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连续16年增长,今年本科上线率达到98.1% 河源中学:追梦脚步从不停歇
中流击水奋楫争先,为梦想不舍昼夜。河源中学现阶段的梦想就是成为一所河源学子争相报读的学校,进入省内一流名校行列。为了这个梦想,这所百年老校一直在努力奔跑。
2007年底,学校成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自2004年以来,河源中学高考成绩已实现连续16年增长,2019年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率达到98.1%,这不仅给全市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的厚礼。
100多年来,河中人才辈出,其中有中国前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导弹专家张其彬,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解放军报》高级编辑苏若舟……他们和其他河中校友在各行各业挥洒热血汗水,奉献聪明才智,为祖国建设作贡献,为母校添色增辉。
驻足回首过往,不为感怀,只让奋斗从历史延伸到未来。如今,河中正满怀豪情,迈步新征程。
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学校发展
河源中学创办于1915年,当年地址在现在上城小学附近,因兵荒马乱,多次被迫停办。至1926年,实际开课时间仅4年。
河源中学于1944年创办高中;1954年,在现河中校址动工建设;1978年,河源中学确定为河源县重点中学;1993年,河源中学由市政府接管,成为市直学校。
在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期,河源中学一度处在艰辛时期,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统计有多少优秀生流失,但学校正视事实,迎难而上,很快就扭转不利的局面。2002年8月,河源中学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经过努力拼搏,于2007年底成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完成了第一阶段创建目标。2008年,河源中学又抓住市委市政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机遇,提出了第二阶段目标:到2013年成为全市最好高中。2013年,河中重点本科上线318人,本科上线1436人,如期实现了这一目标;2014年,河中有4人上线清华、北大,有48人上线中大,全市理科前10名河中占了9人。
河源中学不断进步发展,离不开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支持。随着河源越来越重视教育发展,河源中学办学条件也越来越好。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红都3年来多次到河源中学调研指导,并且在高考前看望考生,为学子们加油助威。2018年3月14日,丁红都到河源中学进行教育工作调研,在参观了河源中学创客教育活动中心、人工智能实践及3D打印室、模型创新实践活动室后,对河源中学一手抓高考备考,一手抓创新发展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称赞了河源中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做法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要求河源中学发挥百年名校的作用,大胆开拓,在全市基础教育方面率先走上“创新”强校之路。
2019年5月16日,丁红都率队到河源中学检查高考备考工作。教育是民族之魂,丁红都希望教育工作者要有激情、有情怀,工作中老师们要将这种激情与情怀转化为对学生有效的教育指引,用心用情浇灌河源教育这片沃土。
据了解,2010年至2015年,河源中学争取市政府再投入近1.5亿元,建设和完善了学校办学条件。2015年以来,市政府对学校投入近500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学条件。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从2004年开始,河源中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今年已实现高考成绩连续16年增长。在2019年高考中,河源中学更是实现了多项突破,上线清华北大人数8人,因为学校与专业的选择,有多人未报清华北大,最终有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上线中山大学人数120人,比去年增加39人;上线高优线(原重点本科)人数926人,比去年增加152人,高优率60.5%;实现空军招飞零突破,有3人被空军航天大学录取(全省录取60人)。
以党建工作引领教育发展
近年来,河源中学把党建工作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过程,与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相融共进,形成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学校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创新“五联系、五照亮”党建活动载体,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学校模范机关创建活动。“五联系、五照亮”:即一个支部联系一个年级组、照亮一个年级,一名支委联系一个备课组、照亮一个团队,一名党员联系一名青年教师、照亮一个人生,一名党员联系一个班级、照亮一间教室,一名党员联系一名困难学生、照亮一个家庭。通过活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了党员思想境界,激发了党员先进性、表率作用,提升了学校育人质量,提高了学校办学满意度。二是做到“三个统一”,落实“三会一课”。
河源中学校长吴佑宽表示,学校党员人数多,教学任务重,高考压力大。经过学校反复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实行“三个统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即统一时间:每月上旬召开党委会议学习教育、研究当月党建工作及“三重一大”学校事项,每月中旬召开支部会议,每月下旬召开党小组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党支部党员大会,上两次以上党课。统一内容:各支部、党小组学习教育内容、开展活动按照每月上旬党委会议研究的内容。统一形式:开会地点、开会具体形式、党员记事本做了基本统一,确保了“三会一课”严格执行落实,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大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
“师资提升工程”
促高考连年结硕果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核心发展力。“教师进入河源中学后,要在5年内成为教学骨干,10年内成为学科带头人,15年内成为名师。”吴佑宽表示,河源中学推行“师资提升工程”,就是要以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教师的实践学习和自我发展、主动发展为主渠道,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重点,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途径,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能力突出、充满工作激情与敬业精神、具有专业化技能的教师队伍。
