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高企将从“数量倍增”迈入“树标提质”新阶段 全市高企存量明年将达200家

河源日报 2019-08-09 07:10

■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94年,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组建了省级广东省智能电力测控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展市高新技术企业年度综合实力十强评选,树立高企创新发展标杆;对营业收入首次晋级5000万元、2亿元、10亿元级别的高企,按对地方财政贡献增长部分的一定比例给予晋级奖励;大力支持高企与科研机构等中间试验转化……记者近日从市科技局获悉,由该部门牵头制定的《河源市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正式印发实施,诸多新增的激励措施令人振奋,列出了全市高企“树标提质”行动工作的详细计划表。

五大措施推动全市高企树标提质,向细分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高企倾斜

在近期召开的全省高企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省科技厅传达了省委、省政府关于高企工作的最新指示要求,提出把树标提质作为高企管理工作的根本导向,切实改变过去单一追求数量的观念,把高企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河源市高企从2015年的31家发展到2018年的141家,增加4.5倍,成效明显。但同时也存在规模总体偏小、发展质量不平衡等较突出问题,如高企主要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城区产业园区、主营收入5000万元以下高企占全市高企总数近六成,高企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企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河源市出台《工作方案》,通过开展高企树标提质行动,加强部门协同发力、聚焦于高企高质量发展,努力增强全市科技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到量质并举,形成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为河源市进一步提效破局、加快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高企高质量发展以质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企业拥有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及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企业研发投入及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上。”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方案》提出,河源市将采取高企群体规模培育、高企创新建设、推动高企创新成果转化、完善高企科技金融体系、服务平台建设等五大措施,对相关工作明确了具体的量化目标。同时,整合了目前河源市关于人才、技术研发、技改、金融等已在实施中的重大涉企扶持政策,强调相关部门要将已有的政策突出聚焦于高企发展,助力高企做强做大。特别是对一些在各自细分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可预见发展前景较好的优质高企更要给予大力扶持,培育更多像雅达电子、富马硬质合金、立国制药、精电显示等类型的“单打冠军”高企,助力企业跳跃式发展。同时壮大发展一批骨干型企业,积极发挥大型骨干高企在高技术产业全链条、高技术产业集群等产业建设中的引领、聚集效应。

同时,《工作方案》对高企发展也提出了数量目标,到202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累计达200家以上、出库企业累计达100家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00家。市科技局高新科负责人对此解释,跟河源过去相比,高企数量是得到了较大增加,但与省内兄弟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河源市高企存量在粤东西北市中排名第八。鉴于目前情况,我们仍要继续推进高企培育工作,尤其要注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的培育,在坚持质量的前提下,要巩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果。

新增晋级奖励、中间试验转化等多重优惠,对破解高企发展障碍补足短板更具针对性

《工作方案》给予高企多元化、全方位的扶持。围绕高企发展的各项要素需求,支持的政策包括认定奖励、晋级奖励、高企标杆建设、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高企研发机构建设、转型升级等,其中高企晋级奖励、中间试验转化等措施都是新增的支持方式。

《工作方案》新增的首次晋级奖励有:对首次达到规模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扶持。在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内,企业年营业收入首次分别晋级5000万元、2亿元、10亿元的,市财政按照企业首次晋级年度对地方财政比上一年增长部分按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支持。

《工作方案》起草说明指出,由于培育重心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因此,扶持措施也有所调整优化。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按照对地方财政增长贡献的一定比例给予扶持,体现了政府对高企向规模与效益良性发展的政策导向,按贡献比例扶持也体现出公平原则,是针对河源市目前高企发展整体规模偏小的实际情况而设置的,是一项对企业比较有力的扶持措施。同时,《工作方案》还提出,要“树立标杆”,开展市高新技术企业年度综合实力十强评选工作,树立高企创新发展标杆,强化明星高企的示范带动作用。

“新的激励措施,更能针对性地破解高企发展障碍,补齐短板。”据了解,《工作方案》还新增了注重对科技成果中间试验转化的强力支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进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大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对企业开展的重大中间试验项目给予一定财政资金支持。

市科技局高新科负责人介绍,“中间试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具有投入高、风险大的特点,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高水平科技成果中间试验,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风险,并对河源市破解引进大湾区高水平科创成果落地河源转化、实现产业化提供了一个极具操作性的思路。”(本报记者刘昕)

新闻推荐

高铁河源东站站前交通枢纽10月动工建设预计总投资超10亿元,确保赣深高铁2021年通车时投入使用

■高铁河源东站效果图○本报讯记者黄世军特约记者廖志良近日,江东新区党委、管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高铁河源东站站前综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