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河源 先发教育

河源日报 2019-09-29 08:56

客家古邑,崇文重教。新中国成立后,河源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1988年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河源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河源教育事业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丰富,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为推动河源发展特别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996年,河源市顺利通过“普九”验收,标志着河源义务教育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2001年,河源市响应国务院号召全面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全市中小学校舍危房得到基本消除。2007年起,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投入20多亿元高规格新建5所高中阶段学校;投入10多亿元用于38所高中阶段学校扩(改)建工程和改善办学条件,使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功能场室和教学仪器配备达到国家或省定标准;全面落实“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系列工作,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办学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大手笔打造“东江教育城”,实现了规模化教育效应。

2010年,河源市提前一年实现“普高”目标,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同年,河源市全面启动创建“教育强市”工作。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创强”作为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列入市委“三赛”亮灯考核项目和市政府年度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以超常的力度强势推进,累计投入“创强”资金达51.54亿元,新建、扩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381所,撤并农村教学点(麻雀学校)951所。同时,河源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出台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吸引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读5年制师范大专,从源头上逐步改变农村小学师资来源素质不高的问题;大力实施初中振兴计划,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5年,河源市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教育强县”全覆盖,并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市”验收。2016年,河源市吹响“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号角。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3.22亿元,用于新建扩建学校和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2016年至今,全市新建学校18所,新增优质学位3.5万多个;全面完成了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全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延续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河源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以更大力度投入教育,推动河源教育适度超前和适度提高发展。2019年上半年,河源实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全覆盖。这标志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河源教育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健步迈上了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办好教育,事关河源未来发展。河源将举全市之力,把教育办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河源融湾各项工作的最前列,为“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本报记者谢少娜

总策划:曾淑梅

总统筹:杨建平

采写统筹:赵锋

值班统筹:朱国良蒋莲秀

新闻推荐

河源市林区和谐稳定工作会议要求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报讯记者刘昕日前召开的全市林区和谐稳定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河源市林区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