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段海花: 力求精确破解天气“谜题”
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天气预报。
在市气象局预报室,预报员段海花紧盯着屏幕,密切关注气象的变化,跟踪分析最新观测数据。她说:“天气变化过程是动态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分析、再分析,以便形成更加精准的天气预报。”
排除万难
发布更精确天气预报
今年6月9日至14日,河源市遭到了特大暴雨袭击,接连经受了“6·10”“6·12”两次严重的洪涝和地质灾害,市气象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提前预判、提前预警、主动服务。
其间,段海花没日没夜地坚守在预报室,和同事一起密切关注云层移动和降水分布,不断分析总结技术指标,并与历史相似个例作对比,最终给出了准确的降水预报,预报结果与降水实况吻合,为全市抗洪抢险救灾复产提供了高效科学的决策依据。
24小时不眠不休,随时随地关注气象变化、跟踪分析最新观测数据,对段海花来说是家常便饭,却苦了自己的一双儿女。段海花告诉记者,她的丈夫也在市气象局工作,在此次“6·10”“6·12”抗洪救灾期间,他们根本顾不上家里。
多年从事气象一线工作,段海花十分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只有精准的天气预报,才能为政府抗洪抢险救灾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她只好把对儿女的歉意深埋心底,兢兢业业做好每一次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在段海花看来,优秀的预报员不能满足于值好班,还要花时间在科研上。
这些年,段海花注重业务科研工作,积极带领业务人员解决业务技术难题,结合河源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具有独特见解的预报思路,特别是在河源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主持和参加省、市局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刻苦钻研
提升“观云识天”本领
自段海花从事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工作以来,她一直坚守在业务值班的第一线。今年是段海花从事气象预报工作的第17个年头,17年来,段海花凭着过硬的基本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业务难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也在逐年提升。
“在现代天气预报中,数值预报水平不断提升,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数值天气预报并不能完全模拟复杂的大气变化,做出的预报必然会有偏差。”段海花说,预报员要结合当地情况,根据所学的知识以及经验作出订正总结。这就需要预报员把预报理论与一个个天气个例联系在一起,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都说“天威难测”,预报员是如何做到准确预测的呢?过硬的预报技术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关键。采访中记者看到,段海花办公室桌面上摆满了厚厚的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献。段海花说,自己家里也有很多专业书籍,想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就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见缝插针地学习是她的不二法宝,在家里照顾孩子没有时间学习,她就等孩子睡着了再看书,有时还带着孩子一起看书,培养他们对大气科学的兴趣。
段海花还常常翻阅前沿、高层次的期刊文献及气象案例来充实自己。“每次遇到特别的天气现象,我就去翻各个时期的文献资料,把它研究透彻,这样下次再遇到就不怕了。”
由于业务精湛,贡献突出,段海花多次获评河源市气象工作“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值班预报员”,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值班预报员”,今年她还被授予河源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如痴如醉
沉迷解天气“谜题”
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多成绩,和段海花对气象学的兴趣密不可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特别兴奋,一旦预报准确,就会兴奋得睡不着觉,恨不得告诉全世界,自己的这次预报准确。
随着对大气这门学科的深入研究,段海花不再只追求一次预报的精准,而是潜心钻研。她告诉记者,大气科学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捉摸,它的千变万化,自己非常喜欢这种在未知领域的探索,每天都有新的挑战。
段海花说,对天气研究得越深,就会发现有待探索的领域越多,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也越多。就是这种未知,激发了她的探索欲望,让她沉迷其中忘我工作。(本报记者高芳芳实习生张若楠)
新闻推荐
专家带你看首个国家公园的风采 三江源地区被公认为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及生态安全屏障
雪山之巅,这里每年有600亿立方米清洁水顺着高原的“脉搏”,缓缓东流润万物于无声;万山之宗,蓝天白云下藏羚羊依着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