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源游玩 一不小心或偶遇“恐龙蛋”

河源日报 2019-08-26 06:59

■河源恐龙蛋化石馆藏丰富,目前发掘并馆藏的有1.8万多枚。河源是“中华恐龙之乡”,有着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在河源游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和“恐龙蛋”来次亲密接触。

7月23日上午,市区宝源学校三年级学生张仰喆和母亲李小芳在东江大桥东岸拍照游玩时,无意间竟在护坡上发现了状似恐龙蛋化石的圆形“石头”。后经市博物馆专业人员判定,张仰喆发现的圆形“石头”确实是恐龙蛋化石,且属于晚白垩纪,现场共发掘出一窝11枚恐龙蛋化石。

无独有偶,1996年在河源被发现的第一窝恐龙蛋化石,也是由邹阳等4名小朋友无意间发现的。此后,在河源市便接连不断地有恐龙蛋化石被发现。

河源馆藏“恐龙蛋”

七成由市民发现

据了解,目前,河源发掘并馆藏的1.8万多枚恐龙蛋化石,七成是由市民发现并指引专业人员发掘的。也就是说,在河源游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偶遇恐龙蛋化石。

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说,河源是一个恐龙蛋化石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是全球恐龙蛋化石主要出土地,馆藏数量居世界之最,2004年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集恐龙蛋、恐龙骨骼以及恐龙脚印“三位一体”的地方。如果说河源最亮丽的一张名片是万绿湖,那么河源最珍贵的宝贝当属恐龙化石资源。

作为河源恐龙文化宣传展示的主要窗口,市博物馆一直利用自身资源去吸引中小学生研究学习恐龙文化。包括举办“恐龙时代的空中霸主——翼龙”“中国的恐龙蛋”等主题科普讲座;开展“小小考古家”“我与恐龙有个约会”等科普教育项目;利用达尔文实验室举办化石修复课程;通过探索工坊举办“五谷杂粮恐龙画”主题科普手工课堂等,在动手、动眼过程中学习更多的恐龙文化知识。

小朋友能发现、辨别恐龙蛋化石,是河源市不断加大恐龙知识科普教育力度的结果。

对于小朋友能发现恐龙蛋化石,央视、人民网、《北京青年报》等媒体争相报道,但河源市接受采访的几名市民对此纷纷表示“淡定,这不过是日常操作”“我现在走的路上,脚下也随时可能发现恐龙蛋化石”。就连发现恐龙蛋化石的张仰喆母亲都表示,即使不是她儿子发现,也一定会被其他有心的市民发现。

多了解一些恐龙文化知识,在河源游玩,或许真的会和“恐龙蛋”有个约会。

河源恐龙博物馆

将更有看头

为了进一步擦亮“中华恐龙之乡”这张名片,市博物馆正在积极推动河源恐龙博物馆升级改造。

为了增加展品多样性,市博物馆目前正在收集其他地区相关的恐龙化石资源。加大科研力度,希望尽快把科研成果和展示教育结合起来,使游客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新鲜感。同时,建设运营了“史前部落”儿童恐龙主题乐园,利用数字技术,虚实结合、寓教于乐地打造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恐龙主题科普教育场所。

为了提升游客的参观效率,市博物馆在APP智能导览的基础上研发微信智能导览系统,争取在今年底使用。“以后游客来到博物馆就可以直接使用微信导览,大大提升参观效率。”杜衍礼说。

此外,今年下半年,市博物馆还将以“黄氏河源龙”为主角,以下蛋、求偶为主题,制作两部时长各3分钟的科普微电影,继续加强宣传河源恐龙文化知识,提高河源“中华恐龙之乡”美誉度。

据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来,每年进入市博物馆、河源恐龙博物馆参观的游客超过35万人次。了解河源恐龙文化,成为越来越多本土居民和外地游客在市区游玩的“常规操作”。

管泽文/图

新闻推荐

河源市区沿江东路与中山大道交会的三叉路口 施工挖断电缆 信号灯“罢工”

■交通信号灯停摆后,上下班高峰时段都有交警在该路口指挥交通。本报记者肖斌摄○本报讯记者肖斌近日,有市民致电本报报料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