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规划引领打造岭南生态山水滨江新城
1994年10月28日上午,古老而年轻的东源县,在辖区仙塘镇木京举行县行政中心奠基仪式。1998年1月8日,东源县举行党政机关办公大楼落成庆典仪式,由此结束了有县无城的历史。此后,东源接棒的历届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推进新城建设。
近年来,东源以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县城被纳入中心城区统筹规划为新起点,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人民幸福心城”和“干净整洁有序、稳定平安和谐”城市建设目标和要求,以打造优质都市经济区和人民幸福心城为目标,深入开展“城市建设提速年”活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山水田园智慧城市,让百姓共享城市建设成果。
【成效篇】
现代山水田园智慧城市初具规模
5月30日,东江公园、东源县城广场大道西市政道路工程、泰和中央公园商住小区、东城豪庭和东江游艇智造小镇(一期)5个城市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或签约。还有河源市地标性建筑——东源县总部经济区暨河源市华丰世纪国际贸易中心项目和首个本科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项目分别于3月26日、5月20日在东源县城核心区与滨江新城开工建设。这些城市建设类大项目的落户或落地建设,为东源推进城市提质扩容,打造优质都市经济区和人民幸福心城注入了强劲动力。
东源县的前身是河源县,1988年河源县撤县设市分区,将原河源县划分为河源市郊区和源城区。郊区是河源县的主体,辖仙塘等24个乡镇(现为21个乡镇),47万人口和4070平方公里土地,区党政和直属机关仍在老县城原址办公。1993年11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建制,设立东源县,辖区不变,县城定在仙塘镇。
从1988年起,原郊区和新设的东源县,一直没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管辖区域没有自己的发展基地,没有行政和文化活动相应的场所与设施。这种有县(区)无城的现实,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东源县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此,建新城和实现小康,成了历史赋予东源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两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此后,东源接棒的历届县委、县政府以政治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持之以恒推进新城建设。
近年来,东源抢抓机遇,对标市中心城区优质核心片区建设标准,深入开展“城市建设提速年”活动,以创建县级文明城市为抓手,落实县城纳入市中心城区统筹规划要求,全力推进城市提质扩容与园区扩能增效融合发展,县城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基本形成完善的县城建设规划体系,城市交通路网建设形成“九纵八横”现代交通大网络格局,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人口承载功能逐步增强,一座充分体现东源生态优势和滨江景观特色,独具岭南特色的现代山水田园智慧城市已初具规模。
经过持续努力,随着城市教育、医院、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特别是县文化科技中心、县工人文化宫等一批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陆续建成使用,市中心城区优质核心片区加快成型,成为广大市民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之城和幸福心城。目前,县城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商住小区41个,在建的43个,近3年来销售商品房21990套,建成区面积达16.2平方公里,人口11.2万,县城板块二、三产业产值约占全县二、三产业总量的50%。按预测,到202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可达26平方公里(现县城8个在谈项目规划用地35.8平方公里),人口可达到20万,县城板块二、三产业产值占全县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可达到80%。
【规划篇】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城市发展规划是纲,规划引领才能“纲举目张”。东源全面对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1+6”空间规划体系、“三江六岸”生态景观城市功能廊道规划,修编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配套修编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加快融合对接市中心城区其他片区功能;坚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和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县城建设,向县城注入高端化现代商务、高层次公共服务、高品质休闲娱乐等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山水田园智慧城市。目前,东源完成了县城近期规划、中心城区及生活服务区控制性规划和生态城市概念性总体规划;完成了与市区对接的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全面提升县城“九纵八横”的城市道路骨架网,基本形成完善的县城建设规划体系;科学编制出了“四个功能区”分类发展规划,明确了每个功能区的发展思路、目标与措施,推动了“四大功能区”协同发展。
根据东源编制的《“现代河源·中心城区”东源片区生态城市概念规划》,东源县主城区位于仙塘镇,为主要的城市功能区,义合、新港两镇的部分区域作为东西两翼,联动主城区发展。依据概念规划,中心城区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整体呈现出“一轴(东江生态活力轴:东源城市拥江发展,将东江一江两岸功能向城市道路与城市景观进行延伸,打造集生态旅游、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现代化滨江岸线,凸显"滨江水城和山水城林"的生态城市魅力)、六廊(六条生态廊道:以徐洞河、衙门河、禾溪水、曾洞水、古竹坪水、黄竹塘水为本底,建设六条通山达江的城市生态廊道,贯穿城市各功能组团,展现"绿韵东源"的山水田园城市格局)、五组团(重点打造城市综合服务组团、先进制造产业组团、健康教育产业组团、东江特色文化旅游休闲组团、都市特色风情旅游休闲组团五个城市发展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东源以规划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城市概念规划,不但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建设的功能档次与都市品位,而且这极具前瞻性与超前性的概念规划吸引了众多实力派企业前来东源投资兴业,与东源在城市建设各个领域开展战略性合作,为东源加快城市提质扩容注入了源头活水。
【措施篇】
“三措并举”推进城市提质升级
东源将按照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关于融湾的部署要求,紧抓重大历史机遇,以发展都市经济为主战场,按照中心城区总体布局,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到以产促城、以城促产,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和优化融湾的城市现代化功能,努力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做大做强城市核心商圈,高标准推进东源县总部经济区暨河源市华丰世纪国际贸易中心项目建设,打造高端地标性综合商务体;完善市场、文教、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县城成熟区集聚效应。加快滨江新城开发建设,紧抓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项目落地建设机遇,促推京师远望等项目落地,推动美的城等优质小区建设,完成美的城配套小学(公办)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县人民医院新院,打造高端文教康养功能片区。完善园区和仙塘街镇片区城市功能配套,推进汇景九里湾小区建设,实施亚洲创建“三旧”改造,促进园区、仙塘街镇片区与县城成熟区互动融合发展。
提升城市公共服务配套。优化市政路网,完成新一路、广场大道西路等道路贯通工程,推进仙塘大道、东江大道等道路延伸线和省道230线义合至源城胜利段公路改造建设,提升县城“九纵八横”道路骨架网。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完成县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和青少年宫建设并投入使用,实施中心城区管网改造,完成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一期二区)扩建工程建设。实施木京河提升工程和城区水系连通工程,推进东江公园、郊野公园、东江堤岸工程和沿江沿路绿道建设,提升城市景观风貌。推动国道205线东移工程和新河大道东段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江东片区及产业转移园二期配套商务土地储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制定实施数字东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推进政务云基础平台建设和智慧城管等行业应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机制,规范城市道路命名、门楼牌号设置,启动棚户区改造试点,完善县城社区运行机制。强化城市经营,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规划、供地等方式,加快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加强城市交通、建筑工地和集贸市场管理,严厉打击“三违四抢”行为,巩固“创文”“创卫”成果,全面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
■组稿:本报记者李成东特约记者李远来黄廷首
新闻推荐
东源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 精准施策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
■顺天镇金史村正在全力推进省级特色精品村创建工作杨坚摄○本报讯记者李成东特约记者李远来黄廷首通讯员陈法美日前,东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