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揽子优惠政策支持创新创业 河源高新区:全力打造营商新高地
“从与高新区招商部门首次接触到双方签署投资协议,深深体会到高新区上下同心、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公司一致认为河源高新区是真正的投资热土,明天一定会更辉煌。”上个月与河源高新区成功签约的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周建华,谈起高新区的营商环境,一直赞不绝口。
近年来,河源高新区按照市委加快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在打造国际标准的投资环境、全方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建立有效的“投融资平台”、提供更全面的“创新支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上狠下工夫,营商环境显著提升,受到诸多行业龙头企业的青睐。
“高新速度”优质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
2018年6月,河源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成立。自此,高新区投资促进局、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局、科技创新局等部门承担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划转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通过审批事项统一划转,由高新区行政审批局依法履行相关行政审批职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原审批部门审批“3号章”随审批事项一并移交高新区行政审批局。通过审批事项、审批职能、审批环节向行政审批局“三个全集中”,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前台统一出件”的服务模式,基本做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出件”。行政审批局的成立,标志着河源高新区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迈上了新的征程。
行政审批局的成立,只是河源高新区近年来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一个缩影。早在去年,高新区就出台了《河源市高新区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十条措施(试行)》,为深化“放管服”政务服务改革提供了路线图。其中提出要全面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动商事登记与银行开户相衔接,缩短银行开户时间至5个工作日。改革措施中提到,要推广“一枚公章管审批”、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一窗通办”线下服务模式,全面推行“8张清单”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50%以上,提供更多园区内可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一系列变革,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体现了最快最优的“高新速度”。
主动上门服务当好企业“贴心人”
为了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了解企业需求,高新区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多次深入企业调研,主动上门服务,深入了解企业在金融汇率、税收、人才、政策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成立领导小组,认真分析形势,抢抓发展机遇,突破重点难点,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计划,提出对策举措,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当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招工难问题,高新区不断创新人才政策,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将规划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园(人力资源市场),从人才引进、使用、激励、进修、服务等环节兑现政策,吸引产业工人和高端人才要素集聚,同时进一步挖掘河源本地人力资源,引入外地劳务工,接收珠三角产业溢出工人回流。
为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高新区以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结合德勤对高新区产业规划调研提出的思路,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和融资平台,实行园区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和滚动式开发,延伸科技金融服务链条,吸引金融资本要素集聚。
对表对标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营商新高地
河源高新区正积极对接大湾区政策体系,进行政策法规、产业准入、政务服务、技术标准、资格认证、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合作对接,共同构建开放互通的政策环境。全面落实省“实体经济新十条”“外资十条”“金融十条”和市惠商“黄金十条”,强化自身政策吸引力,努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高新区建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
同时,河源高新区还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刻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从企业全生命周期出发,聚焦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大力推进“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加快推动“数字政府+经济大脑”建设,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投资项目审批、政务服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根据园区发展需要,科学调整管委会机构设置,全面承接好市权下放的权责事项,加快建设广东政府服务网河源高新区平台,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园区配套功能不断完善
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环境
河源高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管理”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环境。强化规划先行,多方“借脑借力”,聘请高水平专业机构参与园区规划建设,对标湾区高标准进行系列规划设计,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并报市政府审批;组织中活力区城市设计竞赛,深化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将其打造成河源高新区乃至河源市的城市新地标、新名片;有序推进“三江六岸”生态景观城市功能廊道开发建设,将其建成生态河源与现代河源融合发展的展示窗口;组织开展高新区拓展区规划研究和综合保税区规划研究,推动原华嘉片区2平方公里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河源高新区正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积极谋划一批重点城市建设项目,推动园区面貌发生实质性变化,滨江大道北段、滨江公园北段、兴业大道南段、科技大道北侧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将于年内完工,活力区景观工程、东洲坝生态岛景观工程也将于12月底完成,充分保障和满足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高新区主导产业
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约70%,重点在移动通信、信息科技等领域研发、生产。龙头企业有中兴通讯、西可通信、美晨通讯、中光电电子等。
②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以模具生产为主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是园区主导产业之一,代表企业有龙记集团、港利模具、海川科技、欧华包装设备等。
河源高新区招商黄金政策十条
●固投政策。按企业项目在园区内年度实际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超过30%的比例予以奖励,累计最高不超过1亿元。
●财政政策。入园企业投产第1-3年,按当年财政贡献量(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40%进行奖补;第4-5年按20%进行奖补。
●国高政策。珠三角有关地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转移到粤东西北地区的,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家。
●设备政策。企业新购买设备的,按售价的30%给予奖励,奖励最高不超过900万元。
●贴息政策。对园区企业项目银行贷款利息给予最高50%的补贴,年度最多不超过500万元。
●上市政策。园区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或企业以“借壳”“买壳”等方式融资上市的,给予累计630万元奖励。
●贡献政策。园区的工业企业对园区财政年度贡献首次超过3000万元的,按其当年对园区财政贡献量的30%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奖励3000万元。
●技改政策。企业当年进行技术改造(含设备更新、新购买生产设备)投入2000万元以上的,按照技改实际投入的20%给予奖补,总额不超过500万元/年。
●人才政策。园区企业年薪18万元以上的高管、专业技术人员、研发检测机构工作人员,个人所得税高新区留成部分给予全额补助。
●购房政策。企业员工在园区内购房的,按不同学历或职称,分别给予1万-5万元不等的购房补贴。
(以上政策条款以正式印发文件为准)
高新区特色产业
①新能源产业:代表企业有汉能光伏、新凌嘉电池、源日通太阳能热水器等。
②五金塑胶产业:代表企业有永勤实业、政鑫美耐皿制品等。
③食品饮料产业:依托河源山水资源优势,园区已初步形成以农夫山泉为龙头,以金麦郎、百家味食品、饭饭得食品等企业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目前,河源高新区正加快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把园区打造成华南地区重要的食品饮料产业基地。
④服装箱包产业:代表企业有新福东制衣、合隆制衣、天虹手袋、正雄箱包等。
⑤文体用品产业:园区文体用品产业以乐器、文具、体育用品为主,代表企业有红棉乐器、富华运动、天生体育等。
制图:阿平
专题组稿本报记者敖海冲通讯员李晓摄影本报记者肖斌
新闻推荐
河源市明日举办2019粤港工商社团投资年会 助力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本报讯记者苏勇军记者昨日从市有关部门获悉,河源市2019粤港工商社团投资年会将在7月28日至29日举行。据介绍,此次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