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24°黄土地上生长的小茶果千年古县龙川,一个处于黄金纬度上的生态一流的农业大县。这里,有着最合适高品质山茶油生长的自然环境。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全年1700多小时的日照,10℃以上的昼夜温差,21.8℃平均气温,1501.8毫米年降水量,78%平均相对湿度。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龙川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造就了小茶果的珍稀。岁月静好五季积淀每一颗山茶果,蕴含着一段山中静好时光,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13个月的云滋雾养。每一颗山茶果,在昼阳夜露中,尽情吸收日月精华,在时光中悄然把红土壤里的有益矿物质,转化成茶果的纯净、营养和清香。因时而作霜降采摘严循四时,因时而作。龙川种植的油茶主要是霜降籽,每年农历八月上旬,茶籽开始油脂转换和积累,霜降前后油脂含量达到最高值,油的品质臻于最优。是以,霜降摘茶成为传统。龙川县自2017年开始,县委县政府规范统一了油茶果采摘时间,定在每年霜降前5天开始采摘。崇尚自然原始种植龙川坚守种植初心,采取原始种植方法,坚持人工种植、人工除草、人工防虫、人工采摘及自然晾晒,在全县41万亩小茶果种植中尽情演绎传统农耕文化,成就滴滴富含大自然清香的山茶油。古法压榨 保留原始榨取第一道油千年的种植历史,传承千年南越御用油压榨工艺,在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创新中,依然保留原始工艺核心,以水力碎籽、柴火蒸糁、人力压榨,以低出油率为代价,只榨取第一道茶果的自然本油,榨出的每一滴油都是茶果精华所在。古法新用 物理压榨坚守“零添加”新时代,电力机械让古法压榨这项千年古技能焕发新活力。但创新,不丢初心,坚持只榨取山茶籽第一道油,拒绝油渣回炉多次压榨、化学浸泡出油,全程“零添加”,物理压榨,远离化学加工,确保每一滴山茶油100%纯正。同时,新时代纯物理压榨工艺流程中,增加了除杂提纯工艺,采用现代化高端设备严控六脱工艺(脱水、酸、胶、色、臭、脂),确保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1%;增加了冬化去杂工艺,连续72—75小时零下1℃以下对油品进行湿化低温冬化,去除杂质和饱和固脂肪酸;增加了过滤工艺,纯物理116层过滤系统,让茶油更纯净;增加了油品检测工艺,让每一批茶油都经过严格的油品检测;增加了无菌灌装工艺,采用自动化无菌灌装。一颗匠心,榨出最原始清香的茶油。客家人家中必备之宝有客家民谚曰:“家有一碗正茶油,小病小疼不用愁。”对于客家人来讲,茶油是每户家庭必备的宝贝。生活中,聪慧的客家人把茶油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坐月子”的女人都是用茶油来烹菜,茶油美发、亮发、润肤。客家人还将茶油当作长备“药”,用来治疗嘴角溃疡、咽喉痛、火牙痛、肠胃不适等常见疾病。核心提示
有着千年古县美誉之称的龙川,是南越王赵佗“兴王之地”,注定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在这里,当一流的生态资源邂逅野生山油茶,一个有着1500多年种植历史的美丽故事由此续写。
相传,公元前219年,50万秦军南征百越,第一次将岭南纳入中国版图,赵佗受命任龙川县令,后自立为南越王。赵佗听说茶油可以延年益寿,便下令民众广泛种植油茶树,龙川油茶自此成为南越国御用油。
从百姓餐桌上传统的食用植物油,至“皇封御膳”用油,到今天人们赋予其“东方橄榄油”美称,山茶油,因其稀有的资源和对人体健康的特殊功效,奠定了其在食用油界至高无上的地位。
油茶因人类的认识绽放光芒。龙川,因一颗小小的油茶果悄然发生了改变。
2009年,“全国油茶示范县”的桂冠落在了龙川县的头上,成为该县农业类的金字招牌。2018年,龙川县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核心园区破土建设。2019年,龙川山茶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跻身广东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被评为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从最初的天生天养居于深山少人寻,到成为龙川县的农业支柱产业、全县农民脱贫奔康的“摇钱树”,龙川油茶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中共龙川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生态和现代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中共龙川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要坚定不移以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持续推动与大湾区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以油茶为媒,把龙川县建设成为大湾区高端食用油的“油瓶子”。
绿色崛起之际,亦是我国最古老的食用植物油——山茶油,再次走入人们视线的黄金发展期。可以预见,每逢茶花盛开季节,龙川的青山绿水间,漫山遍野洁白花朵,将美成一道童话般的风景。
组稿:本报记者陈小玲
特约记者:曾祥太
通讯员:陈维明黄乐
摄影:本报记者冯晓铭
新闻推荐
抗美援朝老英雄王亚洲退伍不褪色 回国后在长春勇救3名落水儿童
88岁高龄的王亚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191师571团第三机炮连的战士,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马良山战役。回国后,在长春勇救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