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惠高速公路首座隧道贯通预计2020年通车,将助力河源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河源日报 2019-07-31 06:52

■前日,紫惠高速公路T5标好义隧道右洞顺利贯通。郝晓楠 沈 高 谭婉莹 摄○本报讯记者郝晓楠通讯员沈高谭婉莹前日,伴随着一阵欢呼声,紫惠高速公路T5标段好义隧道右洞顺利贯通,这是紫惠高速公路上打通的第一条双向隧道,也是全线最长的一条隧道,标志着紫惠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进入全面攻坚冲刺阶段,为2020年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紫惠高速最长隧道

双向贯通

紫惠高速公路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起于河源市紫金县,终于惠州市惠阳区,全长77.41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据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紫惠高速公路路基、涵洞、桥梁基础工程已完成90%以上,陆续开始路基交工验收,计划今年底前将主线修通,全面进入路面施工阶段,预计2020年底建成通车。紫惠高速公路连接河源、惠州两地,是河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通道,对增强大湾区辐射带动功能、推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紫惠高速公路全线共需修建桥梁70座、隧道3座,桥隧比为30%。其中好义隧道为全线最长隧道,由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承建,采取分离式设计,左线全长1746米,右线全长1785米,2018年3月开始挖掘。该隧道地处断层破碎带,岩层稳定性差,且地下水丰富,根据穿越地质情况,施工方主要采用侧壁导坑法和台阶法掘进施工。

“我们开展了保贯通劳动竞赛,在冲刺阶段,投入450人、机械设备25台,全力攻坚克难,加快施工进度。”该项目负责人说。

13项微创新

打造“品质隧道”

“为把好义隧道打造成内实外美的样板隧道,我们组建了创新工作室,大力开展课题攻关,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挖掘隧道中,施工方创新研发出数控钢筋防水板铺设一体化台车,解决了人工铺设效率低、风险高的问题;创新使用隧道拱顶带模注浆工艺,解决了传统工艺容易脱空、质量合格率低的问题;开发应用红外线定位仪,解决了人员划线定位耗时长、误差多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工程质量。

为全方位保障施工安全,施工方还创新实施了“透明隧道”工程,通过“刷脸”门禁系统,严控外部人员进出;佩戴智能感应安全帽,记录工人行动轨迹;建设管理一体化监控施工体系。据悉,在好义隧道建设中共使用了13项微创新成果,隧道各项实体质量指标保持高水准,在多次质量检查评比中均获好评。

三大环保措施

成就“绿色隧道”

作为广东省第一批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创建项目,紫惠高速公路稳步推进绿色公路建设。“我们使用了隧道洞渣利用、雾炮养生台车、污水处理等新设备,打造名副其实的"绿色隧道"。”该负责人介绍,在处理隧道开挖出来的洞渣时,通过分类筛选、就地加工,将其变成机制砂、路面碎石等原料,既避免了弃渣破坏环境,又缓解了工程建设所需砂石料问题;针对隧道施工扬尘污染、影响健康问题,施工方创造性地应用雾炮养生台车,既能除尘降温,又能提升施工质量;针对隧道炭质页岩遇水软化导致污染问题,施工方创新应用污水处理设备,对隧道开挖中产生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保护了周边自然环境。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隧道工程上采用智慧供配电控制技术、变频风机通风系统,降低隧道建设和运营的能耗,打造低碳型环保隧道。”该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产业扶贫河源 走上“造血之路”

(记者张妍通讯员陈国通聂荣涛)7月30日,记者从大鹏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获悉,自新区与河源市源城区2014年建立对口帮扶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