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母亲梁水娣3个儿子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

河源日报 2019-09-25 07:39

【人物档案】

“肖母梁水娣,家贫如水洗;奋起闹革命,不愿做奴隶;一门出三烈,前仆又后继;生为巾帼雄,死后众思齐。”这首诗赞誉的正是和平县革命母亲——梁水娣。

梁水娣,(1899—1984年),和平县安垇蒲畬村(现彭寨镇群联村)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她举家参加革命,3个儿子全部英勇牺牲。1951年,梁水娣以广东革命老根据地人民代表身份与彭湃烈士的母亲一同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在和平县城建设一路,有一栋门牌号为003的老房子。当地居民说,这个门牌号已保留了50多年,因为这里是一位革命母亲的“故居”,她叫梁水娣。

遭遇丧子之痛,面对敌人的烧杀、搜捕,她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继续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地配合游击队开展革命活动,直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她淡泊功名,生活简朴,永远保持一位革命者和共产党人的本色,是九连山区享有崇高威望的革命母亲。

文/图:本报记者刘烨华

母子四人齐上阵,参加革命共患难

梁水娣17岁时嫁给和平县蒲畲村的肖龙光为妻,婚后生有4子,其中一个儿子因病夭折。丈夫也在早年因病去世。

1945年10月,东纵三支队冲破国民党的重重阻力,胜利抵达和平青州,把武装斗争的红旗插上了九连山。不到数月,革命烈火就燃遍了粤赣湘边大地。

当时的蒲畲村是南北交通要塞,山高林密,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加上当地群众基础好,这里就成了游击队活动的根据地。

大林(林镜秋)部队一到蒲畲村,梁水娣的大儿子肖琴书、三儿子肖波中就参加了游击队。老大做了“飞鹰队”队长,老三做了武工队队长。梁水娣的二儿子肖炳章原本打算留下来理家,后来他干脆跟母亲梁水娣把家“搬”到了游击队,一起投身革命。

在革命低潮时期,梁水娣不止一次地面临死亡的威胁。一天早晨,村庄被国民党士兵包围了,梁水娣向堂伯娘要了一把锄头,手里还拎着一个瓦罐,尾随那伙国民党士兵出门。敌兵只顾搜刮财物,却不认得眼前这位革命母亲。之后,因搜不到梁水娣,敌人恼羞成怒,一把火将她家的房子烧了。

两个儿子掩护战友

壮烈牺牲

老三肖波中18岁时在蒲輋参加李群领导的武工队。不久,他凭着优异表现和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当上了队长,带着40多人在优胜、安坳等地活动,打土豪,反三征、筹粮收税,威震一方。

1948年春节前,肖波中率队到下车河岭,将前来偷袭的长塘、下车的国民党联防队几百人打得狼狈逃窜。同年6月,和东纵主力开赴河源之时,肖波中在李群率领下,与少数武工队员坚守和东,负责牵制和北(优胜)一带的敌人,保护和安置留在老家治疗和养伤的同志。

1948年6月21日,国民党和平县县长黄梦周得到情报,纠集联防队和国民党广东省保安司令部第五团(保五团)500多人,星夜包围了蒲畲村。当时武工队只有5人,寡不敌众,于是立即组织突围。肖波中负责掩护,边打边退,最后与哥哥肖丙章、伤员叶香被困于溪边的一个岩洞里。

黄梦周下令调集100多名兵力用床板、沙包在下游筑坝拦河,将溪水灌进了岩洞,肖波中三人壮烈牺牲。

大儿子屡立战功,

32岁牺牲

作为长子的肖琴书,28岁就参加游击队并入了党,是当时游击队里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他带领的“飞鹰队”是一个拥有4个班、40多人枪的敢死队。在反扫荡战斗中,肖琴书带着战友浴血奋战,战绩辉煌。

1947年5月,在攻打彭寨乡公所的战斗中,肖琴书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俘敌20多人。同年11月初,他的飞鹰队与小弟肖波中带领的武工队并肩作战,一举夺下油竹坝乡公所。1948年3月下旬,肖琴书再次与弟弟们并肩作战,一起带着200多人攻打安坳联防队,迫使驻守安坳街的县警黄明中队星夜逃离驻地。

1948年6月,和东游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第六团,团长叫林镜秋,肖琴书被提升为连长。两个月后,肖琴书所部途经东水莫塘村与敌保五团和伪警遭遇,激战中,他被队伍里的内奸偷袭,背部中弹,不幸牺牲,时年32岁。

“我们都是您的儿,

您就是我们的妈妈”

生火煮饭、烧茶送水、浆洗缝补、运送弹药、救治伤员……梁水娣俨然成了一名编外游击队员,有她在,游击队员们就像在家里一样。

1948年6月初,梁水娣随部队转移到了河(源)西(部)。月底的一天,听到老二、老三壮烈牺牲的噩耗后,她哭得死去活来。这时,老大肖琴书一边帮妈妈抹去眼泪,一边说:“妈呀,不要太难过,还有我哩!我会为他们报仇的,我就要率队回去了,你就留在河西吧!”

不曾想,两个月后,大儿子又遇害了。当时,肖琴书的战友们相约保密,领导也嘱咐暂不透露消息,还安排人每隔十天半月,就以肖琴书名义给梁水娣写信。

但日子久了,梁水娣就产生了怀疑,从同志们的眼神和口气中感到大儿子可能出事了。后来,首长终于对她说出了实情。这一天,全连人为失去一位优秀的指挥员失声痛哭。战士们围坐在老妈妈的身边,劝慰她说:“别难过,我们都是您的儿子,您就是我们的妈妈!”

梁水娣擦去眼泪,继续留在部队工作,直到全国解放,从未间断。

国庆观礼,

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梁水娣在革命战争年代经历了九死一生,3个儿子均英勇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县政府把梁水娣这位功劳卓著的革命母亲安置到县城,人们尊称她“肖母”。

梁水娣生活十分简朴,吃的是粗茶淡饭,衣服穿到破烂仍舍不得丢。梁水娣乐于助人,亲戚朋友遇到困难,她总会全力支持帮助。在安垇黄沙水口村,她的小叔子及堂侄,因新中国成立前与她家有联系而被国民党烧掉房屋。新中国成立后,叔侄俩靠借别人屋居住。梁水娣把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替叔侄建起了一幢砖瓦新房。而在她的家乡,她连一间房屋都没有,至今还是一块荒地。

1951年,梁水娣以广东革命老根据地人民代表的身份与澎湃烈士的母亲一同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53年,梁水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鉴于梁水娣一家为革命作出的牺牲和贡献,1964年,省民政厅拨款,资助梁水娣在和平县城建起了一幢二层的普通砖瓦房。进城后,她还当过土改工作队队员。直到1984年去世,梁水娣一直都居住在那里。

梁水娣去世后,和平县委、县政府为她举行了隆重葬礼,将其骨灰安葬在和平县革命烈士陵园。

回声

革命母亲

永远值得学习

梁水娣的侄孙,和平县文联副主席梁志建对姑婆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在他心中,姑婆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家人。小时候他经常在姑婆的院子里玩耍,省吃俭用的姑婆总是把家中最好吃的东西拿给他吃。亲戚家中若有了困难,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

和平县图书馆工作人员谢迈越说,革命母亲梁水娣一家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她甘于奉献、敢于牺牲、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和革命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精神食粮。

新闻推荐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县领导集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本报讯特约记者朱景优通讯员凌腾杰9月19日,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班的县领导前往古寨镇河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