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江东新区 抢抓机遇开启全域全面“融湾”征程

南方日报 2019-09-27 07:12

江东新区城市起步区。

江东新区“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布局图。

江东新区古竹镇榄溪村东江农夫葡萄园。陈考科摄

时已9月,骄阳依旧。在赣深高铁河源东站建设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穿梭不停,施工井然有序。这一幕也是肩负不凡使命的河源江东新区在新时代昂首阔步向前的真实写照。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家重大战略机遇面前,作为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平台,江东新区承担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中必须率先实现提效破局的重任。在9月2日召开的江东新区工作大会上,江东新区党委书记孔德胜强调,在目前已有的成绩上,要进一步强化“湾区意识”,把握“湾区机遇”,紧紧抓住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开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征程。

●南方日报记者范磊蒋才虎

通讯员廖志良

成立五年产城融合现雏形

今年,江东新区成功举办“5·20”系列经贸活动,共签约奠基动工投产项目48个,投资总额达1310亿元,超100亿元项目4个,融创集团、红星美凯龙、慈航公司等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龙头企业投资的项目纷纷落户,为新区5周岁“生日”送上了一份厚礼。

2014年5月20日,江东新区挂牌成立,下辖临江镇、古竹镇和城东街道办事处,规划面积4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5年多来,这片被赋予“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战略的土地迸发出勃勃生机,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加快集聚,一座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城已初现雏形。

根据“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四组团”是江东新区发展的总抓手和主战场。具体指:以城东街道为主阵地的城市起步区组团、以临江镇为主阵地的高铁新城组团、以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主阵地的产业起步区组团和以古竹镇为主阵地的特色产业组团。目前,“四组团”开发建设如火如荼,拟启动或正在实施项目97个,项目总投资额1344亿元,包括基础设施、产业类、商业类、民生类项目。

城市起步区组团建设方面,重点推动实施紫金桥头、大坑、田坑等片区综合开发项目、胜利桥北“三旧”改造项目和胜利桥南城市综合体、碧桂园北商住项目建设,加快东江东路南段等基础设施和城市消防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星级酒店、金融网点等设施建设。

高铁新城组团建设方面,重点做好高铁新城规划落地和临江工业园移交后的建设管理工作,加快推进赣深高铁河源东站站前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迎客大道南移等基础设施项目,高铁新城核心区综合体、传媒基地、基金小镇、“香港城”等产业项目和市民服务中心、高望片区自来水改造工程、高铁新城拆迁安置地等民生项目建设,推动高铁新城三个启动区综合开发,储备2—3平方公里土地。

产业起步区组团建设方面,重点推进产业园二期、污水处理厂、桂林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阿里巴巴广东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国联通·河源云数据中心、凯中精密、坚宝、慈航直升机等产业项目建设,储备2平方公里土地,规划建设不少于5平方公里的5G产业园和2—3平方公里的数据产业园、数据集聚区。

特色产业组团建设方面,按照“两区两城”的开发思路统筹推进,重点打造以码头为核心,覆盖40平方公里的深河合作产业区;打造以越王山景区为核心,覆盖10平方公里的文旅城;打造以通用机场为核心,覆盖15平方公里的航空产业城;打造以古竹圩镇为核心,覆盖15平方公里的都市经济区。加快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的东莞理工学院科技园项目,打造万亩荔枝长廊及生态景观产业带。

谋划长远全域全面“融湾”机遇多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如何书写新的时代命题,交上一份优异的协同发展答卷,考验着江东新区的智慧。

对于处于珠江东岸深莞惠经济圈辐射带动的第一层,距离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深圳、香港均在160公里以内的江东新区而言,在融入大湾区建设、利用珠三角和港澳优质资源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新区还拥有较充足的土地储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能有力助推大湾区长远发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江东新区在全市率先编制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个五年规划(2019—2023年),今年以来,在推动基础、产业、生态、民生等领域“融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构建;产业转移工业园纳入深圳河源产业共建范围,园区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多项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成并逐步投入使用,产业承载力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万里碧道省级试点(柏埔河段)和滨江生态景观长廊项目启动建设;深河人民医院项目加快推进等。

近期出台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有利于与深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的江东新区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要求新区进一步强化“湾区意识”,把握“湾区机遇”,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多层次、多维度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尤其是在深圳携手东莞、惠州、河源、汕尾共建“深莞惠+河源、汕尾”都市圈的有利条件下,围绕“湾区所向、湾区所需、河源所能、江东所为”,主动对接大湾区“五大平台”,推动新区成为大湾区辐射带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区域合作区和“深河特别合作区”的首要承载地,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战略腹地和重要支撑,成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外延区。

据了解,江东新区将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和深圳、河源两市支持,加快“深河特别合作区”落地。在新区产业园区谋划10平方公里的“深河特别合作区”起步区,在古竹镇以码头为核心的产业区谋划40平方公里的“深河特别合作区”核心区。同时,积极参与大湾区产业链分工协作,紧密对接“深莞惠+河源、汕尾”都市圈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创新科技等主导产业,坚持差异化特色发展,深化“大湾区总部+新区基地”等产业协同共建模式,全力吸引更多大湾区优质企业到新区设立区域总部、研发副中心和生产基地,在建产业链的过程中“补链”“稳链”“强链”。

为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江东新区将在“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试点成果基础上纵深推进改革,加大“2号章”使用力度,健全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和体制。此外,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项目前期服务、区域评估、容缺受理制度,重点破解“准入”“准营”和“退出”的机制障碍,增强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的健康成长。

