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义合镇在主题教育中坚持以红色为底色 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红色内能 释放乘法效应

河源日报 2019-12-06 07:34

■义合镇香溪村,集现代生态农业、观光、美食于一体的阳光绿源农庄。■下屯村阮啸仙故居成了东源乃至河源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最红火的“打卡点”。黄赞福 摄■在建的阮啸仙纪念大桥。大桥建成将结束下屯村出行不便的历史。■义合镇摄布村的竹里馆民宿,因客房爆满,慕名前来的游客还自带帐篷住宿。■义合镇的东江国家湿地公园■云雾缭绕的义合镇,正在全力打造集革命先烈纪念、爱国主义学习、党员干部教育、红色旅游参观、村民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发展模式。核心提示

义合镇位于东源县东部,区位优势突出、红色底蕴丰富、生态资源珍稀、古色古香资源丰富,饮食有特色。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以来,义合镇充分挖掘红色资源,锤炼党性修养,强化为民意识,坚持以红色为底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红色内能,释放乘法效应,通过深挖红色资源所承载的政治、教育、文艺等多重内涵,打造出集革命先烈纪念、爱国主义学习、党员干部教育、红色旅游参观、村民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发展模式,助推革命先驱家乡红色振兴发展。

传承红色基因在初心身边守初心

走进义合镇下屯村,一栋白墙灰瓦、独具客家特色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在这栋建筑物里居住着16名老人。今年8月份建设投入使用的颐养苑是一家养老院,近段时间,总有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前来帮忙,陪老人聊天。这些志愿者都来自下屯村啸仙故里志愿服务队。这支由村党支部发起,党员和群众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成立于今年5月份,共有队员50人,他们每个月都会到村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开展了“情暖夕阳、爱心午餐”志愿服务、“迎中秋送温暖”敬老慰问、“情系残疾兄弟姐妹、奉献一份诚挚爱心”等公益志愿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附近村庄的爱心人士也积极加入到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中。

义合镇下屯村,是我党早期的党员之一,广东青年运动先驱,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阮啸仙同志的故乡。啸仙故里志愿服务队的组建是义合镇结合主题教育,深入推进“红色村”示范点创建,坚持以红色为底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一次具体实践。

“要改变过去那种接受红色教育"舍近求远"的做法,充分发挥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榜样的力量作用。”义合镇委书记欧阳晓介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的意义在于守初心,阮啸仙等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无私奉献精神就是义合人的“初心”,因此,该镇在开展主题教育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阮啸仙先进事迹,从英雄人物的生平之中重新认识和了解初心,充分发挥身边榜样力量作用,不断增强全镇党员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通过学习,提升党员干部学习能力,铸造实践锻炼品格,激发比学赶超活力,引领和带动党员干部自觉践行阮啸仙等革命先烈的先锋标准,积极投身全镇发展中。

目前,全镇党员干部对阮啸仙的事迹了然于心,许多党员成为阮啸仙纪念馆的兼职讲解员,村干部还做起了“设计师”,主动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为让阮啸仙精神释放更多活力、激发党员干事热情,义合镇还委托专业团队制作阮啸仙纪念文创产品,编制面向大众的红色文化读物,大力宣传阮啸仙先烈的典型事迹,充分释放阮啸仙红色审计文化精神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真正让光荣革命传统深入人心、传承下去。

激发红色内能在红色上叠加红色

文化内涵是红色资源的灵魂,只有深挖精髓要义、揭示时代价值,红色资源才会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释放“乘法效应”。今年初,义合镇下屯村、船塘镇老围村和康禾镇曲龙村被列为东源县3个“红色村”示范点创建单位,借力红色示范村影响力,传颂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使之成为全县党员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现场实践“悟学”,锤炼党性修养的红色教育培训践学之地。

为此,义合镇紧紧围绕主题教育,在挖掘红色资源过程中,深挖红色资源所承载的政治、教育、文艺等多重内涵,激发红色内能,注重下屯村阮啸仙故居等红色资源的开发。2018年,下屯村以“啸仙故里、红色下屯、客家古村、生态田园”为主题,成功申报“中国传统古村落”,挂牌筹建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和客家菜师傅实训体验基地。

如今,经过修缮和改造,阮啸仙故居、阮啸仙纪念馆(即啸仙学堂和啸仙故居)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打卡点”,今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成为全县3条红色教育培训践学精品路线之一,是红色资源运用及发展的样板工程。同时,义合镇还加大对粤赣边支队大人岭、白马村等战役战斗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打造红色旅游核心圈,实现从单一的参观、瞻仰学习教育向集革命先烈纪念、爱国主义学习、党员干部教育、红色旅游参观、村民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发展模式转变。

释放乘法效应在发展中加快发展

8月24日,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主办的2019南粤古驿道“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赛第三站赛事在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苏家围、下屯村火热开赛。大赛延续了往届的火爆势头,参赛选手、观光游客和当地村民3万余人齐聚“南中国的画里乡村”。不同于单一的群众体育赛事,“体育+文化+旅游”是本届大赛最显著的特点。大赛实现了文化、旅游、体育的深度融合,让游客真正喜欢、投入到这项群众性体育赛事当中。

借助本站大赛,义合镇灵活实现了当地优势资源的整合。利用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红色文化气息主题线路,把阮啸仙红色文化、苏家围古村特色、东江国家湿地公园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充分释放其他资源背后内在发展动力。”欧阳晓说,红色文化是植根义合镇的核心文化,但义合镇同样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传统文化以及东江沿岸生态环境优美等优势。在挖掘阮啸仙故居及阮啸仙纪念馆红色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基础上,义合镇还结合主题教育,到田间地头深入调研,充分听取村民建议,大力挖掘历史和客家文化,发挥每个村的优势,将资源有机整合,释放“乘法效应”,开发出香溪村阳光绿源+义合村摄布李家湾+东江国家湿地公园+苏家围客家乡村休闲游特色旅游线路,形成一条将“红色”“古色”“绿色”等串联到一起的综合性线路。通过实地调研,下屯村2100名村民中有200多名厨师,并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屯村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客家菜培训基地,进一步擦亮东源义合镇客家美食文化这块金字招牌,真正让“红色引进来、绿色留下来、康养美食住下来”。

随着红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内一些赛事在这里举办,义合镇内红色游、乡村休闲游、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等各项新业态消费不断升级,树立了良好的义合形象,带动了民宿、餐饮等各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中竹里馆民宿在今年五一期间还出现客房爆满的情况,慕名前来的游客自带帐篷住宿。

■统筹:李成东朱映真刘仲源

■组稿:记者刘昕李成东特约记者李远来黄廷首通讯员李俊谢韪键摄影:本报记者杨坚(署名除外)

新闻推荐

三代五男从军 接力许身报国 记东源县涧头镇赖育顺一家的从军故事

■本报记者欧阳瓒作为上世纪50年代入伍的一名老兵,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部队;作为一名父亲,他将3个儿子送到部队;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