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的样本 创建新农村示范村 贫困村实现“由后队变前队”
■一线实践
太平镇羊尾村是清远市清新区省定贫困村。该村于2017年开始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经村民一起努力,村文化室、篮球场、巷道硬底化、污水处理池等项目基本完成,旧村换新颜。村民们已经开始享受着村子变化带来的新生活。
羊尾村的变化是广东省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的一个缩影,2017年8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原有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的基础上,以2277个省定贫困村为突破口,从最基础最薄弱的短板补起,推动创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现贫困村“由后队变前队”,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到2020年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整洁的房屋、干净的广场、优美的池塘小道……走进清新区三坑镇马长村,在村前的小池塘休闲小径上,整个村子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尽收眼底,这条小径被村民称为“最佳观景台”。
就是这个“最佳观景台”位置,以前是一处杂草丛生的地坪,该村通过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将一块2000平方米的荒废地坪进行改造。如今,这块荒废的地坪已建成了池塘、休闲小径和宽阔的村前广场。马长村真正实现了“后队变前队”。始于2017年的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按照村均1500万元投入标准,省财政安排391亿元对2277个相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予以奖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
“这项具有广东特色的举措,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实现有机融合。”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主要建设内容也明确、具体。
——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2018年年底前所有自然村基本完成环境整治任务,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村庄绿化美化,实现干净整洁有序。
——推进村道硬底化。加快道路基础设施改造,2020年底前,通200人以上自然村完成村道路面硬底化,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2020年底前,健全村庄保洁机制和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100%。
——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2020年底前,自然村基本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弃物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全覆盖。
——推进集中供水全覆盖。改善生活饮用水条件,提高集中供水覆盖率,实行集中连片供水。
——提升农村住房水平。加快贫困村危房改造,2020年底前,完成农村旧房整治,农村住房基本实现外观整洁、建设有序、管理规范。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光纤网络覆盖自然村,“快递下乡”工程覆盖所有行政村,按需配套、统筹建设村内公益设施。
——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加强农村普法教育,积极推进基层文明创建“十百千”示范工程,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等。
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2277个贫困村、18998个自然村中,已全部实现村村有规划;已完成“三清三拆”村庄环境整治的自然村达到18997个,基本完成“三清三拆”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基本实现村村干净整洁;已完成村内道路硬底化的自然村17060个,占89.8%,基本实现村村道路硬底化;有18378个自然村实现集中供水,占96.7%,基本实现村村集中供水;14922个自然村实现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占78.5%,大部分村实现了雨污分流;11796个自然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占62.1%。
不仅如此,贫困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变化也带旺了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每当夜幕降临,河源市和平县东水镇增坑村新装的路灯把文化广场点缀得绚丽多彩,村民们在这里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不断。今年采茶文化节推介活动时,畲族村民们穿上民族服装,在这里进行歌舞表演展现家乡文化。
两年多前,这个省定贫困村贫穷落后,该村一方面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另一方面,村里与一文化传媒公司合作,把文化元素注入这个古老的畲寨,策划畲族春晚、三月三采茶文化节、增坑村农民丰收节……一系列的宣传推介,让增坑村这个小小的畲寨不断焕发生机。
据负责策划的橙果团队负责人欧阳日烈介绍,今年三月三采茶文化节推介活动过后,村民的茶叶收入得到极大提升,“增坑村近千亩茶田平均年产茶量在一万斤左右,按茶叶单价提升50元计算,茶产业为全村增收可达50万元”。
南方日报记者黄进通讯员粤农农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叶春雨特约记者朱景优和平县上陵镇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落实“三微一体”,全镇镇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