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办事”“指尖办事”要正视村民“不会上网”的实际诉求

河源日报 2019-08-21 07:05

□黄世军

笔者近日回老家,与村里的一位村干部闲聊时,其谈到一件事:现在,越来越多的基层事务办理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等进行“指尖”办理,但农村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不会上网,不懂得如何操作,一定程度上也给本就承担着繁杂事务的基层工作带来新的“负担”。

这位村干部以今年城乡居民缴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为例,称今年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划转税务机关征收,要求河源市参保人员统一通过微信平台缴费,原有银行缴费渠道已经取消。笔者登录缴费平台发现,从“关注相关平台,用户绑定,选择业务,缴费”等步骤中,要进行短信验证、拍照上传、人脸识别、选择支付方式等多项操作,这对于农村部分不熟悉手机上网操作、习惯了通过传统方式参保缴费的人员而言,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此,一些参保人员只能通过叫他人或村干部上网帮忙代缴等方式去完成。

技术进步为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如今一些年轻人出门,现金、银行卡都不带,一部手机足矣。而在政务服务方面,近年来,随着“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众多政务民生事务实现了“掌上办”“指尖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这值得充分肯定。

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也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因为年龄、文化程度、财产状况等原因,不仅无缘享受技术成果,在一些方面还要承受更大不便。这不由让笔者想起去年春运期间一段视频:一位老人多次到火车站排队买回家的票,多次无功而返。车站工作人员告诉他“要上网去买”,但老人不会,急得直抹眼泪,甚至下跪求助。

由此来看,村干部无意中的“吐槽”,背后的诉求也确实不得不正视。笔者认为,在政务民生事务全面“触网”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掌上办”“指尖办”,也要根据实际出发,切实兼顾好信息时代下“弱势群体”的合理诉求,为他们提供应有的办事渠道,而不是以一份通知和一份操作指南让他们统统去“上网”。

新闻推荐

手语故事亲近“无声人”,传递关爱与温暖 用梦想点亮无声的世界

“能够有机会与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交流学习手语知识,听老师讲励志故事,特别开心。”在昨日举行的第二届手语阅读故事分享会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