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这世间诗意的声音 第十三届“诗歌人间”诗人嘉宾访谈之二
草树:写作是对精神的自我疗救,也是对遗忘的抵抗草树,本名唐举梁,当代诗人。2012年获第20届柔刚诗歌奖提名奖,2013年获首届国际华文诗歌奖、当代新现实主义诗歌奖。著有《马王堆的重构》《长寿碑》等诗集四种。“诗歌写作对于我来说,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乡下的老父亲每天早晨去菜地,除除草、浇浇水,然后面对那菜蔬长出的新叶,心里有一种无名的喜悦。”但对于草树来说,诗歌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当我面对人生的重大挫折时,写作对我来说意味着精神的自我疗救。比如《罗城往事》和《悲伤的籍贯》。同时,写作对我来说,也是对遗忘的抵抗。”据草树介绍,目前的写作计划是在未来几年里完成一部可称为“大组诗”的作品,即《摩阿记》。“扬风颂雅,就是向传统致敬”。草树说:“中国古代诗人从来没有什么"语言的焦虑",我手写我心,而不必一边写作,一边为写作辩护。写作必须回到词语的"原发现场",倾听词语并致力于奔向词语的"具体",而不是意义的再符号化。”在他看来,当下的写作现场依然充满了喧嚣,“诗歌奖的泛滥、诗歌批评的功利主义和拿腔拿调的姿态性写作是"喧嚣"的根源所在。”草树对今年的嘉宾名单充满期待。“韩东、西川、吕德安、小安、小海、何小竹等,一直以来是我尊敬和关注的诗人,在当代诗歌写作现场,他们的写作发出的声音,清澈而纯正。”(张锐)
朱庆和:有朋友说我的诗写得像小说朱庆和,1973年生于山东临沂,毕业于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诗人、小说家,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现居南京。公开发表诗作300余首、中短篇小说40多万字,著有小说集《山羊的胡子》、诗合集《我们柒》,曾获第三届紫金山文学奖、首届雨花文学奖、第六届后天文艺奖等。朱庆和很少参加诗歌活动,此次受韩东推荐,他说:“"诗歌人间","人间"这两个字实实在在,落地有声。在人间活着、思考,写点东西,这与我自身的境遇很契合。这次我在"诗歌人间"朗诵音乐会呈现的是《忧伤不值半文钱》。我有时会想,我要是回到古代会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阅历,靠什么为生,这都是我感兴趣的,这大概是这首诗的创作源头。有朋友说我的诗写得像小说。我喜欢写事,在事情里呈现人,抒发人的情感。”(张锐)
王长征:一个好的诗人,会让庞大的传统发生小小的偏移诗人王长征来自文脉深厚的齐鲁大地。他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4年他撰写的《习经笔记》获泰山文学奖。笔耕不辍30余年, 诗歌写作和阅读已经成为王长征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和另外一个灵魂对话,可以行走,也可以御风而行。”在他眼中,好诗让他“能寄居里面,或拍案叫绝。”对于深圳,王长征是“陌生而熟悉”的。他说,“2016年来过一次,她在繁荣的现代化里,仍然寻找诗的声音。”本次诗歌人间,王长征将朗诵《给朵朵》。这是一首给女儿的诗。王长征说:“我发去了几首诗,其中有一首《给朵朵》,是写给我女儿的,我把它带到那个传说中的城市——深圳,在那里朗诵,希望她在鲁北平原的家里能够听到。”今年诗歌人间的主题是“扬风颂雅——致敬韩愈柳宗元”,对于这个主题,王长征自有看法。他说:“风雅颂本是来自《诗经》的传统,韩柳乃唐代诗文大家,这正是中国人心灵的活水源头,这种无法割舍的传统,总会显现出中国人的风范,我曾有过这样的观念,我总想怎么找到自己的传统,可我忘记了传统就在我的身上;我总想怎样才能忘记自己的传统,可我忘记了我正在遗忘着。这就是传统与我的两个状态。我有一本诗集《习经笔记》就恰恰是作为当代的我写《诗经》的,这次我把它带去,您看,这么善巧的相遇。一个好的诗人,会让庞大的传统发生小小的偏移。”而他的创作计划也与传统有关,他透露,“我想把传统的经典写成一个人的诗,我曾写过《诗经》——《习经笔记》,又写过《易经》——《易经书》,最近在写《尚书》。”(刘莎莎)
