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第一小学: 勇担教育先锋 培育幸福师生

河源日报 2019-09-29 09:00

■1990年的校门与教学楼■现在的校门与教学楼■1990年的开学典礼升旗仪式■2019年的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市一小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手工课上,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灯笼。核心提示

新丰江畔,茶亭山下,河源市第一小学作为新市区第一所市直小学,于1990年2月扬帆启航。建校至今29年,市一小见证了新市区的兴建与发展,正当青春的她,更成为市直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

几十载栉风沐雨,几十载奋斗不息。市一小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幸福教育”为特色,不断刷新着校容校貌,刷新着市一小在全市的地位。目前该校已成为河源市示范性窗口学校,被誉为“河源市义务教育的排头兵”。

奉献青春焕新貌,勇担先锋上台阶

1990年的那个春天,为解决市区干部群众子女读书问题,河源市兴建河源市第一小学。建校初期,该校没有校门,也没围墙,仅有一栋三层半高的综合楼和一栋教职工单身宿舍。

初期艰辛的办学条件,没能阻挡市一小改革前行的信念。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李文卿、黄文锦、罗应明、曾水娇(现任)4任校长的带领下,勤劳能干的一小人满怀信心,迎难而上,为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奉献青春,在岁月的深处留下了一串串闪光足迹。

2000年,高大的校门傲然屹立,综合楼拔地而起;2011年至2013年,兴建起1、2、3、4号教学楼;2015年扩建了运动场;学校现已配备配齐符合省定标准的各类专用场室,建有校园网和各学科教学综合资源库,专任教师全部配备笔记本电脑……

今日再漫步市一小校园,5幢教学楼雄伟气派,互相映衬;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围绕而建的是宽阔的操场、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环形塑胶跑道、足球场等;校内树影婆娑、鸟语花香,尽显南国风光之妩媚;学校因紧邻茶山公园,更显祥和安静。

市一小从首年招生340人,教职工24人,发展到今天的全校学生2968人,在编教师142人;从初期的规划占地面积728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250平方米,到现在的校园占地115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964平方米——办校至今29年来,市一小作为市直学校的“老大哥”,勇担河源市义务教育的排头兵,一年一台阶,一步一跨越,砥砺奋进,崭露头角。

【师资】敬业、爱生、严谨、笃学

市一小在编142名教师中,有高级教师(副高级)21人,中级教师93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每年都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国家、省、市级教育系统先进教师及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其中,陈珍元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张月英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李文卿、魏先娣、黄雪琼、张月英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罗应明、许春花、张梅笑、张辉德、曾水娇、肖春花、张月英、吴丽霞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或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等)。

仅以近3年作统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60多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90多人次。其中,2016年古雄飞和罗燕婷老师在第十四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副校长黄雪琼、教师黄洛思的课例分别获得部级优秀……

【学子】讲文明、懂礼貌、活泼又可爱

市一小推行的养成教育卓有成效,学生浸润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个性充分展现,智力有效开发,综合素质不断优化。自办学至今,该校学生保持无违法违纪、无事故的纪录。

近3年里,该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全国、省、市表彰600多人次,有近200篇习作被选登在各类报刊上。在近5年的广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中,有3名学生的3个创新项目获得国家专利。

2018年,叶柳徽同学被评为“广东新时代好少年”和“广东省优秀少先队员”;黄凯文、吴音梦两名同学也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少先队员”。

【学校】内涵发展,业绩斐然

先进的办学理念、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高效优质的现代管理,推动着市一小不断取得辉煌业绩,逐步形成了“敏而乐学,信而笃行”的校风、“勤奋、争优、守纪、活泼”的学风及“爱、严、细、实”的教风。

“全国美育示范校”“全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源市文明学校”……该校先后获得了80多项各级各类荣誉、称号。

【校长专访

曾水娇:

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河源市第一小学,见证了河源建市以来的点滴变迁与飞速发展,其勃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彰显着河源基础教育的实力与信心。

校长曾水娇认为,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逐渐内化为市一小师生的行为。办校以来,市一小秉承“诚信、尚礼、厚德、博学”的校训,坚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实施幸福教育,构建幸福的学习与工作过程,培育幸福教师、幸福学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曾水娇表示,市一小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实施个性化管理为主线,植根客家古邑特有的文化沃土,从外显的校园环境到内涵的学校文化精神,彰显幸福教育特色,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续写新的辉煌!

以人为本,构建幸福校园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世界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如是说。河源市第一小学着力构建幸福教育特色学校,实施“四个幸福”计划。

人文与书香,

营造幸福校园的品位

市一小坚持师生立场,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为教育目的,以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为管理方法,创建适合师生成长与发展的“幸福校园”。

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渗透传统文化气息,大力推动“书香校园”“绿色校园”的建设,打造一系列楼宇文化、楼梯文化、走廊文化和班级文化,营造出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氛围,打造学生成长、成才的理想环境。

爱岗敬业,

诠释幸福教师的团队

“用崇高的理想鼓舞教师,用学校的发展凝聚教师,用深厚的感情关爱教师。”这是市一小培育幸福师资团队的重要“诀窍”。

“爱岗敬业”是市一小教师的最大特点。该校坚持“人本管理,分层培养”机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设工作氛围,搭建发展平台,助力骨干教师发展,培养青年教师成长。于是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目前该校拥有一支学习型、科研型、奉献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35人。该校还承担了3个省市级“三名工作室”,分别是“广东省张月英名教师工作室”“河源市魏先娣名教师工作室”和“河源市蓝倚侣名班主任工作室”。

朝气诗意,

彰显幸福学子的品行

市一小遵循教育规律,以生为本,从“情感体验”“竞技体验”“鉴美体验”“创新体验”“善真体验”五大渠道搭建起德育活动平台。

体育大课间、科技小制作、讲故事比赛等几十种活动项目,尽展学子才情。民乐、国画、葫芦丝、书法等30多个社团(兴趣班),助力学子个性化成长。此外,该校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走向街道体验社会。

如诗如画的校园生活,引领着市一小的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竞技中超越自我,在思考中探索真理,在实践中规范品行。

■组稿/本报记者邹茹玉通讯员黄雪琼江银英

摄影/钟丽萍

润物无声,桃李成林

市一小主要成绩与荣誉(部分)制表/小小

◎1990年9月10日,首任校长李文卿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

◎1991年9月10日,陈珍元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3年3月8日,李文卿校长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2001年1月16日,获评“河源市一级学校”。

◎2004年1月16日,获评“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5年4月26日,市一小申报的国家级“十五”科研课题顺利结题。

◎2006年3月6日,获评广东省第七批心理健康示范学校。

◎2008年12月25日,获评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2009年,先后获评广东省义务规范化学校、省级“巾帼文明岗”、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语言文字示范校。

◎2010年,获评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

◎2011年,先后获评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

◎2012年,先后获评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优秀示范学校、广东省首批“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曾水娇校长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2013年10月11日,获评广东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2015年4月22日,获评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2016年,被评为河源市首批文明校园。

◎2017年2月,被评为河源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2018年3月28日,被评为全国美育示范校。

◎2019年8月20日,张月英老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019年9月,获评“广东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新闻推荐

“万绿湖杯”全国小小说大赛评选揭晓

○本报讯记者田清秀日前,“万绿湖杯”全国小小说大赛评选结果揭晓,共有34篇作品获奖,其中陈毓的《鸟巢》、夏阳的《行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