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江“高峡出平湖”长泽南粤 半个多世纪前,两万多人手挖肩扛,成就当时国内“修建最快”的水电工程

羊城晚报 2019-08-06 13:14

大坝上陶铸所题“新丰江水电站”六个大字苍劲有力新丰江水电站供图

左图:东深供水工程图/王俊伟

右图:雷州青年运河图/李家山

大坝合龙新丰江水电站供图

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资料图片)

扫码看采访视频剪辑:何奔 杨奇

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统筹:郭启钊 胡军 陆德洁

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通讯员 李海婵 陈殷 实习生 连雅娟

·水利·成就

工程创多项纪录 坝铭为陶铸题写

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的新丰江水电工程,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点工程之一,于1958年正式开工建设,1960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69年整体工程竣工。它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安装的大型水电站,总投资2.19亿元,从施工到发电前后不到两年,创造了当时国内同类水电工程建筑速度最快和工期最短纪录。

新丰江大坝坝顶高程124米,跨度超440米,是世界上首座经受6级地震考验的超百米高大坝。坝体上“新丰江水电站”六个大字苍劲有力,是时任广东省第一书记陶铸亲笔所题。

自诞生之日起,新丰江水电工程便承担了极其重要的防洪、发电等功能,被誉为“东江明珠”。上世纪80年代前,其发电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如今,作为东深供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新丰江水库(万绿湖)每年以60亿立方米的净水输入东江,是700万香港同胞的“生命之水”,也是深莞惠等东江下游城市4000多万居民的重要饮用水保障。

追忆历史

边勘测边施工边设计,不顾危险不计得失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跟随新丰江水电厂原办公室主任张月恒和原水工工程师林俊高走进新丰江水电站。一进入新丰江大坝风景区,便可见大坝依两山之间矗立,气势恢宏。

登上主坝远眺,湖水湛蓝如镜,两旁森林繁茂,飞鸟盘旋。这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再次丈量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在数十年前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里,他们不知在此走过多少回。

“这些水轮发电机组都是国产的”“这是1961年开始进行的三期加固工程之一”……看着眼前景象,年逾古稀的两位老人回忆涌现,向记者讲述水电站的发展历程。他们见证了新丰江水库从一片荒芜建设成为雄伟的“东江明珠”。

1958年,初中刚毕业的林俊高以及16岁的张月恒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片荒地。据两人介绍,在“大跃进”的背景下,煤炭奇缺的广东急需开发电能来助推工农业发展。新丰江畔的阿婆山山势逶迤,与对面的阿公山相夹形成了上下落差上百米的峡谷,坝段是粗粒花岗岩区,地形优越地质良好,是建设水电站的绝佳之地。

“在建设之初,新丰江大坝就是一个‘三边’工程,边勘测边施工边设计。”林俊高回忆,在那物资奇缺、艰苦卓绝的建设年代,机械化程度极低,2.7万名来自各地的建设者怀着满腔热血,跨激流、爬陡坡,155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全靠双手搬挖,8万立方米填筑石方全靠双肩挑扛。“这在如今看来,简直是奇迹。”

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围堰被冲垮了两次,两名年轻的工友被卷入滔滔洪流之中。经历数次地震,大坝加固三期。为了新丰江水库建设,11个圩镇389个村庄11934公顷耕地以及28334公顷山林被淹;10.6万库区人民大迁移,离开了世代生息的家园……

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1969年9月,新丰江水电站整体工程竣工,并经受住了6级地震的考验,是世界上第一座经受6级地震考验的超百米高混凝土大坝。全工程总投资2.19亿元,也成为当时国内修建成本最低的水电工程。

“大坝是由一位位并肩作战的战友,不顾危险、不计得失建成的。”林俊高自豪地说。

今朝发展

万绿湖:居民“大水缸”生态“新名片”

作为东江流域防洪和供水的关键工程,多年来,新丰江水电工程在防洪减灾、保障下游供水方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05年6月,流域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洪峰达到11400立方米/秒。在防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大坝发挥出抗洪削峰的巨大作用,削减洪峰95.6%,对确保下游防洪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决定性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大坝)减少洪水损失约200亿元。”广东粤电新丰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副部长许岳城介绍,新丰江水电工程彻底改变了下游“三年一小浸,五年一大涝”的局面。

此外,新丰江水库是广东的“大水缸”,多年平均入库水量60亿立方米,占东江流域水量的20%,每年枯水期(10月至次年3月)向下游供水量超过东江枯水期总量的50%,有力保障了东江流域4000多万居民的用水和水生态安全。

作为群山环抱下的一颗绿色明珠,新丰江水库因四季皆绿、处处皆绿又得名“万绿湖”。它是华南地区第一大湖,已发展成为河源的生态旅游名胜,每年引来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2017年,新丰江水库移民故土——东源县入选全国第一批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包括万绿湖在内的绿水青山,构筑了优良的生态系统,正成为河源发展的鲜明底色与核心竞争力。

水利工程“朋友圈”

东深供水工程

全称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北起东莞桥头镇,南至深圳水库,于1963年动工,1965年建成通水。工程曾扩建四次,目前供水主线全长68公里。香港用水的70%-80%、深圳用水的50%以上、东莞沿线8镇用水的80%左右都由它保障。

雷州青年运河

为消灭雷州半岛旱患而兴建的鹤地水库——青年运河工程,于1958年6月10日动工,翌年9月基本建成。155万亩农田得到了灌溉保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朱德、陈毅、董必武、邓小平、叶剑英、郭沫若等曾先后到现场视察,并留下许多宝贵的题词和诗篇。如董必武写下“鹤地水为库,雷州旱不忧。渠分四干引,江截九洲流”的诗句。

飞来峡水利枢纽

位于清远市东北约40公里的北江河段上,1994年动工兴建,是广东目前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它以防洪为主,同时兼有发电、航运、供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飞来峡水利枢纽与北江大堤联合组成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水库起滞洪调峰作用,使北江大堤可防御300年一遇的洪水,为下游及珠江三角洲提供了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

新闻推荐

童心行活动走进东源铭智教养实验中心 为特殊儿童 打开与外界沟通的窗户

○本报讯记者许竞楠近日,市红十字会爱心服务队联合爱心商家“无声的cake”,走进东源县铭智教养实验中心,开展“缤纷夏日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