柳向阳:曾期待一次“梦回唐朝”的聚会柳向阳,诗人、诗歌译者。早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现为刊物编辑。翻译作品有:美国诗人杰克·吉尔伯特诗集《拒绝天堂》《诗全集》,露易丝·格丽克诗合集《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加里斯奈德诗集《砌石与寒山诗》《山巅之险》。“这次的主题是扬风颂雅——致敬韩愈柳宗元,回到了我喜爱的唐代文学,真是惊喜,期待一次"梦回唐朝"的聚会。”柳向阳表示,从今天回望韩愈、柳宗元等唐宋文人,应该首先感受到他们的人格、个性,以及他们作为“人”的存在。“读诗、译诗是我日常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或者说与外部世界隔开的一层"膜结构"。从中学开始学写诗,一直到现在,曾经沉迷,曾经若即若离,但至今三十年来,始终未曾真正离开。”柳向阳说。(张锐)
阮雪芳:诗歌呈现隐秘而开裂的生命之思阮雪芳的诗歌创作总和一些大的命题,比如生命、地球、灵魂等紧密相连。作为一个女性诗人,她的写作并没有局限在个人经验之内,而是从女性身份、私密写作中超脱出来,去书写更为广大的世界,并且直接进入常人很少抵达的灵魂层面。她的诗常常透过渺小、卑微的事物,直达本质,直抵内心。她强调诗歌与自己生命的关系。对诗人来说,写诗常常是一个孤独而漫长的过程,甘苦自知。但阮雪芳却说,她“在诗歌中得到的喜悦和恩惠远远大于写作过程的焦虑和孤独”。阮雪芳现居深圳,2017年从广州来到深圳工作。她说:“这两座城市有各自的禀性气质。深圳是一个激情的城市,在传承中华文明的同时,拥有创新力量和宏阔视野。也许由于人文地理位置,深圳的诗意是灵动开阔的,她朝向自然和生命敞开。”她告诉记者,目前她正在进行以深圳为背景的城市诗歌创作。本次诗歌人间的主题是“扬风颂雅——致敬韩愈柳宗元”,对此,阮雪芳认为,“这个主题非常好,韩愈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博采众家,注重气势,将唐代古文推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开创了新的诗歌风尚。我们这个时代仍需持有这样的文学气脉,需要有深度、有力量的作品来呈现生存真容。诗的传统如隐性基因一样,潜藏在诗人身体里,诗人的每一次写作,都不是与过去割裂,是向伟大的传统致意,而当下诗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现代生活经验,进行有品质的诗歌写作。”从事写作多年,阮雪芳说:“阅读是另一种意义的旅行,如大地上万物相互接引,阅读是对自身感受力的激活。生活中的阅读,是从一个封闭的个体,进入一个循环开放的智性空间,而这个空间又是由无数孤独的封闭的个体创造出来,这是人类很有意思的智力活动,也是有趣的体验。我喜欢阅读,一本好书比一朵花更令我感到踏实。诗歌写作是我进入世界的方式。写作和我的生命直接发生关联,让我看见:不同生命的际遇、自我完成的精神、未抵达的彼途,以及人们对美和爱的永远追寻。”对于今年诗歌人间的“原创诗歌音乐会”,阮雪芳表示十分期待。她说:“诗乐跨界的碰撞与融合相当好,诗乐舞本是一体。当代艺术应多进行这样的尝试,打开彼此边界,以更广泛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刘莎莎)
新闻推荐
时下,天气时冷时热,昼夜温差大,是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季节。近日,河源德康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前往紫金县黄塘镇开展义诊活动,为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