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区驱动”动能澎湃
“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期间,聚焦“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成为会议期间的“高频词汇”。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广东全省上下正昂扬斗志、万众一心,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的实际行动,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努力在新时代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
鸣枪起跑
跑好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程”
“建设先行示范区,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既有压力,更有条件;我们信心百倍、志在必得。”深圳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决扛起建设先行示范区主体责任,深圳正把建设先行示范区作为各项工作的总牵引、总要求,抓紧研究制定2019—2025年行动方案及2019年—2022年、2023—2025年两个三年滚动工作规划和年度任务清单,聚焦前海改革开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谋划形成“1+N”政策体系。
9月17日召开的中共深圳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当前要重点做好2025年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方案,跑好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第一程”。
9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在宝安区落成,这是深圳建市以来最大的单体建筑,整体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10月,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举办,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9.7万人次专业观众参观展览……
“中国要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甚至引领者,深圳探索先行示范区建设应该有所担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指出,作为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建设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全球综合服务功能、链接全球的高质量发展城市,是深圳的必然选择。
“跳出深圳看深圳,放眼全球识大势,放眼全局谋长远。”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立足全球坐标系,对标纽约、东京、伦敦、巴黎、香港、新加坡等世界顶级发达城市,在与最高最好最优最强跟跑、并跑之中超越强者、实现领跑,在与世界一流的交流互鉴中创造一流、成为一流、引领潮流。
兄弟同心
发挥“双区驱动”的“化学效应”
9月5日,深圳市党政代表团赴广州市学习考察,两地签署《广州市深圳市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继2013年以后,广深时隔六年再次牵手合作签订框架协议。
协议明确了广深将在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共同引领“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加强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方面深化合作。
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都是重大国家战略。“双区”利好叠加,不能仅是简单的“物理效应”,更应该有“化学效应”“乘数效应”。
双核联动、双轮驱动。一起争取重大资源和项目的落地,一起加强基础设施的联通,一起加强产业协同,广深合作迈向新阶段。
未来,这两座同处一省的国内一线城市,将不断深化产业、科技、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共同做优做强做大珠三角核心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大湾区城市协同正在不断加强。
在珠海,城市发展能级量级正在加快提升,积极谋划打造澳珠经济圈、深珠合作区,形成支持加快珠海发展、提升城市能级量级的重要动力源。
在佛山,大族、德方纳米等不少深圳企业的分支和工厂已在启建,佛山在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研究成果落地、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全力支持配合深圳。
东莞则提出,用好建设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先行先试的红利,突出抓好支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共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共建产业空间合作平台、联动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等重点工作,更好地服务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正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不断积极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与广州协同发展,实现比翼齐飞、双轮驱动,加快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建设,全面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整合互动,创造条件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以绿水青山“后花园”和“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水缸子”为主导,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的大城市大市场,努力实现共同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张光岩
新闻推荐
河源将用3年时间全面提升电子商务水平 电商交易额2021年翻番
■和平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暨和平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举行授牌仪式(资料图片)○本报讯记者敖海冲通讯员刘文来近日印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