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江东新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全域开展“党建+为村”搭起便民服务“连心桥”

南方日报 2019-09-09 06:14

雅色村部分党员到河源市档案馆开展党课活动。河源江东新区乡村振兴办供图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①

短短三年时间,河源江东新区古竹镇雅色村的面貌有了巨大改变——路宽了、灯亮了、桥通了……这个省定贫困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健,也愈发堪当其名——村里环境雅致,充满艺术色彩。

不久前,雅色村党总支部入围河源市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公示名单,这是对该村“抓党建强治理促脱贫示范村”创建工作所取得成效的肯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决战时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江东新区切实加强组织保障,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引领作用,通过构建区镇村三级书记主抓格局,激发助推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同时,在全域开启“党建+为村”新模式,搭起便民服务“连心桥”。

党建引领省定贫困村

建立脱贫奔康长效机制

雅色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现有488户201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86人。截至2018年底,全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1.6万元,贫困户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以前的不足4000元增加至1.2万元,建档立卡的25户贫困户已经有24户实现预脱贫。

据了解,自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雅色村坚持党建“引路”,于2017年启动“抓党建强治理促脱贫示范村”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制定相关方案和工作清单,开展“党建+基层治理”“党建+项目建设”,推行村民议事会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力量,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积极探索符合雅色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的雅色村,一改过去贫困落后的旧面貌。在完成8公里村道路灯工程、3公里主村道扩修、2座危桥新建、门楼新建等48个村级项目的基础上,该村还将依托200亩葡萄园基地,为建立脱贫奔康长效机制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

“后进村”面貌焕然一新

2018年6月,临江镇年丰村由于存在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党务村务运行不够规范、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矛盾纠纷较多等突出问题,被列为软弱涣散村。一年多来,该“后进村”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村容村貌和干部作风焕然一新。江东新区党委书记孔德胜表示,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致富奔康。

目前,年丰村人均纯收入从6370元提高到1204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3万元提高到6万元。主要成效有四点:一是解决党员比例偏低问题,增加新鲜血液,今年年丰村党组织吸收3名入党积极分子、吸收1名预备党员,2名预备党员如期转正。二是加强干部培训力度,提升干部水平,组织镇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村民理事会成员30人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区进行实地教育培训,学习当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先进工作经验。三是有序推进民生工程和党建项目建设,落实惠民项目,党群活动中心、上店村民小组文化广场、主村道扩建改建升级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四是扎实推进腾讯“为村”平台,深挖各项资源,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外出乡贤的积极性,凝聚合力,全力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助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腾讯"为村"平台的建设,是江东新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推进智慧党建、以互联网赋能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孔德胜说,要充分运营维护好这一平台,强化宣传发动、信息更新和考核督导,切实搭建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将“为村”打造成为江东新区的样板。

为奋力实现乡村振兴、打赢扶贫攻坚战所做的重大举措,腾讯“为村”项目已在全区34个村(居)全面开展,通过加快“党建+移动互联网+乡村”建设步伐,打造乡村互联网社交与服务新平台,打通农村基层连接信息化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撰文:范磊

统筹:蒋才虎廖志良

新闻推荐

河源市市场监管“防风险、保安全、迎大庆”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要求 严防各环节各领域安全事故发生

○本报讯记者张平通讯员张奕聪3日召开的全市市场监管“防风险、保安全、迎大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要坚决守住不发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