数读

产业“融湾”后劲足

今年“5·20”系列经贸活动和粤港工商社团投资年会,新区共签约奠基动工投产项目48个,投资总额达1310亿元,超100亿元项目4个,其中来自大湾区的企业达85%以上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梳理纳入审批事项189项,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其中营业执照核发1个工作日办结,累计注册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0.23%

预留发展空间

启动土地房屋征收百日攻坚大会战,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有力推进,征收土地773.22亩,征收房屋725栋13.17万平方米。加强“真空”地带的土地监管和查处,推进新区闲置和备用土地收储工作,预留发展空间

一线走访

河源东站建设稳步推进

预计2021年9月通车,可满足中期150万人口城市需求

9月16日,笔者在赣深高铁河源东站建设工地看到:各项施工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人们时不时穿梭于集装厢改装成的宿舍与施工现场,三架重型龙门吊等距离横跨在工地铁轨上,泥土车进进出出,3台打桩机不停地作业,发出的吱呀声仿佛一首欢快的小曲催人奋进,小型构件预制厂、钢筋加工厂分列在路轨西侧,以便随时出货供应工地所需。

赣深铁路项目北起江西省赣州市赣州西站,向南途经广东省河源、惠州、东莞、深圳市,终点接入深圳北站。河源境内有和平东站、龙川西站、东源站、河源东站4座车站。

河源东站位于江东新区临江镇迎客大桥以东约2公里处,与迎客大道相交,北邻河紫路(省道242),东临柏埔河与罗石山,西临东江。该站是辐射河源市中心城区(源城区、江东新区、高新区、东源县城)的铁路枢纽。

河源东站站房面积2万平方米,不含架空层面积约1.5万平方米,远期预留8万平方米站房面积,最终建成约10万平方米站房规模。该站站场规模为2台6线。依托赣深高铁,河源东站远期将引入广河客专列车及惠河城际列车。河源东站预留广河客专规模为2台6线,预留惠河城际规模为2台4线,最终形成整体6台16线规模。

河源东站按舒适型站房标准计算,可满足高峰期每小时聚集人数4000人至6600人,满足中期150万人口城市的需求。

笔者从江东新区高铁新城组团指挥部获得最新信息:该部已委托编制单位初步开展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包括高铁新城站前广场、地下停车场、公交车站、长途客运站、迎客大道南移、道路连接线等)及周边片区交通组织实施性规划编制工作,已与河源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公路局进行充分沟通,计划近期确定站前广场规划方案。

高铁新城组团指挥部还与河源市公路局就205国道下穿河源东站前广场有关事宜进行了对接,初步确定下穿通道与站前广场同步实施的工作方案;基本确定需要与河源东站同步建设的周边有关城市道路的具体内容和开发建设时序;河源东站站北路、迎客大道、省道242下穿赣深高铁的工程建设事项,已进入施工图纸会审、概预算评审阶段。

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中的站前广场及205国道下穿通道,争取在国庆前开工建设,另外,河源东站站北路、新建迎客大道及跨S242省道特大桥承台降低工程也将在国庆前动工建设。

河源东站计划于2021年9月30日通车运营。届时,河源与珠三角之间的来往将变得极其轻松、舒适、便捷。随着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汇集,河源将呈现日益发达繁荣的景象。

见证观察

重大项目云集古竹

强劲助推新区发展

笔者近日深入江东新区古竹镇榄溪村,只见美丽的东江两岸风景如画,一马平川,温室大棚沿江岸一路延伸,相当壮观。棚内种着河源市农业龙头企业——河源市东江农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进的“阳光玫瑰”“巨玫瑰”“夏黑”“醉金香”等20多种世界名优葡萄。

这只是近年来古竹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成果之一。除了榄溪村,雅色村也已建起首期占地面积达100亩的葡萄园基地,该基地全部建成后,总面积将达300亩。与此同时,上洞村从2015年开始种植中药材牛大力,现有种植面积210多亩,今年12月,80亩进入收获期,预计亩产产值约12万元左右。到2020年全部进入收获期后,预计总产值将达2500万元左右。

加快推进雅色300亩葡萄种植,加快连片打造上洞、下洞等村2000亩现代农业基地……2019年,古竹镇继续不遗余力地推动现代农业基地的建设,同时向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升级,开辟古竹、江东新区产业发展新局面。

依托优质的资源禀赋,古竹镇还吸引了多家知名企业进驻。其中,融创集团拟投资200亿元,建设国际文旅城项目,深入挖掘古竹独有的生态、文化资源,着眼于大湾区,融合旧镇活化、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着力打造5A级“文旅+体验式游乐”景区。

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丰诚集团旗下企业——东莞市丰泰建设房地产有限公司计划在古竹镇竹溪湾投资20亿元,建造潮沙洲田园主题公园及其配套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约200个就业岗位;全面建成运营后,预计可贡献税收约4亿元。

融创国际文旅城项目和潮沙洲田园主题公园等,将成为古竹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古竹计划年度投入1亿元,同步推进融创国际文旅城项目大众岭周边文化广场城市起步区和越王山周边影视城景区起步区建设,按节点完成协议签订、征地拆迁和进场施工;投入1亿元,推进慈航航空航天产业链项目的机场选址、报批、飞机制造厂规划及动工建设;做好东江航道古竹港区码头选址、规划、设计等工作,加快恢复东江通航。

蓝图已然绘就,随着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同步推进,作为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古竹镇的腾飞指日可待,并将为蓬勃发展的新区注入更加强劲的推动力。

新闻推荐

河源市政协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 响彻爱国奋进主旋律同心共筑中国梦

○本报讯记者郝晓楠24日晚,市区桃花水母大剧院内歌声飞扬,由政协河源市委员会主办,市文联协办,市舞蹈家协会承办的“同心共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