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 深圳帮扶河源干部日记22 帮扶工作“造血”更重要

深圳晚报 2019-08-07 06:30

扫一扫进入深圳ZAKER延伸阅读“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帮扶日记系列报道

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 天气 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还记得3年多前,我被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办事处派驻到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梅径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虽然是首次进驻贫困村直接参与帮扶工作,但此前我曾有两轮作为帮扶联络员的经历,对帮扶工作充满期待和激情。到了梅径村以后,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期间不乏难忘的人和事。

第一次入户走访是到杨梅山自然村的叶仕娣家,这位将近80岁的老人面容慈祥,没想到命运却待她如此不公。其儿子在几年前意外去世,儿媳也在十多年前悄悄离家出走,至今无音讯,只留下两个孙女跟老人家相依为命。小的孙女15岁正读初二,大的17岁正读高二。家庭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政府发放低保生活……这家人的不幸深深地刺痛着我。看到叶仕娣对孙女们的疼爱,我想起童年时外婆对我的关心爱护,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既然来了村里帮扶,就要让她们老有所依,小有书读。这几年我多次从爱心机构或亲朋好友和单位处筹集善款,助其家庭渡过难关。

当然我也明白,帮扶不能一味靠“输血”,“造血”更重要。贫困户曾凡立,是一名残障人士,其老婆有癫痫病史,疾病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精准帮扶,我常常到他家与他聊天,关系渐渐熟络起来。2017年3月,当他听说有小额贴息金融贷款政策后,说他想贷款种几十亩茶叶和几亩红薯。

梅径村以前就是靠种茶叶出名的,只是由于分田到户后大家都不种茶叶了,才造成了此优势的消失。如果曾凡立能带头种起来,说不准还可带动“一村一品”的发展,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个事情可以干。

经过工作队与银行等部门的多次协调,2017年7月,曾凡立成功申请到了5万元的小额贴息金融贷款,加上其家庭产业及种养大户奖补,共筹集资金10万多元。有了这笔钱,曾凡立开山种了25亩茶叶、5亩红薯,还养了10多箱蜜蜂,一步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看着他们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十分欣喜。

为推动全村“造血”功能的提升,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工作队把茶叶作为全村特色产业推广,村集体新开发70亩茶叶基地,通过免费放茶苗等措施,全村目前新种或改造茶叶种植400多亩,且每年都有增加,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每亩4000元收入计算,待茶叶丰产期,此项目能为村集体带来约10多万元和村民150万元的收入。

帮扶事业利在千秋福祉当代,作为一名“老兵”,我将继续驻村留任到2020年帮扶工作结束之后,对此我深深感到自豪和光荣,“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工作近退休之年,还能献出自己的余热,人生能如此,真的无怨无悔!

驻梅径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张国洪/文

新闻推荐

河源公安交警部门: 打造市区良好交通环境 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河源交警严厉查处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河源交警进校园讲授交通安全知识■河源交警严厉查处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