2018年,该生产基地实现产值19.7亿元,贡献税收2.9亿元。2019年6月24日,农夫山泉广东第二生产基地投产,该项目运营平稳,目前已投产的首条天然水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8.1万瓶矿泉水。至今年底,该项目计划再投资建设3条生产线。未来项目初步规划布局12条生产线,全部达产后,该项目年产值预计可达20亿元、创税2亿元。
2019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帮扶5家新饮用水生产企业(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饮料有限公司,广东康正食品有限公司,河源市绿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源市天泉鼎丰空气制水科技有限公司,龙川县黎咀镇佳源饮料厂)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河源的饮用水生产行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近年来,河源统筹做好“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的六篇水文章,致力将河源市区打造成“万绿水城”。同时,河源计划于2020年创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本文主要依据:《河源县志》《河源市志》《龙川县志》等)
新闻推荐
市老年人体育项目展演举行市老干活动中心气排球队 包揽男子组、女子组一等奖
■老年气排球比赛,展现了河源市老年人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谢少娜摄○本报讯记者谢少娜通讯员罗志勇13日至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