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群: 选择了厨师就要坚持做下去

河源日报 2019-07-26 06:59

■在市区新升山庄,陈曾群正在烹制瓦缸猪脚。冯晓铭 摄■黑瓦缸猪脚冯晓铭 摄陈曾群是东源县上莞镇人,19岁时就到东莞一家西餐厅打杂,两年多后,到同乡开的客家菜馆学厨艺,慢慢地成为客家菜厨师。“既然选择了做厨师职业,就要坚持做下去,慢慢地学习、进步,才能成长。”陈曾群说,开始从事厨师职业时,都是跟着大厨们学习厨艺,一步步积累到现在,才成为了一名客家菜厨师。

认真学耐心学

才能学到厨艺

1995年,19岁的陈曾群就因家里贫穷外出务工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堂哥介绍的,在东莞一家西餐厅做学徒,从事切菜等工作。两年多后,陈曾群到同乡开的一家客家菜餐厅工作。他说:“人往高处走,在西餐厅工作工资较低,学到的知识也有限。自己是客家人,刚好有机会到客家菜餐厅工作,于是就去同乡的餐厅工作了。”

刚到同乡的餐厅,陈曾群从事配菜等简单的工作。同乡对他说,要用心学习厨艺,学好厨艺以后也能当大厨。陈曾群听了后点点头,下定决心,要认真学习厨艺,希望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当上大厨。当时的一名五华籍厨师非常乐意教他学厨艺。每逢厨师炒菜时,陈曾群就在一旁认真观察厨师放菜、下料的步骤,如何把握火候,听厨师讲解如何才能炒好菜。业余时间,陈曾群就会学着炒几道菜,慢慢地领悟其中的要义,反反复复地练习。

“学厨艺很辛苦,厨房里非常热,尤其是夏天,满头满身大汗,衣服都湿了。”陈曾群说,但万事开头难,没有什么事情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只有慢慢学、耐心学,慢慢积累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厨师。遇到厨师休假或中午餐厅只有少量客人时,陈曾群就会下厨炒菜。“当时第一次炒菜给食客吃时,还受到了表扬。”他说,辛苦地学习下来,功夫没有白费,掌握了师父八成的功力。

不断研究新菜式

满足食客需求

在外务工10多年后,2009年,陈曾群回到河源工作。“当时,小孩要来河源市区上学,想多点时间陪陪孩子,所以就回河源来了。”陈曾群说,在市区辗转几家酒店,今年初,才到市区新升山庄做厨师。

新升山庄有名的一道菜叫瓦缸猪脚,是将猪脚沥水、用麦芽糖和水煮透,然后炸成金黄色,再放入配料翻炒的一道忠信特色美食。陈曾群说,这道菜与其他猪脚的做法不同,味道独特鲜美,做出来的猪脚色泽红润,入口酥滑,有嚼劲,甜而不腻。

除了传统特色美食,陈曾群今年创新了两道菜——五指毛桃鸡和竹筒肉丸。五指毛桃鸡主要是做法不一样,把炒熟的鸡肉放入大理石锅里焖,然后连锅一起端上桌。陈曾群说,这样,大理石锅起到保温作用,保留着鸡、五指毛桃的香味,从上桌开始,到顾客吃完饭,都会冒热气。而竹筒肉丸,是猪肉和香芋一起做成肉丸,放到竹筒里,配上一些五花肉、姜,做出来的肉丸有竹子的味道,吃多了也不腻。“现在大家都喜欢清淡的菜式,要新鲜的食材。”陈曾群说:“这也是满足食客需求,食客们希望能一直吃上热菜,能吃一些不那么重口味的菜,就结合外地菜的做法,研发了这两道菜。”

希望搭建更多平台

推广河源客家菜

目前,广东正实施粤菜师傅工程,而河源也正实施粤菜师傅(河源客家菜)工程。陈曾群说,对于厨师而言,通过实施粤菜师傅(河源客家菜)工程,厨师的地位提高了,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做厨师的人也看到前途了。厨师职业也能出“状元”,希望能有更多人当厨师,希望选择当厨师的同行能够坚持做下去,壮大厨师队伍。

陈曾群表示,他要乘着粤菜师傅(河源客家菜)工程的东风,做好河源客家菜品牌。他希望政府部门搭建更多平台,向粤港澳大湾区、省外推广河源客家菜。

本报记者曾俊霖

新闻推荐

各有关部门将开展主题教育与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相结合 扛起防灾减灾救灾使命担当

前段时间,广东省多地发生强降雨,范围广、时间长、强度大,部分地区受灾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应急救灾是主题教育的特别课程...

 
相关阅读