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龟峰塔
这里是河源市源城区滨江大道。今天是近十日来我们第三次来到这里,而且是专为登龟峰塔冒雨而来的。老远就见龟峰塔高耸,龟峰古寺在林木掩映中庄严肃穆。
“千江不老菩提果,万古长存般若门”,一座青砖青瓦的传统式的古刹,香烟缭绕,钟声悠扬。我和老伴怀着虔诚的心由正门入内,只见高大的菩萨端坐神坛金碧辉煌,鲜艳的帏幕垂挂两侧耀眼夺目,无不显示着这名刹古寺的独特风貌。由其左侧门出,一株52年树龄的银桦遮天蔽日,默默地为古寺增姿添色。由其右侧门出,扶着沿途的护栏,攀上近百个台阶,好不容易才到了龟峰塔塔脚。
传说,神仙因同情终年为水患所害的河源人,萌发了恻隐之心,在新丰江与东江汇合的地方放了一只大水龟,让它变成一个山包,然后建一座塔以镇水妖。故此山称为龟峰山,塔名曰龟峰塔。塔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是广东省可考的南宋早期楼阁式砖塔。它历来为“河源八景”之首,早在旅游尚未形成产业的1962年就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至躲过了那非常时期的劫难。塔平面为六角形,第一层外边长为4.8米,内边长为1.6米,墙体厚为3.3米,塔高42.6米。塔正门向东,外观为七层,内为十四层,一明一暗,有如竹子,节节上升。
我们仰望着这庄严雄伟、瑰丽秀拔而且已历经880多年风雨的古塔,只见它屹然不动,巍然耸立,昂然向上,不禁心生敬意。
然后,由底座一张只能容一人通过的小门进入登塔的唯一通道。这通道全由古砖砌成,每个台阶垒砌四块砖高两块砖宽,我们小心翼翼地攀上十四个台阶后进入了宝塔的第二层。再上,每层分两小层,要么八级台阶,要么七级台阶。通道很陡,和塔基平面至少成80度的夹角。我俩都是七十多岁的古稀老人,当时又无子女陪同,攀爬得相当吃力,况且还时刻提心吊胆,甚至胆战心惊,双手紧紧地抠住通道两侧或我们头顶的砖缝,脚慢慢地向上挪动,慎之又慎,生怕有丝毫闪失。“不到长城非好汉,不上塔顶非英雄”,我为自己鼓劲,也给老伴加油。每上一大层,我们就走到塔身的外围向下方和远处眺望一番。外围,均有近一米高的护栏保证游客的安全。苍天不负有心人,无限风光在险峰。也不知爬了多久,我们终于到达塔顶,当时的欣喜之情确实无法言表,只有亲历者才能体验到。啊!你瞧,下方高大宽敞的市博物馆和市恐龙博物馆竟像微缩景观尽收眼底,正前方的东江像一条飘带不舍昼夜滚滚西去,远处的高层建筑虽在雨中仍依稀可辨。一抬头,塔顶檐和每层塔檐一样饰有龙头和风铃,只是上到顶层的游客只有我俩。在微风中,风铃不断地摇晃着,四周除雨声再无其它声响,静谧中,我似乎听到它们不时发出“叮当,叮当”的悦耳声。我不禁吟诵起明代区怀嘉《龟峰塔初成喜赋》中的一段诗句:
复道青霄下,
虚窗北斗边。
迎风檐铎响,
映日网珠妍。
原来,早在此塔落成之际,区老夫子就已经耳闻风铃(“檐铎”)富有韵味的和鸣声。
不过,我顿时幡然领悟:龟峰古塔正在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欢迎我和我的老伴——这对来自汨罗江畔的游子!
小心翼翼地下得塔来,再伫立塔脚向上瞻仰,塔尖入云,烟雨蒙蒙,我忆起刚才见着明代谢天与题《龟峰宝塔》的一首七绝来:
屹屹孤峰万古名,
浮图高耸入秋晴。
望中好似昂天笔,
倒写云笺雁字横。
“昂天笔”,多么贴切而神奇的比喻!
雨还在一个劲地欢愉地下着,下着……我真喜欢这样的天气,只见云雾,唯有雨丝,世间的一切都好像不存在似的,一点一点的雨轻柔地飘落在我的脸上。我更喜欢这雨中的龟峰塔和它脚底下的龟峰古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感慨万千,继续吟诵着区老夫子的诗句下山了:
渐觉诸缘息,
翻惊万象旋。
登临多逸兴,
于此倍悠悠。
新闻推荐
源城开展“法治我践行,巾帼建新功”普法大讲堂活动 推动广大妇女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本报讯特约记者黄赟近日,为加强对妇女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和人文关怀,推动广大妇女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源城区妇联在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