从2007年开始,河中连续多年从“211”工程院校招聘教师100多人。这些青年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并经老教师“传、帮、带”,都已成为骨干教师。
为了拓宽多元化发展渠道,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近年来,河中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和团体结盟,搭建高考新的研究平台。
2016年,河中与加拿大杜克国际高中结为友好合作学校,不断开阔师生国际视野。杜克国际高中派出英语教师到河中指导英语教学,河中师生在口语、听力训练部分受益匪浅。今年暑假,河中也派出教师和少数学生,赴杜克国际高中进行交流学习,为对方师生讲解中国国学。
在省外,河中加入华中师范大学组织的“华大新高考联盟”。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由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与高中名校共同组成,以服务高中学校高考命题研究、教学教研、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管理为宗旨的高中名校教育教学联合体。
在省内,河中与广州市铁一中学、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中山市桂山中学结成“广河深中”省内新高考研究联盟,整合高考备考资源,集中优势,抱团发展。
与省外、省内名高校的结盟,让河中教师更快熟悉、适应全国卷。河中轮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拓宽了教师的视野。
2018年11月24日至28日,河源中学高三各科备课组长、创新班教师及部分骨干教师一行共26人,4天时间来回奔波了近4000公里,前往河北省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武邑中学交流学习。
近3年来,河源中学先后组织了各个年级、数百人次的教师前往省内外数十所名校交流学习。通过聆听学校领导讲解、参观校园、听名师示范课、参加集体备课、与备课组长交流等形式,学习当地学校的管理模式、教学方法、备考策略。
交流学习,让学校教师领略到了这些名校独特的教育教学魅力,学习了很多教育教学发展的新理念,这对提高河中教师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从2016年广东省转向全国卷高考以来,河源中学连续4年的高考成绩均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河中学子的奋勇拼搏,更离不开河中教师的辛勤耕耘。
目前,河中有专任教师336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2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3人。学校共有曾炳炎等10名教师被评为“河源市首席教师”,占全市“首席教师”的1/3。
创新培养模式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河中,除了学习主旋律,生活可谓多姿多彩。9月份有读书节,学校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讲故事、背儿歌、背名言比赛,以及古诗词竞赛等,还有“师生共读”活动,增进师生情谊。10月份举办科技节,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意展示;同时,开展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活动。11月份举行校运会,爱好体育运动的学子可以一展身手,各种体育比赛,任你发挥。12月份则有艺术节,如果你有才艺,将得到充分展现。
河中副校长邓文清表示:“在河源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集素质教育与特色文化为一体,是全体师生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师生素质提升、才华展示、个性发挥的重要舞台。”
作为河源市综合水平最高的重点高中,河中一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文化知识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从第二届起,河中已经连续参加了四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比赛,共获得4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河中注重挖掘校园文化对师生发展的激励和熏陶作用,成立了棋苑、吉他、义工、科普、街舞、书画、文学等多个社团。在第一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活动中,该校源河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生国学社团”,科普社团荣获“广东省中学生优秀社团”称号。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渠道,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各种纪念节日主题活动、专家专题讲座、融入学科教学、开展“四节”(即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五赛”(即学科类竞赛、体育类竞赛、艺术类竞赛、科技类竞赛、文学类竞赛)、“六个一百工程”(即力争100%学生考上本科院校、力争每年100名同学上线中山大学以上分数线、100%学生要有文体两项以上特长、100%学生参加社团和“四节五赛”活动、100%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100%学生听取10节以上的专家讲座),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学校管理不断规范,教学质量持续攀升,高考一年一个新台阶,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开展群体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等1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走进新时代,河源中学教师将继续以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师者胸怀,付出巨大努力,只为河源中学可以不断超越过去,早日迈进省内一流名校行列。
■组稿:本报记者刘烨华通讯员程广敏
■摄影:本报记者冯晓铭■制图:朱伟平■制表:黄剑锋
新闻推荐
创新改革提升质量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河源教育发展十大亮点扫描
■组稿:本报记者谢少娜通讯员李颖敏制图:朱伟平核心提示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几十年来,特别是建市以来,河源始终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